幸会三转弯
文/ 陈怀志【图】张怀寿
二十年前单位开展游园活动,我都要制作二百余条灯谜,主持“灯谜竞猜”项目。为增添情趣,让大家更了解开远、贴近开远,我总会制作一些谜底为开远地名的作品,如:年高须制怒,猜“老杀火”;润物细无声,猜“雨洒”;画眉打架,猜“鸟格”等等。
有一次,我刚将“拐、拐、拐——猜开远地名一”挂出,就有人迫不及待喊:“四道拐!”我微笑着说:“不对!制谜和猜谜有个规矩,谜面有的字,谜底没有,若有,就称犯颜、露面或露春,是猜制灯谜的大忌。这条谜,面有‘拐’字,谜底就不能有拐字了。”过了一会儿,有个“打虎将”朗声说:“我知道了,谜底是‘三转弯’!”我高兴地说:“对!”当即发了奖品。突然,有几位年青人同时问:“陈师傅,三转弯在哪里?”我摇了摇头,显出些尴尬:“三转弯属乐白道办事处,但我不知在哪里,只在书上见过。”
居第二故乡开远二十余年的我,竟然不知三转弯在哪里,说起来唯有遗憾和惭愧。三转弯在哪里?我在心中呼唤。
两年后的“五·一节”前夕,开远市文联组织“建设美丽家园”采风活动,我终于走进三转弯。采访、游览之间,我一次又一次被三转弯感动了,心里似乎敲起了欢快的锣鼓,发出扣人心弦的铿锵声:“当庆当庆当当庆!”短短半天的采访、观光,我结识了众多勤劳、勇敢、智慧的乡村朋友、从他们的言行中得到教益和启迪,又在美丽富饶的山乡看到一幅壮丽的憧憬蓝图、生出许多感悟。所有这些,能不欣慰地喊一声“今生有幸”“应当庆祝”吗?
三转弯位于开远城以东稍偏北约七、八公里处,为乐白道办事处酒房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我们认为,要建设美丽乡村,首先必须注重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发掘,因此,在与村民的交谈中,首先提出的问题就是:“这个村子有多少年历史了?为什么叫三转弯?”
村民小组长李家明介绍:三转弯海拔1640米,现有52户人家、217人。大部分为彝族,但不会讲彝话。该村最先只有李姓,后逐渐搬来王、刘、张、陈等姓。各姓氏不分先来后到,团结友爱、和谐相处。88岁的王桂芬老奶奶说:我18岁嫁到三转弯,丈夫是国民党的逃兵,我来时只有15户人家。村民李锦和讲:我们老李家来三转弯已经200多年了。那时,三转弯森林茂密、水源丰富、飞禽走兽很多。远祖自罗平远道而来,用铁夹支獐子、麂子,每次都能收获好多猎物,到城里卖得好价钱。时间长了,祖上就爱上了这地方,最后全家搬来,在三转弯安家落户了。后来,陆续有宜良、屏边人搬来,村子就热闹起来。105岁的老大爷陈显学说:我家70年代中期从屏边搬到西山,又搬到三转弯。至于为什么叫三转弯,就不晓得了,可能是到村里的路拐弯多吧!

听了村民们的讲述,我陷入了沉思:开远的历史,是云南历史的缩影。开远长期处于“悉属彝居,漫无足纪”的游动牧耕状态。元忽必烈平定云南后,渐有蒙古族等少量民族迁入。明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大军统一云南后,沐英率大部分人马留镇云南;数年后,沐英又“携江南、江西人民二百五十万”入滇;沐英死后,其子沐春“再移南京人三十万”;又有因手艺、做官、教学、充军、逃难等流落到云南的各民族人民。各民族的大迁移,带来了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致使云南形成了多民族的省份,彝民逐渐汉化,新的村落也逐渐形成和增多。由此可见,处于半山区的三转弯有人居住的历史在300年以上这一说法,较为靠谱。可惜的是,我们没有看到功德碑、墓碑、族谱家谱、乡村民约之类的实物证据,这有待以后逐步发掘。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从土地庙、两尊石虎以及村民讲述祭龙、祭土地神等传说中,悟出了三转弯在不断发展汉文化的同时,仍保留着一些彝族古老文化的事实。我们相信,只要认真发掘、整理,本土文化一定能与外来文化同时发展,永远传承下去。

三转弯不但有悠久的移民文化、有古朴的民族文化,而且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山乡。走进村子,椿树、柳树、蓖麻、梨树、核桃树和各种呼不出名的花草、树木就摇曳在眼前,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登上山顶,极目前方,美丽的开远城尽收眼底,让人感慨万千。回首山后,看到的是群山起伏、绿意葱茏,令人兴奋陶醉。步入果园,只见绿树排排注满生机,油桃串串绽开笑脸;嗅到香凤飘渺,爱意缠绵,令人垂涎欲滴、不忍离去,不由得吟出声来:“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村民组长告诉我们:近年村里种植水果,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有3000多亩,多为油桃,还有樱桃50余亩。这些果木,让村民得到了实惠,不少人家土基房变砖瓦房,有几户人家还在城里盖起了洋房……
我心一动,急忙环顾村中,看到的是;月牙形的三转弯,楼房栋栋、层叠有致、白墙灰瓦、与日争辉。我禁不住在心里下结论:一个美上加美的乡村,正在崛起!水果之乡、生态之乡、幸福之乡,必将在三转弯唱响!正是:
初逢三转弯,惊喜笑开颜。
梦里呼仙境,凡尘不一般。

陈怀志 1945年2月生于云南石屏。迄今在全国300余种报纸、杂志、书籍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明代王廷表传奇》、小说选集《清河缘》、130首诗词入编《诗书画三人行》,待出版散文集《文心琢玉》、诗词集《倾听天籁》、古籍评赏《杨升庵王钝庵双百梅花诗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