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青峰
朋友们,我发言的题目是致敬之书:
首先,向生活致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书,都是一部异样之书;每个人对生活的认知都是一部书,都是一部感悟之书;每个人的性情都是一部书,都是一部个性之书。向生活致敬,个人出现在散文写作中,就呈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到散文是一种危险的书写,强烈到写作是一种永不安宁的自我审视。现实生活裸露着,坦诚地面对写作者,写作者也要坦诚地面对现实生活,尤其是写散文,真诚最重要,不戴面具,是一个不断抛弃自我的辛苦活儿。
写作者也是普通人,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就是不甘寂寞,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个性化的感悟写出来并融化在岁月中。实际上,不写作的人,他们更伟大,他们沉默着过完一生,对世界的看法,比写作者更清楚,更高明。
写作犹如吃饭,对五谷杂粮的品尝,每个人的口味不同,笔下的情景与气象都不一样。有什么样的生命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字。生活是盐,咸淡适中,饭香飘出碗沿,让生命的情感落在纸页上,完成个人化的语言探寻。这种探寻抓不住,也带不走,只是一个人的心灵呼唤,也是我对生活的致敬。致敬的触角必须探寻生活的内部,避开表层的跟风,避开大众化、避开新闻和表扬。因为写表层的文字,好懂,但往往容易随风而去,成为过眼烟云,而触及灵魂深处的生活体验,触及人性奥秘,揭示生命的本质,难懂,但有可能像种下一棵树苗,会不断生长,直到根深叶茂。这是我对写作视角的理解,也是我的散文观。
其次,向梦想致敬。《无穷的远方》这本散文集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让我深切地感到梦想就是一种缘分。所以,这是一本致敬之书,是对陌生人信任的致敬。6月13日,我去农行汇书号费用,银行工作人员问我,你认识收款人吗?
我说,不认识。
他说,见过面吗?
我说,没有。
他叮咛我,小心上当受骗。
我说,我们有合同。
他说,现在的假合同也在大行其道。
我没有再吱声。我明白,银行工作人员善意的提醒,对客户负责,是他们的责任。但我相信天津散文研究会,相信徐老师。
天津是我心灵的远方。
遥望远方,缘于少年时代,我的同学多数是天津人,可以称为“天津之班”。我们这届同学有着特殊的情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这来自“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1969年,我们的父辈响应祖国的号召,到西北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来自全国各地的钢铁、冶金、建筑、医疗、教育的建设大军开赴大西北。天津第四人民医院整建制迁移到宁夏石嘴山市,支援宁夏的煤炭事业,天津同学随父母来到一个叫大武口的地方,那时,我们才七八岁,上小学、读中学,下乡插队,在这块土地上,天津同学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地移民的孩子共同度过了青春时代。就拥有了这份特殊的同学情。我们与我们的父辈一起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才有了天津与宁夏两地之间这种特殊的同学情。
遥望远方,也缘于对文学的爱好,初学写作,曾给天津日报副刊投过稿,因为喜欢孙犁的文字,孙犁是副刊编辑。后来,在百花文艺出版的《散文》杂志上发表第一篇作品,就心系天津。再后来,坚持写,就想,能在百花文艺出版出一本散文集,就算这辈子没有白爱好文学。
眺望远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目光。为了理想而写作,为了寻找活着的意义而写作。写了这么多年,直到此时此刻,我知道,我的散文写的并不好,也就是学会了“我手写我心”的说话方式,也就是一个凡夫俗子笔端流淌出的忧郁而平庸的感受罢了。但我有到达远方的梦想。这是命运与求索之梦。 在人世间,实现梦想,不是权力,就是金钱,但这都不是我的梦,我的梦就是平平安安走完一生,用文字记录生命的刻度。所以,落在纸上的思绪往往是我个人的孤芳自赏。多年前,我出版第一本书时,一个大学同学对我说,自费出书是一件奢侈的事,也是一件虚无的事,一点都不实用,花这么多钱你也舍得。我知道,出书的这些钱够我很长时间的生活花销,够我买许多名牌衣服,还够我吃无数次大餐,但这些都随着退休,成为过眼云烟,我都可以割舍,唯有写作没有退休年龄。
学书法的人都晓得,人字好写,只有简单的一撇一捺,但人字又难写,难在人活得很复杂,复杂在人性时时被冷热、悲喜、烦恼、颠簸、坎坷、得失、算计、忧乐牵绊着。这简单的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看着我们走完漫长的岁月。我觉得,人一生的一撇一捺实际上是两笔帐,一笔是肉体的,一笔是灵魂的。记清这两笔账是有难度的。有的企业为了逃税,就记两笔账,一笔对内,一笔对外。灵魂这笔帐,是人的命根,是人活下去的支撑。少了这一捺的支撑,肉身的那一撇就会放纵起来,无法收敛。然而,肉身与灵魂都离不开金钱的滋养。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贫困年代,幸亏晚年遇见了商品经济,可以享受金钱的魅力。金钱的诱惑力是无穷的,在于金钱的两个面,人在抉择的时候,都会拿出一枚硬币抛向空中,让上天来替自己选择命运。敬畏金钱是活着的根本。金钱的这一捺有力地支撑着人生的那一撇。读书与写作,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灵魂,而金钱帮助我实现了灵魂的记录,所以,我也要把自己的致敬献给金钱。
凡是自费出书的文友都会想:人实际上不是简单而本能的生存在这个世上。
人努力赚钱,是为了活得舒服。钱能为生存创造条件,也要为精神生活服务。时下,喜欢旅游的人很多,人们把人民币给了美丽的风景和锦绣山河。写作是我的精神旅游,所以,我就把钱献给理想的册页。正如我的老师陈继明所言,青峰的写作一直没有得到喝彩,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就是因为有理想的支撑。为此,我在这本书的结尾写下了《写作这件事,越写笔越颤栗》。在出版这本书的时间里,我在读《切·格瓦达语录》,每天读几页。格瓦达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觉得,不是专业作家,写作就像格瓦达进行的游击战,在于坚持。对了,就是坚持。
最后,向真诚致敬。我一直把真诚作为写作的核心,也把真诚作为交朋友的核心。到此,这本书写了什么内容,写得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交给读者去评判吧。重要的是我表达了心中的真诚,文字抵达了远方,抵达了我的内心。所以,来天津,应该把这本真诚之书献给徐老师。2021年春天,我加入天津散文研究会,填表的那天,我就想,我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了。我与徐老师并没有谋面,只因为我加入了天津散文研究会。我先后出过7本散文集,只有《无穷的远方》是让我最心仪最满意的一本书。整个出版过程都很顺畅,都是徐老师在操作,我只是粗放式地大致问问一些事情,具体细节都是徐老师在操心。我没见过徐老师,徐老师后来给我说,她也没见过出版公司的梁鸿星老师,所以,我说,这是一本致敬之书。整个出书的过程,都体现了契约精神和真诚的信誉。我很感激。
我收到样书以后,就特意向天津散文研究会申请,在天津为我召开新书发布会,李锡文会长欣然同意,这是我的殊荣。
今天,我的天津同学也参加了新书发布会,我感到万分亲切。我把个人自费出书的商业行为变为一次文学活动,变成一次同学聚会,我不远千里,来搞这么一个民间文学活动,如果这是犯傻的话,还真有点傻劲,但是,要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这股傻劲,才能成功,只有这样,才是我写作历程中有纪念意味的活动。我觉得自己傻的可爱的。小时候,我长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同学就送我老头这个绰号。我一直对这个绰号耿耿于怀。这个外号恰到好处地描述了我的外貌与性格特征,的确体现了发明者的天赋与洞察力,这不就是文学性的生活化吗?现在,我和我的同学们是真的老了,实至名归了,但我的心态还年轻。这就是岁月的情怀。我觉得我现在成为一个可爱的傻老头了!
人们不是把作协称为作者的家吗?我是天津散文研究会的会员,散文研究会也应该是我的家,今天我回家了!在遥远的宁夏,在微信上说“谢谢”两个字,实在太轻飘了,不能表达出我的感激之情,现在,我要当着诸位家人的面,说一声“谢谢”。
谢谢天津散文研究会,谢谢李锡文会长,谢谢各位文友们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谢谢我的同学们!
这就是我的感言。
2023年10月30日修改于宁夏理工学院

宁夏石嘴山市文联
致薛青峰先生的贺信
薛青峰先生:
欣闻先生新书《无穷的远方》在天津召开发布分享会,这是石嘴山文学从“塞上石城”向“河海要冲”突进的一次实力呈现,值此盛会,石嘴山市文学艺术界向您表示热烈祝贺!
《无穷的远方》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以《草木礼赞》《课堂内外》《人生经年》《书行时光》《八月日记》和《腊尽春来》六个小辑组成,结构合理,编排得当。文中,先生以真实的生活为书写轨迹,以浩瀚的生命为讴歌对象,满怀真情实感,将自己对人与自然、课堂与社会、生活过往、读书思考,一一付诸笔端,令人敬仰。综观先生的文字,多数作品均以切身生活与个人经历为创作元素,笔耕不辍,持续带动和助力了“石嘴山文学”的壮大和校园文化的繁荣。先生新书付梓的消息一经传回,在您所就职的高校和生活的地区文学艺术界中产生了反响和共鸣,这一喜讯,极大地鼓舞了石嘴山作家队伍的创作热情。
作为石嘴山市的实力作家,先生的《第56个学生》《边缘及其他》《移动的故乡》分别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次、第七次、第十次文学艺术作品评奖二等奖和一等奖;《末代农民》获2018年第三届《朔方》文学评选散文奖;出版的《被雨淋湿的眼泪》《回家的门》《艺文舟楫》《移动的故乡》《温暖的青铜》《无穷的远方》等多部散文集。先生的散文写作,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随意书写,以个人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为背景,追寻逝去的时光;以诗性的笔触记录发生在浩渺宇宙间的所有过往,重启记忆的波澜。加之以“真”为底色的原创性创作,既守住了“自我”,又突破了以往传统散文的艺术构架和思想构建,摆脱了散文写作的模式。
真诚期待薛青峰先生一如既往“坚持以生命之真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超越自我,再攀文学高峰,创作出更多历久弥新的时代之作、经典之作,把石嘴山的故事、宁夏的故事、中国变革的故事和您的故事讲给世人听,为“石嘴山文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宁夏石嘴山市文联
石嘴山市作家协会
石嘴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3年11月22日
刘强祖代表石嘴山市文联宣读贺信。
祝贺青峰同学
散文新作《无穷的远方》出版
悠悠海河水,巍巍贺兰山。天津与宁夏,相隔千山万水,看似遥远,却挡不住两地同学翘首思念,牵手相见的情怀。每隔几年,同学们都会互相走动,这份同学情让人感动,如海河水长流,如贺兰山长青。
我们“60后”这代人,是特殊的一代人,已经步入晚年。不仅是我们的出生年代,还是我们所经历改革开放前后的事情,尤其是宁夏和天津的山海之情,我们这届都有着很深的同学情节。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与我们的父辈一起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才有了天津与宁夏两地之间这种特殊的同学情。
今天青峰同学特意向天津散文研究会申请,举办他的新书发布会,想借这个机会再次与天津同学相见,叙旧,共话同学情,回忆学生时代美好时光,让天津同学特别感动,大家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报名参会。在此,我代表天津同学,祝贺青峰同学的新作出版,欢迎青峰同学的到来。
我记得当年流行的文学手抄本《第二次握手》,青峰同学也认真地抄写过,这可能就是他喜爱文学的起因。
青峰在写作中对命运有深切的体验,阅读与写作伴随他度过漫长的人生之路,成长为一名作家,他一直坚持,退休以后还笔耕不辍。青峰爱好散文写作,他今天取得的成绩,是我们天津与宁夏两地同学的骄傲。
我读过他的散文集《移动的故乡》,这本书是时代的记录,也是一个“60”后真实的生活写照。现在,他的新书《无穷的远方》又出版了,我一定要拜读,也希望天津的同学认真去读。
对一个作家的真正支持,就是去读他的作品。
这是我们的祝贺,天津欢迎你——谢谢青峰同学。
谢谢大家!
2023.11
薛青峰同学张景山代表天津同学祝贺散文新作《无穷的远方》出版
薛青锋,汉族,原籍陕西大荔县。1960年1月5日出生在青海玉树。散文爱好者,坚持业余写作,二级作家。宁夏理工学院副教授。曾在《散文》《美文》《华夏散文》《散文选刊》《安徽文学》《朔方》《黄河文学》《新疆回族文学》《兰州日报》《宁夏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千余篇。《第56个学生》《边缘及其他》《移动的故乡》分别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届、第七届、第十届文学艺术作品评奖二等奖和一等奖。《深夜,一个人不要出行》获2009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二等奖。《闻鼓而舞》获第五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散文类二等奖。获石嘴山市2009年文学艺术创作奖,《被雨淋湿的眼泪》获石嘴山市首届文学艺术奖散文作品一等奖,获2011年度文艺创作先进个人。《末代农民》获2018年第三届《朔方》文学评选散文奖。出版《被雨淋湿的眼泪》《回家的门》《沙湖奇景》《艺文舟楫》《移动的故乡》《温暖青铜》六部散文集。



《无穷的远方》购买电话:13895360484,微信号:X13895360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