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太忠
我当了41年兵,因职务提升和工作变动搬过14次家。每个家都有怀念,每个家都有故事。天水是我住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正连职务入住天水,付军职务离开天水,时间长达24年之久。我写了最穷的一个家,最大的一个家,最后的一个家,还有一个住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家,这就是天水市北道区181团家属院,我在这里住了12年,在我住过的14个家中,超过10年时间的就是这个家。在天水还住过玉泉观的家,还住过天水郡的家。
玉泉观的家里有2棵千年古柏,树上挂着“文物树”的标牌。当年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逃难到天水,就住在天水的南郭寺内,南郭寺和玉泉观相距不远,两处都是天水的著名景点,杜甫在避难天水期间写过二十多首诗,这些诗都刻在南郭寺的诗廊上。我曾想,当年的杜甫肯定来过玉泉观,这两棵千年古柏一定见过杜甫。现在我又与古柏同院为邻,在它面前我们是何等的渺小啊。
从61师付政委提升为55师政委后,我住进了原19军军长杜绍山的將军楼内,19军撤编后,军部成了55师师部,55师的首长们都住进了19军军首长的房子内。那个房子也有很多故事。首先是房子大,院子也大,独门独户,我印象上下两层有七八个房间,房间都很小,主卧有十几个平方,其余房间都不足10个平方,为什么这样设计,因为那个年代军首长的孩子都多,少则三四个,多则五六个孩子,为了让孩子们能有个独立空间,就设计了这么多小房子。
据说当时的兰州军区司令皮定均到19军视察工作,批评杜军长盖的房子超标,杜军长说:“谁看这房子好谁来住,我还不稀罕这房子呢”。言外之意就是河西走廊这么艰苦,房子超点面积有什么了不起。敢顶皮司令的也就是杜军长了。杜军长在张掖的故事很多,被当地人称为“河西王”。杜军长近一米九的大个子,经常穿一个黑皮夹克,戴一副墨镜,那派头真是不怒自威。
我家的隔壁是文化工作站的一栋小楼。那里有几千部老电影和数不清的录相带,星期天没事了,我就到文化站看电影或看录相,他们有一个小放映室。放电影和放录相的是两个小战士,人长的都很精干,也很有眼色,一个叫徐俊,一个叫李保卫,我很喜欢这两个小战士,以后我平调回61师当政委,和这两个小战士失去了联系。
当我退休之后又见到这两个小战士时,徐俊已是61师政治部主任,军攺后又到某旅任政委,现在已是东北某军分区政委了。李保卫是某海防旅政委,他们都还在位工作,是我的忠实粉丝。宝鸡的家,西宁的家也有很多故事,只能省略不讲了。
作者简介
李太忠,1950年出生,河南省孟州人,少将军衔,历任某红军师政委,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