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后子美文精选023
风筝,不尽的牵挂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古人对童年放风筝的描写,自然,自在,自由,春风拂面,童趣盎然。可我的童年是没放起过风筝的。现在想来,不单是技术因素,关键是那时的风筝太寒酸,破纸加上老篾条糊起来,常常是还没等送到天上就玉碎了。是啊,在那连饭都吃不饱的年月,没人顾及孩子喜怒哀乐的,更不用说奢求有玩具了,放风筝在苦涩的童年只能是一种奢望。
乡村那碧蓝的天空上偶尔也会飘着一两个风筝,那是富家大孩子的举动,我们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跑着,有时帮着他们拽一下风筝,就是莫大的享受,在刚刚泛青的麦田里奔跑着,袅袅升腾的地气是甜的,只是呼呼吹拂的暖风里多了些遗憾。等自己成了大孩子,等再想捡拾起风筝梦想的时候,已经走在为寻求出路和生计而奔波的路上。先是上学,考学,后是在城里打拼,蜗牛似的,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着。生存、生活的压力塞满生命的空间,满的容不下一丁点闲情逸致。
生活的列车滚滚向前,做了父亲后,记得有一年去寿光运大白菜,看到街头处处是卖风筝的,突然动了心思,给女儿买个风筝,连玩带看孩子,岂不乐哉。已记不清风筝的价位和样子,只记得花花绿绿的,有一个长长的尾巴。风筝带回济南后,连续两个周日去山坡放飞,跑来跑去,也没放起来,只惹得妻女满是抱怨。第三次放风筝时,过路的一位老者拿起风筝掂了掂说:“你这是胶东风筝,身子重,咱这里风软,是放不起来的。”女儿哭闹着,非要看风筝上天,劝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消停下来,风筝梦再次搁浅。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快得常常把灵魂都甩在了身后。再后来,到了最不敢浪漫的中年,为父母养老送终,女儿的中考、高考、就业、婚恋、生育,再加上自己的工作调动、租房、买房搬家……一串串的生活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夙兴夜寐,临深履薄,稍有不慎,都会掉入沟壑。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容不下丝毫的浪漫,公事私事、大事小情像山上滚落的石头,时时冲击、研磨非分的棱角。周末睡个懒觉已是奢侈,哪还有心思放什么风筝,早就把这些可有可无的情调抛到九霄云外了。
当人生的夏季逐渐走远,当生活的羁绊已成过去,当年近花甲一切都已释怀,当第三代已经到了自己在田野里无拘无束奔跑的年龄,放风筝的念头又倏地在脑海里闪现。心血来潮,说办就办,先是到专业店买风筝买装备,然后选了一个春风乍起、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城东小区河道的开阔地带,待风来,紧跑几步,一松一收再松,在女儿跟小外孙的欢呼雀跃中,风筝摇摇摆摆飞起来了,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女儿抓一会(绕线轮)线轴,外孙再抓一会,看着碧空中的风筝和眼前的儿孙,自己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心里满满的成就感。风筝是一个蜘蛛侠造型,展开足有几平方米,当它在天空飞舞时,引来路人的围观和称赞。
风筝放的次数多了,新的矛盾不断显现。一是线轴太小,收线时经常缠绕住线轴;二是线如刀,放线时稍有不慎,手就被划破;三是把握不好收线的时机,风大风小、线紧线垂,风筝都会栽跟头。
行行有门道,带着一连串的困惑,开始寻师访友。老孟是这方面的专家,放风筝已有十几年历史,满头白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宽宽的脸庞就像一个风筝,谈起放风筝更是如数家珍,头头是道。他看了看我的风筝和线说,你得买有高档位的线轴,并推荐了网址,晚上女儿立即购买。隔日带着新的装备又去找老孟,老孟看了看说:“你的线缠反了,必须把线全部放完正过来,那样收线时才省力。”
老孟继续指导:“你放线的姿式不对,右手不能放在线上,风大放线快,倏地就能把手划破,左手拿线轴,右手扶托,最好是戴上手套。”他不厌其烦做着示范,我很快就掌握了要领。正巧一阵劲风来,按照老孟教授的技法,倏地一下,风筝就蹿上了天,老孟站在一边喊:“放线,放线!”我把线轴平托着,不一会,几乎把所有的线都放了出去。看着风筝在天上撒欢,正高兴,不料它一会头朝上,一会头朝下,像一个醉汉,跌跌撞撞,又过了一会,线垂得厉害,成了一个大大的弧。“收线,收线,赶快收线!”老孟命令道,可手里的线实在是不听使唤,老孟夺过线轴刚要亲自操作,只见风筝在很远的地方一头栽了下去。
顺着线找过去,找到了,在一个加气站顶棚上,围着它转了两圈,愣是没找到上去的端口。加气站的师傅说,自从建起来就没人上去过,要上去需要升降机,梯子办不了。我立马有些头大。妻子来电话叮嘱:“风筝宁可不要,也别出洋相。”我正纳闷,她怎么知道风筝刮跑了?回头一看,小外孙正拿着手机盯着我。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老同事张继明过来,他又转了两圈后,突然喊道:“风筝在对面的楼上。”果不然,风筝在一座楼最东面的单元外面飘着,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我跟老张赶紧跑到楼下,讨论一番,他主张先把线剪断,然后用余线拴上石头把风筝冲下来。照老张的办法试探,当投掷到第四次的时候,石头挂住了风筝,只听唰地一声,风筝滑落到地上。再看老张的手,可能因缠线心切被划破,殷红的血染红了半米丝线,令人心疼。
取回风筝,老孟说:“你这个玩法太危险,风筝落在马路上,一旦线挂住了人,人家会跟你打官司的。”老张说:“无知者无畏。”我们都笑了。老孟让我把风筝线接起来,再次放起风筝,反复讲解窍门和注意事项,线垂时一定要快速收线,风筝往高处挣时要放线,要做到审时度势,收放自如。我照方抓药,认真摸索,很是奏效。清明放假的第二天,等再次把风筝放到天上时,它又一头扎到了树林里。我从家里找来竹杆、铁丝、铁勾、钳子、剪子,顺着线找到树林里,终于看到了它,把竹杆接好、把铁勾绑牢,仰头仔细操作,终于把风筝钩了下来,它的脸上有泪(松油),我的眼眶也湿润了。我一边缠着线,一边自言自语:“今天上午刚缝好,你就跑了,说啥也不能让你在外面过夜啊。”收拾好风筝和工具,暮色已浓,用过的铁丝扔到地上,在心里念叨:留下这些浪漫的痕迹吧,多少年后,或许有人来考证——2022年4月,李大师曾在此放过风筝,哈哈。
经过磕磕碰碰,熟能生巧,放起风筝越来越自如。看着它快乐地起舞,感觉天空就是一块大大的幕布、大幅的宣纸,可以任意地想象挥洒,可以尽情地泼墨。
再过几天,就要告别职业生涯的我,也即将成为一只风筝,可以自由地翱翔了。但仔细想来,自由是相对的,不论何时何地,每只风筝都被一条隐形的线牵挂着,若隐若现。
(《济南日报》)

李炳锋先生简介
李炳锋,笔名:金后子, 1962年3月生。国家二级巡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诗人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周三读书会创始人兼会长。
著有《日月清音》《一年的光景》《大地的苍茫》《回望天涯》《一眼望不到边》等九部散文集和《在天地间奔跑》《挤掉生活的水分》诗集。2014年,散文《红旗渠畔的沉思》获首届齐鲁散文奖;2018年,散文集《大地的苍茫》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2023年,散文《龙鼎滨水公园侧记》被镌刻于龙鼎滨水公园景区。散文诗歌散见各类报刊。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