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看戏
文/董莲芬
对我来说,刚过去的双十一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天。做为一个老戏迷,还有比坐在贵宾席八仙桌旁近距离观看一场心仪已久的精彩演出更自豪而惬意的事吗?
地点定格在邢台市信都大戏院,来自邯郸市的东风豫剧团现场演出经典古装戏《蝴蝶杯》。女主角胡凤莲扮相俊美,身姿靓丽,唱功深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此刻我猛然想到,若是姥姥能坐在我旁边和我一起看那戏该有多好啊!
我最早接触戏剧还是在孩童时代,那时每个稍微大一点的村都有自己的演出剧组,演出的剧目统一是样板戏。我村唱的是弦子腔,本家的同路哥扮演李玉和。他身穿铁路制服,头戴蓝色大沿帽,手提一盏红灯,一招一式,潇洒帅气。我嫂子的姐姐张雪芬扮演阿庆嫂,她本身就长得白净俊俏,再把蓝花布衫一穿,围裙一扎,发饰一戴,简直就是洪雪飞第二!
冬闲时他们晚上排练,过年时公演三大“样板戏”,极大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村里偶尔放映的露天电影,还有家家户户安装的小喇叭,一天到晚播放的也都是《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因此那时候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对那几部样板戏的唱段和道白都是倒背如流。
过年要唱戏了,我最乐意做的事儿就是搬上凳子早早地来到戏台前占地方,好让姥姥忙完家务后有个好地方安心看戏。
每次看完戏回家的路上姥姥总会说一句话:“什么时候能唱出老戏就好了。”每每听到姥姥的话,我都会想什么是“老戏”呢?
有一天上午父亲突然回家,说让姥姥到城里大礼堂去看县豫剧团的演出,让我陪姥姥一起去,我真是开心极了。那天我和姥姥来到内丘礼堂,哇!礼堂真大,房顶真高!惊叹在这儿看戏真好,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雨,舞台还挺宽敞,大幕就有好几道。
那次演出的剧目是豫剧《朝阳沟》,可我姥姥却把豫剧叫做“高调”。剧中的女主角银环梳着两条大辫子,上穿红方格褂子,下穿蓝裤子,脚蹬带襻的青色方口鞋,当时我就觉得银环太美了!
看完《朝阳沟》我决定不再剪头发,我也要像银环一样梳两条长发辫,梦想着有那么一天也拥有一件红方格上衣。姥姥在回家的路上还是那句话:“今天唱的要是老戏多好啊!”我不由的问姥姥:“老戏是什么戏呀?”姥姥说:“就是演员穿着绫罗绸缎,大家闺秀穿的衣服有长长的水袖,下身穿长裙;当官的身穿长袍,头戴纱帽翅,脚蹬高底靴的古装戏”。我听得还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转眼间我上初中了在学习了鲁迅的《社戏》后,我才明白姥姥念念不忘的老戏就是《社戏》提到的有生、旦、净、末、丑角色的传统古装戏。
高中毕业后正巧赶上恢复高考,我顺利地考入邢台师范专科学校学习。我的同桌高姐比我大了八、九岁,她文化水平极高,阅历丰富,喜欢看戏。她带领我们班的五朵金花走进了百花影院,先后观看了戏剧电影《收姜维》、《陈三两》、《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等等,真还别说,我被传统的古装戏剧彻底征服了。为剧中人物的精彩唱段和恰到好处的韵脚而喝彩;为剧中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而赞叹!我这才真正领略到了传统戏剧的魅力,也才明白了姥姥为什么对“老戏”念念不忘了。
曾记得有一次河北梆子剧团到内丘演出,演出剧目就是《蝴蝶杯》。我高兴的骑车回家请姥姥去县礼堂看她朝思暮想的老戏,满足一下她老人家盼望已久的愿望。可年过八旬的姥姥说:“我岁数大了,腿脚也不灵便了,不敢坐车子(自行车)了……”
那年月,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就这样我姥姥错失了有生之年唯一一次戏院看老戏的机会。
姥姥离开我们已经近40年,每每想到姥姥的未了心愿我心里就格外难过。改革开放30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也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改善。现在的情况是家家小汽车、户户大彩电。所以我时常遐想,如果当时能像现在这样该有多好呀!我一定会开着小汽车把我姥姥接到城里住几天,让她好好地过把老戏瘾。
【作者简介】董莲芬,笔名卷帘人,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已退休。平生喜欢文学,擅长散文创作,近几年时有作品见诸《邢台日报》、《牛城晚报》、《快乐老人报》和知名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