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瓜子的故事
文/沈洪明
过年,瓜子是少不了的,一家人在炕上团团围坐,没事儿的时候嗑嗑瓜子,唠唠嗑,再喝点茉莉花茶,其乐融融。
人们嗑瓜子的习惯不知道沿袭了多少年了,北方人的门牙上大都是有个豁,据说是因为多年嗑瓜子造成的,此话说的是否有道理,也没有去专门考证一下。
以前人们嗑瓜子,都是买生瓜子自己炒。现在大伙图省事儿,大都买现成的。街边卖瓜子的小摊随处都是,也有现炒现卖的,用专门的炉子烘烤出来,干净,个大!在家没事儿的时候,大伙都喜欢买瓜子吃,不过,对于小孩子,你若问他,这瓜子的来历,他还真不一定说得出来。这也不奇怪,毕竟住在城里的孩子可能真的不知道。
记得我小时候,过年嗑的瓜子,都是大人在园子四周自己种的瓜子。瓜子学名葵花籽,平时也叫向日葵,种得比别的农作物要早些。向日葵叶子宽大,植株也高,秋天收获,打下圆盘上成熟的种子,在院子里晾晒。晒干了的瓜子收存在家里通风的地方,也不是太多,留着过年炒。
过年了,才把瓜子拿出来,多数时候是到了腊月二十九,或是年三十才炒瓜子。那个年代,有些东西不到年根儿前儿,是不会吃的。要不,大人孩子都盼着过年呢?炒瓜子可是个技术活,特别是在烧火上,得选一些不硬的柴火,像苞米叶子,树叶子之类的才适合。炒瓜子的人,大多是家里的大人。倒入热锅里的生瓜子,需要用铁笊篱紧着扒拉,一边炒一边随时捡起一个尝一尝,看看是否炒熟了,生怕过火了。炒不熟也不行,这个火候是不好把握的。
炒好了的瓜子,装到小簸箕里,端到外面去簸一簸,一是为了降降温,二来簸掉一些没有成熟的瘪子。炒好了的瓜子也不是可以随便嗑的,大人会留出一些,准备用来招待客人,余下的大家方可享用。我是打小就爱磕瓜子,嗑得也快,往往是抓了一大把,还偷着放在挎兜里一半,等手里的瓜子磕没了,再去抓一把,依此照就。这个秘密保持了好几年,没有被发现,别人还夸我嗑瓜子嗑得真快,我暗自窃喜!等到第二天,瓜子都磕没了,我还留有后手,不过那得偷着到没人的地方去嗑了。这过年的瓜子,我总是会比别人多磕了不少,所以我门牙上的豁,看似比别人大了一些。也许是我瓜子嗑得比别人多的缘故,也未可知。
也难怪,那个年代什么都缺乏,不像现在这样富足。如今过年自己炒瓜子,在农村还是有的,但图省事儿买现成的还是大多数。买来的现成的瓜子大小均匀,各个籽粒饱满,不像早年自己炒的瓜子,嗑的时候会有虫子或是味道苦的。炒过的瓜子表面也会有黑黑的灰,嗑完瓜子,拿过瓜子的手总是很脏的。
小时候过年的情形,总是使人怀念。人们嗑着新炒出锅的瓜子,顺便再含块水果糖,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还会香甜得流出口水来。过年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