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13日至5月20日,历时38天,自驾行程约8000公里,从北京到广东,经过13省区,重点旅游了沿途的著名古镇、古代战场、官府署衙、红色苏区、山岳风光、海岛仙境、独特民居等,可谓风光旖旎,历史厚重,文化灿烂,风情各异,抚今追昔,感怀颇深,遂创作61首古典诗词,铭刻这一段人生难忘的历史记忆。注:潮州博物馆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潮州大道人民广场西南侧,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215平方米,馆藏品数量15644(套),珍贵文物1346件。其中,第二届叶竹青师生近百件彩瓷精品展尤为引人注目。叶竹青是枫溪陶瓷发展突出贡献专家,广东省非遗潮彩传承人,国家级非遗潮州彩瓷烧制技法传承人。潮州彩瓷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注:此因建祠主人黄鹏飞号己略而得名。其位于潮州市湘桥区义安路铁巷2号,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筑面积550平方米。门楼屋架饰以精美的石雕。己略黄公祠以精美绝伦的潮汕木雕装饰艺术著称,又集中体现清末潮汕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是一颗嵌在古城潮州的明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此位于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护堤路旁,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寨西有大片池塘环绕,始创于宋,围寨于明,繁盛于清。面积约1.5平方公里。古寨按九宫八卦修建,建筑群呈带状分布,有三街六巷,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有100多座。寨内仍保存着少量线条洗练的宋代建筑构件,大量风格简约的明式建筑和华贵尚美、精雕细刻的清式建筑,体现了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堪称府第文化博物馆。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
注:此位于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境内,始创于元朝末年,至今有660余年,是潮汕地区著名的侨乡和古村落,总面积6.5万平方米。景区保留完整的善居室、郎中第、寿康里、三庐等18座百年老宅第,以“驷马拖车”、“四点金”揉合西式洋楼的建筑风格,集古今中外建筑艺术于一体,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主景区陈慈黉故居占地2.54万平方米,共有厅堂506间,被称为岭南第一侨宅、中国最经典的侨居文化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注:此位于汕头市龙湖区东海岸大道,占地面积609亩。以时间脉络为主线分为时间之环园区, 时间溪谷园区,梦想腾飞园区,拥抱未来园区。此外,还有椰风海韵、卡通王国等景观。是一个观光、休闲、娱乐和可开展体育活动的综合性公园。
注:此于汕头市南澳县,北濒柘林湾,南濒南海,北回归线横贯全岛,属基岩质大陆岛,中华白海豚重要栖息地,被誉为东方夏威夷。外形似葫芦,东西向最长21.5公里,南北向最宽10.5公里,面积达117.7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4.3公里。全岛最高峰大尖山海拔588.1米。素有“粤东屏障、闽粤咽喉”之称。历来是中国东南沿海通商的必泊点和中转站,也是中国大陆对台和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中国唯一的全岛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注:此位于汕头市南澳县南澳岛云澳镇澳前村东南海滩。据记载,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5月,因元兵进迫,时礼部侍郎陆秀夫和大将张世忠等护宋少帝赵昰及其7岁之弟赵昺(时为太子,后称帝)、太后杨淑妃等退经南澳,驻跸澳前村,并挖有三口宋井。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广东江门崖山进行大规模海战,南宋全军覆灭,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此后,元朝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注:自然之门即南澳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汕头市南澳岛青澳湾的北回归线广场,处于北回归线与我国大陆东岸的交点处。是我国唯一一座建于海岛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北回归线是指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正午,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影将穿过“自然之门”上方圆球中心圆管,投射地台中央,立杆不见影。
注:此位于南澳岛南部后宅镇境内,属溺谷湾。湾口朝南,口宽8.1公里,纵深1.1公里,岸线长12公里,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海湾呈半月形,属不正规半日潮。是南澳以及台湾、香港、福建等地渔船停泊的主要海湾。可停泊7000吨级船只,日泊渔船最多1000余艘。湾顶有1200米海堤和3000吨级码头。1938年日军曾两次于此登陆南澳岛。
注:此位于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海岛主峰果老山北侧,海拔350--450米之间, 由后花园、牛头岭、果老山、大篮口4个自然村组成,山林覆盖率80%以上。主要有云海观光坪、杜鹃花林、千亩茶园、中华楠木林、风力发电场、农家乐等景观。为广东名村、全国一村一品(乌龙茶)示范村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注:南澳总兵府是南澳总兵的衙署,位于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大衙口。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南澳岛地处东南沿海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防止拥兵自重,海岛由广东和福建共管,以雄镇关为分界线。明朝以来,在南澳岛设立闽粤南澳总兵府,以后又升级成为管制闽粤台的重要军事基地。衙署已辟为博物馆,保存有许多重要海防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注:遮浪岛亦称遮浪半岛、南澳半岛,是汕尾红海湾与碣石湾交接处向南伸出的一座形状颀长的半岛,有“粤东麒麟角”之称,位于汕尾市红海湾开发区内。遮浪半岛如屏障横亘于汕尾东南海面,海浪与海风受此地形影响,东海区常年波涛汹涌、激流拍岸,西海区则四季风平浪静、水波不兴。遮浪岛由此得名。半岛历代古迹众多,如位于半岛打石澳的南海观音建筑群,林则徐为抗击外夷而建造的古戍堡等。为广东滨海著名旅游区。
注:此位于南澳岛打石澳,原名观音宫,亦称南海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相传观世音在此度成正果,留下佛印石、得度石、莲花石等观音圣迹。南海观音庙三面环海,岬屿相连,礁岩叠兀,港湾交错,风景美丽。
注:此位于汕尾市遮浪街道红海湾炮台山上,东、西、南三面临海,地形险要,视野广阔,山脚礁石成群,千奇百怪,极具韵味。炮台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添建兵营。现存炮台及兵营墙体均用花岗岩石块砌筑而成,面积900多平方米。是明清两代东南海防的重要堡垒。
注:红海湾旧称汕尾湾,位于汕尾市东部沿海遮浪半岛,东临碣石湾,三面环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红海湾湖泊、岛屿、港湾交错,沙滩蜿蜒连绵,沿岸礁岩多姿,有57公里的漫长海岸线,滨海风光秀丽,人文古迹众多,具有独特的亚热带海滨风光,有“中国观浪第一湾”之称。这里曾是抗日战场,也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乡。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注:此位于遮浪街道宫前村,坐东南向西北,面向遮浪渔港,是一处供奉妈祖的宫宇。 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8年),先后几经损毁几经重建。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材料高档,装饰技艺精湛,宫殿金壁辉煌,名震粤东,香火旺盛。
注:此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赓华村,是旅美华侨谢维立的私人园林。从1926年动工建设,1936年初步建成,占地约19600平方米,集中西建筑风格、中国园林艺术与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中西合壁的名园。分为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注:此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境内,共有1800余座,是集防卫、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自力村碉楼群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共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它既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又是中西合璧的特色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与埃及等多种风格。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世界文代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注:此位于广东省开平市百合镇百合墟东南面,前有潭江河,后靠百足山,由五个自然村落构成。村中竹林、果园、碉楼,共同组成一幅典型的中国农村山水画卷。村后茂密的竹丛中,掩映着造型别致,保存完好,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成为令人震撼的华侨建筑艺术长廊。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注:春湾石林,又名莲花洞石林,位于广东省阳春市春湾镇春湾风景区内,占地200多亩,四周为六座山峰所包围,恰似六瓣莲花而得名。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大量高大的剑状、柱状、蘑菇状、塔状等石灰岩柱。慈云寺建于岩前高台上,内有天然大山洞,是著名的古迹之一。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注:此位于广东省阳春市春湾景区内,岩洞全长1400米,龙泉溪水清澈,洞如长廊形状,景物鬼斧神工。宫内钟乳、石笋、石花、石柱姿态各异,若狮若虎,似鸡似鸟,或如莲花朵朵,还有层层天然水坝深潭及鳞爪毕现的一巨龙盘卧,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简介】刘登荣,男,原籍四川射洪。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师职军官,大校军衔。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解放军后勤学院,大学本科学历。军事后勤理论专家、摄影家和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副秘书长,文化部传统文化发展中心高级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发表理论文章、研究报告和出版编著等1200万字。钟爱古典诗词创作,在报刊杂志和网络诗社发表诗词600余首,出版《刘登荣诗词集》《刘登荣诗词摄影集》。
——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卫浩然转载于《世界名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