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老城里的“大宾”
作者: 刘瑞成
主播: 馨园小主
在天津的老城里,这里的婚风婚俗虽然与其他地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也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本文顺着老城里“媒人”的这一职业脉络,了解一下天津婚风婚俗中的“说媒”文化。
“媒人”还有其他称呼:红娘、月老、月娘、月妁、媒媪、冰人、媒妁、介绍人等等,因多由中老年妇女充当,民间呼之为“媒婆” ,天津的老城里则称之“大宾”。“媒人”一词起源很早,《诗经》里是这样说的:“取(娶)妻如何,匪(非)媒不得。”到了西周时期,媒人已经成为“媒妁婚姻”的要件了。按照古代礼制和律法,标准的婚姻要经过六个环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媒人的穿针引线。 
在老城厢住了几年,听过这样一门旧事。男方家庭殷实,但女婿却是个哑巴,媒人为了一己之私,便“李代桃僵”地安排了男方堂弟代为迎亲,成功骗成了这桩婚事。新婚之夜,女方拼死外逃,被抓回打了个半死,之后女方的婚姻一直在泪水中度过,所生的几个孩子基本都是野种。这样不自主所产生的不幸婚姻,在旧社会可以说比比皆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敞开国门的今天,自由的男欢女爱逐步取代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恋爱、同居、试婚结婚、离婚,完全凭借男女双方的心意来决定。不过老城里大妈们的“老礼老例”还在,即便儿女们自己找了对象,她们也要亲自“过过手”,再正经八百地寻个“大宾”,走走“正常程续”。 
邻居的张大妈,闺女自己找了个男友,全家都没有意见,但张大妈并不答应:“给闺女找婆家,那得先让我看看,容我扫听扫听咂摸咂摸,是吧?”也就是说,“闺女找婆家,必须先过了丈母娘这一关!”待与男孩子见面时,大妈特意安排了一个会劝酒的“大宾”和一个能喝酒的亲戚。酒酣耳热之后,大妈二话不说,立即让人支上了麻将桌。这张大妈是个麻坛高手,陪酒的两个人也不含糊,大家有意无意地打伙牌,男孩子却一把也不开胡。开始这小子真的假的还能抵挡一阵,无奈几圈下来,兜里的银子眼看输得差不多了,不禁暗自着急,加之酒劲涌了上来,就忘了自己是干嘛的了,开始“砸牌摔骰子”,骂骂咧咧嘴上不干不净了。此时的张大妈牌桌布一抖:“停!”男孩子走人,与闺女亲事没戏了。“牌品看人品”,老城里的大妈们管这叫做“八圈麻将相姑爷”。
旧时的天津卫,受传统礼教的约束与教化,男孩子到了十六七岁、女孩子十三四岁时,穿着打扮已经像大人了,一言一行都必须循规蹈矩、像模像样。儿女大了,“给儿子说媳妇,为闺女找婆家”就成了父母眼里的大事。男方要给儿子娶个好媳妇,女方要给闺女找个好婆家,这种事一般都由母亲来操持,前提是必须是媒妁之言,父母包办,基本上没有什么自由可谈。就男方来说,如果男孩子没有读过书,或染有不良习性,在街坊邻居、远近亲朋中就会有不好的舆论。不仅工作不好找,媳妇也不好说,给儿子找对象就如同请“神”一样,父母要费尽心血,求亲托友找“大宾”,一心要为儿子娶个“三从四德”贤惠美貌的媳妇,但这种愿望往往是被动的、徒劳的。倘若家里娶了一个丑陋不堪或是娇蛮成性的媳妇儿,则会婆媳不和、夫妇不睦、孙辈不提气,势必会造成终身遗憾。女方择婿更是如此,好坏穷富都得靠“碰运气”。
如果女婿是一个无德无能无才,且浑身恶习又是个打老婆的男人,女方无异于飞蛾扑火、羊入虎口了。所以,双方迫切的心情都寄希望于“大宾”,为其选好人家则是至关重要的了。媒人是“三姑六婆”之一,各宅门的太太们都离不开她们。这些人走街串巷、出入高门豪院,哪家闺女、谁家儿子的外表长的怎么样,各家的身份财势如何,她们都如数家珍,门清的很,也势力的了得。看合适的或者说对自己有利可图的,就会鼓起巧簧之舌游走于双方,想方设法撮合成这门亲事。她们一旦说合成一桩婚事,便可以被视为上宾,还可以得到主家的多次谢礼。首先,婚事说成,双方都要带上礼物,相约去酬谢“大宾”;二是确定婚期后,要正式邀请“大宾”参加自己的婚礼,并详细汇报婚礼准备情况,商量婚姻事宜,诚恳地征求她们的意见;三是举办婚礼时必须隆重介绍,以最高的礼仪招待她们;四是婚后还应再次酬谢,且情礼并重。还有一点,要给“大宾”买双新鞋。为什么要给“大宾”买鞋呢?笔者专门走访过讲究“老礼”和“妈妈例”的老人:一说是祝愿新婚夫妇“携手一起走到老”,取祝福之意。二说“鞋”与“谢”字谐音,取“谢谢大宾”之意。老城的习俗认为“大宾”的鞋子应由男方去买,其它地区也有女方买鞋的个例,并没有硬性的规定。窃以为,这些“妈妈例”,大概都源于“大宾”们聪明的脑系和把死人能说活的那张巧嘴吧! 如果这门亲事是名门望族的门当户对或者是夫妻和美、亲家和睦、连生贵子,“媒人”这辈子算是“讹”上你了。逢年过节、生日满月、大小喜寿事,“大宾”必来道喜拜寿,老的少的都得给钱,一直到这些人走不了爬不动了才算告一段落。如果遇上了不可靠的“媒婆”,她们说亲时两头瞒着,成亲后夫妻不和,公婆看不上,儿媳妇又厉害,把一个家庭闹得乌烟瘴气,这时媒婆就会“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永远不登你的门了。不过也有一些讲究的家庭,男女双方家庭是世交,“大宾”撮合也只为结秦晋之好,没有图利观念,这种亲事基本一说即合。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变化与发展,如今大龄单身男女越来越多,“大宾” 已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媒人的作用也越来越小了。这种形式被一种新型的婚介——婚姻介绍所、相亲网站以及媒体婚介等众多形式所取代,在信息传递、效率匹配上显现了应有的优势,并逐步实现了婚姻介绍的组织化、网络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 笔者认为, 媒婆制和现代婚介制在形式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功能上仍有不同的侧重。“大宾”作为传统的婚姻介绍人,与现代各种婚姻中介机构进行比对,可以补充一些婚姻过程中的不对称问题,仍不失为婚介的一种载体。所以,不管现代婚介形式和流程如何变化,一些传统的婚风婚俗总会被继续传承和延续的。 
作者简介:刘瑞成,柳一。中国网信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副会长、天津枫林诗社书记、《九州作家》编委等。近年著有诗集《韧柳迎风》、《回首故乡是远方》两部;散文集《游荡的乡愁》《守望》两部;长篇小说《潮白水长》、《潮白小八路》、《归来的战俘》、《编外的忠诚》四部、中篇小说十多部,其中长篇小说《归来的战俘》在《今晚报》连载。第30届孙犁散文、第31届鲁藜诗歌优秀作品奖,天津作家协会“城市记忆”二等奖、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特别提名奖,“佐吉奧杯”全国短篇小说特等奖等。
主播简介:馨园小主,汉族,天津人,教育工作者,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朗诵联盟高级会员,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导师,江山传媒副族长,天津诗词学会会员,“全国诵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牡丹苑杯”第八届文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酷爱诵读和歌唱,主持人,多家平台签约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