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淄博”的启示
作者:饶晓辉
一个人口仅四百万左右的三线城市一一山东淄博市,因为烧烤,因为马晓磊书记而红极大江南北。这不,上半年的“烤温”未散,淄博又现大手笔,惊艳神州,羡煞国人。

报载:近日淄博市政府发文决定,取消城市全部智能停车收费;建立1000个免费食堂,全市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免单,70一79岁的每餐费用收1元,60一69岁之间的每餐收费为2元。另外,允许小商小贩摆摊经营,养家过日子。此消息一出,网上叫好声是此起彼伏“做淄博人真是幸福”、“马晓磊这样的书记,才真正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老百姓着想,淄博马晓磊等一众决策者们,用真心实意演绎“小城大爱”。淄博,被誉为中国最幸福的城市,乃实至名归。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有钱有权就是幸福,其实不然。我认为,像淄博人这样的生活环境,无忧无虑,无烦无恼,这才是满满的幸福感。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是要有马晓磊等这样的有“权”人,真心实意为有钱没钱的平民百姓去谋取。
曾几何时,很多地方借建设新农村之名,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可结果呢?有人趁机捞取钱财,导致锒铛入狱,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减负成了名副其实的“减富”,难怪有人直言:减负,减负,老百姓是越减越“负”,而有人却成了富者。

淄博市的这一以民生为己任的暖心做法,尤如冬日的暖阳,明亮自己,更温暖他人。我想,做为人民公仆的各级职能部门,如果都能设身处地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老百姓岂能有不拥戴之理呢!(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