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和 将 军 两 次 缘 分
在部队有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当兵五年虽说是好士兵,但和将军梦相差十万八千里,在我人生经历中,却和将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陕西关中农村娃,当兵5年多,在部队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团长、团政委了,何况还是远远的望着。谁不曾想到30多年后,我竟然和一位共和国的现役将军在一起吃饭,还称作为战友呢,这是我几十年来都不敢想的事情。
1983年10月,我17岁,高中毕业就和杨勇、严密武、常朝亮,马高升等几个同学一起参军入伍,来到了驻扎四川眉山县的一个英雄的部队——红一连,这是一个南昌起义过来的英雄连队,历史悠久,传承着红军血脉和基因的红军连队。一路走来战功卓著,屡建奇功,强渡大渡河、中印作战、平息西藏叛乱等。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们连队随团重创越军316A师,打破了越军王牌师不败的神话,连长李鸿选、指导员陈科良双双立功,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这是一支功勋连队,还曾走出胡炳云、陈德、都晋武等三位开国将军。
我的排长是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谁也不曾想到他几十年后成为共和国的一位将军。
记得1985年的一天,他刚分配到我们连队时,四川渠县的战友樵喻用人力三轮车把他从团部迎接到连队来。他个头不算高,顶多1米6多一点,羞羞答答典型的学生官。那年刚从地方大学毕业,就报名参军。先在连队下班当兵,他虚心好学,很快和全班战士打成一片,军事技能也提升很快。半年后就当见习排长了,一年后正式任命为排长。
每逢春节、八一节等重要节日,连队都要举行会餐,那时候还没有禁酒令,连长郝爱国派人拿来用10斤装塑料桶,装了几桶团部农场酿制散装白酒。开饭时候,战友们就在操场坝子上席地而坐,用刷牙缸盛上白酒,每人一缸子,不能喝的就给能喝的分一些,排长初次见到这场面,有些怯场,自己不胜酒力,但是为了和战友们一起热闹热闹,往往就把自己喝高了,半夜吐了。第二次会餐时再继续喝,从没有后退过,他笑着说,醉酒一回,酒量就能见涨一次。
五年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也就退伍了,和众多战友一样,大家开始各自奋斗,战友间也少有来往。2016年老连长李天申大哥在南阳召集红一连战友聚会,在这次聚会上,我才得知当年的排长,先后担任我们红一连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现在已经是某集团军的军长、少将军衔了。我们聚会的战友听到这个消息,打心眼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在我心中从那时就萌生了一个念头,这辈子能见见这位将军该有多好啊,这个强烈的念头一直在我脑海中徘徊……
2019年8月我正好来到将军部队驻扎的城市参加培训,萌生了想和将军见一面强烈愿望。我打听到他的电话号码,给将军发去信息,说明我来到这座城市想拜访将军。当时还在想,将军这么忙、时间又隔几十年,说不定他早就忘记一个小兵了。信息发出后,我一直忐忑不安。没想到不到2个小时,将军回复了,说他下部队检查工作,周末才有空回来,如果我不走,就请我吃一顿饭,叙叙战友之情。收到短信时我欣喜万分,激动不已。赶紧回复,告诉将军我正好在周日才返回。将军又回信息,说那就定了,他回来后接我去他家吃饭。
那天周六,风和日丽,我早早就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刚一下课,首长的司机就到了,我和两位同事坐车来到将军家中赴宴,见到将军时,我喊了一声"首长好"!他热情上前和我们一一握手,对我一口一个"老白、老白",叫的那么亲切,那么热情,那么平易近人,让我有点受宠若惊。用餐过程中,他还不断嘘寒问暖,打听其他战友的状况,没有一丝一毫的生疏感和官架子,满满的战友情谊。临别之前他还托我向一些当年的战友问好,向我的家人问好。将军还像当年的排长那样,待兵和蔼,平易近人,这一次也算不枉此行,终生无憾。
去年7月9日,西安一位企业家战友忽然给我打电话,说将军过路西安,让我过去一起吃饭。接到电话顿时喜出望外,赶紧乘车前往指定地点。见到将军又是一番热情招呼,在饭桌上,将军谈起当年在连队的生活,他还记得我当连队文书时候很用功,喜欢在报纸上发表"豆腐块"文章,夸我有才气。我连忙将手机里珍藏的一张1986年照的像片,拿给将军看,就是这位当年的排长和一个班的战友席地而坐,端着饭碗吃饭,地面放着菜碟,面对镜头个个露出开心的笑容。将军看到后感慨万分,他说当年军营条件比较差、生活很艰苦,战友们依然很乐观、意志很坚强,圆满完成战备值班、军事演习任务。自己是从地方大学直接当的兵,当年共事的几位排长从军校出来,个个能力在他之上,可惜他们早早就转业了,正是由于自己对军队的热爱、在军营长期的坚守和坚持,也得益于军队国防事业的蓬勃发展,自己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第二天一大早,将军和随行急着要赶飞机,我和战友陪将军品尝了西安人最爱吃的早餐:豆腐脑、胡辣汤和臊子面。在这家简陋且干净的小餐馆里,谁又能想到这位共和国的将军在此就餐,如此低调又很随和,体验了一把西安小市民的早餐生活。
将军昨晚的一席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忽然,我顿悟,将军对军队的热爱和长期坚守、坚持,凭着忠诚和担当、乐观和奋进、付出和奉献,不正是传承、赓续了红军连队的红色基因、红色血脉吗?这正是伟大建党精神在这代军人的一个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
白卫民,笔名长安,男,西安市鄠邑区人,汉族,1966年1月出生,1983年参军服役五年,曾荣立三等功一次。现就职于华润集团旗下华润双鹤一家子公司,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事业,先后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