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金平
安徽省无为市邢朝庆红色收藏馆位于无为市泥汊镇日新村。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展馆内现有党的光辉历程、伟人风釆、渡江支前、抗日胜利、英雄楷模、民俗农耕、中国票证和无为记忆等共八大主题展厅。作为无为市红色历史文化学习教育基地的展馆,已是社会各界人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参观无为红色旅游文化和美丽乡村的必到站,机关团体、党建、团建学习教育的首选点,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着主阵地作用和正能量,已是无为对外宣传红色历史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邢朝庆,男,197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无为市政协委员,无为市邢朝庆红色收藏馆馆长。
邢朝庆致力于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奔波20余年,收集红色藏品2万余件,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关心支持下,终于建成了占地2000余平米的无为市邢朝庆红色收藏馆。10多年一直免费开放,年接待游客万余人。邢朝庆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用爱心传承美德、用真情奉献社会。他先后荣获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芜湖市乡村文化带头人、芜湖市第四批宣传文化领域优秀人才等称号;2022年,被评为“无为好人”、无为市优秀志愿者;其收藏馆被命名为芜湖市家风家教示范基地、无为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
只为年少时那最初的梦想
20世纪70年代,邢朝庆出生于无为这片红色热土,无为市泥汊镇是“渡江第一船”始发地,也是现在邢朝庆红色收藏馆所在地。他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父辈们爱党爱国的教育,对中国红色革命史有着浓厚兴趣。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雷锋等革命英雄故事的连环画故事书,学校、家庭有限的书籍资源,让邢朝庆如获珍宝,爱不释手,红色的种子打那时起就深深扎根在幼小的心底。学生阶段,他特别喜爱文史类课程,对中国革命史、党史详熟于心,革命小故事爱听善讲,对无为革命英雄马毛姐、王德清等人的事迹烂熟于心。本着将历史文物保存好,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初心,以史为鉴,激励后人,邢朝庆心中萌发将文物集中起来办收藏展示馆的想法。
踏上二十余载漫漫寻红路
搞红色收藏展览,不是易事,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1999年邢朝庆自主创业,有了一定积蓄后,开始有计划地投入购入红色老物件。20多年间,他省吃俭用,走遍祖国各地,不辞辛劳,投入大量资金,收购红色藏品。2011年那年寒冬,从朋友处得知,河北邯郸市涉县一山村农户家有一件布织“毛泽东主席半身像”,十分珍贵,邢朝庆顶风冒雪前前后后跑了5趟。该农户被其执着打动,最终以3000元价格转让“珍宝”。而这3000元正是全家人节衣缩食省下的“过年费”,老婆孩子因此过了个“苦年”。邢朝庆收藏路上的“窘事”何止一二,家人和朋友也因为他的执着和坚持渐渐由不理解变成全力支持。
2013年,邢朝庆创业小有成就后回到家乡,说服左邻右舍,投资30余万元,在闲置老屋基础上,翻新修建四幢三开间平房。是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的邢朝庆红色收藏馆建成,而邢朝庆本人在修建期间因劳累过度晕倒2次。
永远做红色文化传承人
目前展馆展陈品达2万多件,总估值1000余万元,10多年一直免费开放,年接待游客万余人次。2018年春,毛泽东主席生前生活秘书、80多岁的张善兰老人,在中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会长杨庆生陪同下,亲临收藏展览馆。两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后,老人高兴地对馆长说:“如此爱心义举,不容易!”展馆细分伟人风采、党的光辉历程、抗日胜利、渡江支前、英雄楷模、中国票证、民俗农耕和无为记忆等八个主题展室,以红色革命史为主线,门类多样,内容丰富。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展馆还单独设立抗疫物品专题展厅。2019年该馆被列为“红色教育宣传”线路的首站。在全市各机关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期间,团体预约参观红色收藏馆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各界群众对其予以赞赏和高度评价,称之不愧为“传承红色薪火,共建美好无为”开拓奋进中文化阵地建设的新亮点,美好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落脚地。
甘当志愿者精神践行者
邢朝庆在带领展馆志愿者们潜心办好展馆的同时,还积极参与防疫、抗洪、扶贫帮困、美丽乡村建设、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贡献自己一份微薄力量。在3年疫情防控期间,邢朝庆义务值守防疫卡点300多小时,免费给市民提供口罩、药品等防疫物资5000多元,热心传递生活物品难计其数。2016年、2020年初夏,无为市汛情告急,他更是勇挑重担,奋不顾身加入防汛大军中,没日没夜不辞辛劳,一干就是20多天,还踊跃给受灾老百姓、抗洪官兵捐款捐物万余元。在无为市博物馆筹建一年多来,邢朝庆2次参加历史物件捐赠活动,把珍贵心爱的藏品献给政府。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段今人熟悉的话语是毛泽东同志1940年1月15日有感而发。邢朝庆坚守初心,把传承红色文化、服务报效社会当己任,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其10余年公益办馆办事、义务捐赠藏品恰是其高尚情怀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胡金平,男,本科学历,安徽铜陵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作家联盟文学院终身院士,《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作家文苑报特约记者。其中现代诗作品散见于国家级网络平台及省、市级报纸、刊物。九十年代初起一直在省级报社、杂志社及国家级网络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