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凤凰,读《边城》
文/刘贵敏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凤凰古城大概就是这样的,因为沈从文先生及他的《边城》,而名闻天下,令无数人心生向往之心。今年夏天终于踏上南下的列车,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是国家4A级景区。因背依的青山酷似一支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
走进历经300多年风雨的凤凰古城,古貌犹存。沧桑的青石板路上,游人川流不息,不少美女身着鲜艳多彩的苗族服装,头戴缀满银饰的凤冠,走起路来叮叮当当地响,别有一番风味;那古香古色的青砖黛瓦建筑群,曲径通幽,古朴典雅;高大雄伟的城门楼、石马桥保存完好,别具一格,无不彰显湘西文化的魅力。我徜徉在一个个门店前,品尝美食,欣赏极具民族特色的服装服饰和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乐此不疲。
按照路牌的指引,走进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找寻沈从文先生曾经生活的痕迹,倾听沈从文先生的故事,思绪仿佛穿越到古老的岁月。故居是典型的南方宅院,一栋砖瓦木结构的四合院,有大门进入,穿过前屋,来到正屋,正屋前后都有天井,天井两侧是厢房,室内装饰考究,华格窗、雕花隔扇门做工精细。
走出故居,旁边竟有一间书屋,房间不大,里面书架上摆满书籍。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合订本摆在门口柜台上最显眼的位置。我禁不住捧起来翻看,里面了精选沈从文先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25篇。老板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穿着时尚的女士。她见我爱不释手,于是介绍着这本书,我说:“我要这本书。”她从书架下面的一堆书里拿出一本新书,打开封面,伏在桌子上龙飞凤舞地写起来。她把沈从文先生的名句“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写得龙飞凤舞,苍劲有力。我忍不住问她:“这书法专门练过吧?”她会心一笑,道:“没有,一天不知写多少遍。”我还想追问她是不是有书法基础,可是因为顾客多了,她忙碌起来,我也不好再打扰了。
夜晚的凤凰古城,别有一番风味。极具湘西风格的吊脚楼沿着沱江邻水而建,蜿蜒盘旋,层层叠叠。家家高高挂起红灯笼,岸边的栏杆、树枝上挂满霓虹灯,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到处灯火辉煌。水中倒映着七彩的光芒,与岸上的灯火连起来,分不清哪里是岸上,哪里是水里。凤凰古城的灯光秀,不仅秀美、迷人,还有一种震撼的感受。在江边漫步,听着江水潺潺,看着灯笼摇曳,射灯轮转,游人如织,仿佛走进连绵不断的画卷。在岸边来回走,舍不得离开。走不完,看不够,此景只应天上有,宛如仙境落人间!
旅游归来,闲暇之时,燃一支藏香,坐在书桌前,在烟雾飘渺中再读《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早期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年轻时候读《边城》,过于追求故事情节,故而对于民风民俗和景物描写不曾留意,甚至一目十行。而今再读《边城》,好似走进古城,寻找翠翠的影子,寻找那一只渡船.......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边城——川湘交汇处的茶峒,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一条小溪,溪边有白塔,塔下有人家。山,渡头,渡船,竹林,茅屋,小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这里,没有你死我活、尔虞我诈,没有封建礼教,没有政治压迫,人们保留着人性中最原始的一面:淳朴、善良,简单、重义轻利。
老船夫靠管理渡船为生,渡人,也渡自己。“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招呼,必缘引竹揽把船渡过小溪。老船夫忠于职守赢得了乡邻的尊重。有人下船时于心不安,抓一把钱掷在船板,老船夫必一一拾起塞到那人手中。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也有推辞不过的,老船夫买一些茶叶、草烟挂在腰带边,有人需要必慷慨奉送。六月,翠翠每日烧一锅开水,倒入门口溪边的缸中,泡着草药树根,有人脸色异常,舀一碗给人喝下。老船夫到城里去,水手抓一把红枣送他,铺子的商人送他粽子,走到卖肉的案桌前,卖猪肉的照例不收钱,他算好钱放下钱就跑。
翠翠自小生活在这样一个淳朴自由的环境中,和祖父相依为命。翠翠是快乐的,风和日丽的天气,无人过渡,翠翠或听爷爷讲故事,或吹小竹做的竖笛,有人过渡,翠翠锐声喊着:“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多么悠然自在。翠翠十四五岁花一样的年纪,刚刚开始憧憬“爱情”这种神秘的情感。翠翠和二老傩送的一次邂逅,心生好感。她本可以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可在那个旧时代,她只是逃避。山竹林是她的避难所:遇到陌生人或是遇到婚姻问题,她总是跑进竹林,即使是心爱的人要渡船,她依然跑进竹林。而在爷爷和她提起心爱的人时,她严肃的外表下掩藏着一份喜悦。一个天真羞涩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翠翠是不幸的,她想要的不是家产万贯,不是有权有势,而是希望自己喜欢的人为自己唱三年的情歌,在歌声的陪伴下,在美丽的梦里遨游。
船总顺顺的儿子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在金钱面前,二老不为一间大碾坊而动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爱情,宁愿为心爱的女子唱三年的情歌。大老为了亲情,毅然退出,驾船下辰州不幸遇难。二老虽然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在痛苦中选择离家去了桃源。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会回来的人。如诗如画的边城,诗意地演绎着人生,演绎着生活。
作者用平淡的笔触讲述着故事,没有海誓山盟,没有信誓旦旦,没有甜言蜜语,如同一位老奶奶讲述一个童话故事。小说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淡淡的忧伤,老船夫命运坎坷,翠翠对爱情的守望,还有失去儿子的顺顺,苦难制造了无数悲剧……人生苦短。人生路上处处充满坎坷,充满荆棘,哪有一帆风顺?人只有在苦难中学会坚强。正如老船夫告诉翠翠那样:“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边城》的结尾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让读者自己去想,让读者自己去猜。也许沈老先生也不愿看到翠翠悲伤的结局,希望等到翠翠有一个好的未来。翠翠没有像她的母亲那样用死逃避,而是选择用柔弱的双手继续摆渡乡邻。
读罢《边城》,对这段爱情悲剧感到深深地惋惜,如果翠翠生活在现代社会,命运一定不会如此,她和二老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只可惜.......唉!轻叹一声不能释怀!
《边城》如一杯白开水,清澈透明,不含任何杂质。它淡淡的味道你永远不会厌倦,反而会在一次一次的品尝中体会她的与众不同。
有时间,有心情,再读《边城》!
写于2023.11.28
【作者简介】刘贵敏,小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邢台市逸夫小学西校区。从教三十余年,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河北省文化名人联谊会会员,邢台市文学学会会员。愿用脚去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用心去书写所见所闻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