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 酒(小小说)
沛然
春生失魂落魄地骑行在从县城回村的公路上。
这是一九七八年初春的一天中午阳,还寒料峭的北风吹着裸体的树枝摇来晃去,呼呼作响;车轮在沙土路上发出了唰唰唰的声音。但是,这一切不但没有冲散春生内心的阴沉、郁闷和烦躁,反而使其更加烦闷。满脑子里飞舞的是那张提酒的货单,它到底去了哪里?
昨天下午,母亲告诉春生“东临大奶奶家的二婶子,给大哥介绍了一门亲事,过几天要来家里相亲,需要置办酒席,明天你去县城换几斤白酒吧。”能有人同意来见面结亲,对家境不好、生活拮据的春生家来说可是天大的事。春生深知这事的利害,一点也不敢怠慢。第二天一早,从朋友处借了一辆自行车,用麻袋装了十多斤地瓜干,带上酒桶,接过母亲递过来捂得发热的钱,向县城酒厂赶去。

很快来到了酒厂,看到很多人在那里乌乌泱泱,排着一列列长队等着换酒。此前,春生只有在村里的代销点秤盐、打油(买煤油)、买火柴的经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过程很简单。到县城酒厂换酒是什么流程,他一无所知。看到哪么多人在排队,不免慌张起来,提着地瓜干和酒桶排到了队伍的后面。
那个年代统一的官价是三斤地瓜干,外加两角七分钱换一斤白酒。春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慌乱的走完了称量瓜干和交钱的流程。等到取酒时提货单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他顿时惊慌失措,料峭的春寒也没能挡住焦急的虚汗潸然溢出。感觉周围的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睥睨他,窘迫难耐,多么渴望这时能有一条地缝让他钻进去啊!
然而,一想到家人那翘首期盼的目光和即将来临的相亲仪式,容不得他在此多想,寒风也催促他必须清醒,并立即脱离面临的窘境。这时,他急中生智,何不用自己的私房钱直接买酒呢,那虽然是自己积攒了半年时间准备买衣服用的,在这危机时刻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只好重新排队,花去多半积蓄买了五斤酒。酒到手后紧张的心放下了,腌臜的情绪却再次在内心蔓延开来,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
他无精打采地带着酒桶往家返。正在郁闷、颓丧至极之时,忽闻对面有人呼唤“春生、春生”,原来是邻村的两位同学骑着自行车兴高采烈的说笑着赶往县城。因为他们接到了高考的录取通知书,令春生高兴的是听说自己也被录取了,他的情绪一下子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转眼之间由低谷奔向了巅峰。反差之大,有点猝不及防,所有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一扫而空。这时,风吹树揺仿佛发出了鸽哨一样的鸟语,车轮擦地似乎奏出了沙锤一样的乐曲。 印证了喜从悲来,福由祸生的哲理。
一九七八年的春天,对从五百七十多万高考学子中脱颖而出的二十七万多人来说,必定是自然而又不寻常的一年。对春生尤其如此。
他骑着自行车欢乐而又飞快地向家里奔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