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提到打工诗歌的话题,总绕不开郑小琼这个名字。恰恰是她将中国打工诗歌推上了一个高峰,而享誉诗坛。
2023年6月,郑小琼的诗集《庭院的鸟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本诗集分《白云山诗篇》《庭院的鸟群》《俗世与孤灯》《道法自然》四辑。郑小琼以深远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构筑成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保持着人性的善良与认知、坚定和信仰、感悟和沉思。
第一辑《白云山诗篇》是写广州白云山生态风情的诗歌。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唐宋时期,有杜审言、李群玉、韩愈、苏轼等文人墨客登山吟诗,寓情于景,为白云山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新冠疫情期间,郑小琼踏着古人的足迹,在白云山行走,从优美的自然风光中所感所思,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启迪:
“槭树有张梦幻般的脸,野性的鹰爪花
用文雅的气息修辞着夜色,广阔的榕树林
为孤寂而复杂的群山塑形,溪水冲刷
镜中的寂静跟松涛间清澈的意境、韵律
月光释放着深沉而沛然的雄心,我们被
无穷无尽的孤独与荒谬包围,人生似
松软泥土的困境,晚风固执地传送
无意义的庞然大物,那么深烈的静谧
在积聚、奔流,我感觉那虚妄的答案
恐惧于无意义的意义,譬如“爱”“永恒”
我们总是无助地复制着世俗、接纳
无意识的同化,模仿无含义的疑惑
体验无结果的追寻……而“命运”的阴影笼罩
在寂无一人的山谷,我所感受的万物
在消逝,我的哀伤变得陌生,在此刻
我因明月短晢而永恒的升腾而兴奋
我因榕树上那条长长的纵裂而忧伤
而壮丽的榕树林成为我此刻的孤独。”
———《榕树下》
第二辑《庭院的鸟群》是写自然生态的诗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扩张,也造成了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因此,郑小琼始终关注着这个问题,用诗歌剖析出更深的含义。如果人类将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生态系统会无节制地慢慢失去平衡。庭院隐喻为大自然,而鸟群也可以比喻成人类。这辑作品写鸟的诗歌就有13首。庭院向天空展现出更广阔的自由,鸟群的鸣唱有穿透力,直达命运深处:
“树叶寻找大海,风吹过它的锯齿
时间的光柱剖出绿色的汁液
她取出金属的碎片和丰腴的秋天
柄部竟干渴的宿命,纵横交错的叶脉
窥视生与死、枯与荣的轮回,光与影
投在她的内心,时间的域地
一只画眉,它声音的光斑
它们在空旷中与树枝交换位置
松枝在窗外摇晃,数只画眉在徘徊
它们翻飞于光和影间,秋天从树尖
降落,鸟的叫声冲刷风中的孤独
它们尖锐的声音拓开空气中虚无的域地
画眉们在枝上移动,舌头:明亮的树叶
尖叫的星星,农妇们的鹤嘴锄啄击
泥土的门,它们的歌声在漫长的瞬间
延伸光的色彩和童年的记忆
它们跟风交换味道,声音在叶片停伫
虚无分割我与画眉的名字
我们相互望了一眼,朝同一方向起飞
像一团团墨汁染透了整个天空。”
———《画眉》
第三辑《俗世与孤灯》则写出了充满着人间烟火味与俗世抗争的诗歌。郑小琼以“俗世与孤灯”命名,也有更深刻的内在含义。她在诗歌创作中寻求突破,采用五行三节,一共十五行,每行长度一样。这辑诗歌既有中国古代田园诗歌风格的传承,又吸收西方诗歌元素创作思维的容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郑小琼已筑构成独有特色的诗学美感。用她的话说:“唯有孤独才能通向彻悟的自我。”真正的诗人,若要创作出好的诗歌,必须要耐得住孤独。这种心境,从她的诗歌《秋夜之形》就可以感悟出来。这首诗,给人以安静祥和的感受,极具有感染力,让诗意达到一种升华的境界:
“灵魂飘些孤独的雨,寒霜冻僵了
静默的拱桥,你等待陌生的星星
群山消失山顶的树尖,而秋天是
一条下山的路,树在落叶,稻在
低头,我在深夜给花楸树写封信
棘刺丛黄昏里那隐而不现的鸟鸣
被蕨类与暮色俘虏,我还在分辩
流水的嘘唏与岸边的素馨,冥想
扑朔迷离的楠树与竹林,雨打开
秋水无形的波纹,局促的杉树林
大河两岸的秋天,银亮匕首刺伤
蝴蝶与蔷薇,我用诗描写寂静的
颜色,像光从阴影里溢出的形状
永垣而抽象的月光照亮孤独的猫
轻爪踏过寒霜,眼里真实的虚幻。”
———《秋夜之形》
第四辑《道法自然》是描述郑小琼打工生活阅历的诗歌。自然无形,道法有形。这辑打工诗歌的份量很重。“打工文学”的命名最早起源于深圳市保安区的《大鹏湾》杂志。打工诗歌属于打工文学的一部分,当时我也是最早从事打工诗歌创作的诗人之一。正因为郑小琼的出现,将打工诗歌推向了一个高潮,在中国诗坛形成一种特有的诗歌文化现象。这辑打工诗歌,是郑小琼近期创作比较成熟的作品。从诗歌创作体系的文本来说,她通过细微的具体事物,呈现出以小见大的思想格局。通过铁片、车刀、塑胶、铝块、齿轮、钉子、图纸、机床、螺丝等词汇的融入,给她带来了挤压、疼痛、孤独和恐惧,时时侵袭她和底层的打工群体。但郑小琼以打工诗人的身份,将芸芸众生遭受的苦难和不公写入诗行里,传达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金属星星的肋骨已从白昼解脱
我爱它冷清,夜来香自由地开放
沉默里更为隐秘的事物在运行
它们是机台、行星、寒溪,没喧哗
天空与大地显得更为宽阔,而我自已
活在空世,显得更为落寞,我确信
一些逝去的事物会重新返回
梦、理想、爱情,比白昼更为清晰
月亮还秉持古老的传统,守在夜的中心
棕榈树站在工厂的围墙外祈祷
失眠带着我的影子穿过寂静的街道
此刻黎明在黑夜中孕育、诞生”。
———《在黄麻岭的午夜》
总之,《庭院的鸟群》里的诗歌作品,让读者从心灵上找到一片归属地。郑小琼的诗歌不仅是呈现出一种自然生态精神,更是人性价值超越时空而永恒的精神。这种精神,归于自然,归于道法。因此,郑小琼的诗歌具有道法自然的大写意,同时也具有历史品相与时代气息融合的大格局,将在诗歌的天空中闪烁出不寻常的色彩!
作者简历:雷晓明,原名雷小明。作家、诗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诗刊》《星星》《湖南文学》《鸭绿江》《芳草》《散文百家》《特区文学》《诗歌月刊》等数十家刊物。出版文学和文史专著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