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露台观日出
文/吴淑娟
清晨六点,天空黑漆漆一片,街道上静悄悄地。只有路灯眯着惺松的眼,还在无精打采地坚守着岗位。 披着夜色,踽踽独行,经人民广场,过八卦桥。出了城,天空变得广阔而高远。远处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在眨着眼,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西边的树梢上,淡淡的月色,浅浅的月晕,如一幅写意的素描画。上北塬的路,是“步步高”。徐步而走,也常身热沁汗。偶尔遇见几个晨起锻炼的人,都行色匆匆。 东边的天空,露出一片鱼肚白。这一片鱼肚白不断扩散,当延伸到东南角,竟变成了是浅浅的桔色,好像给黑漆漆山恋做了个靓丽的背景墙。 站在北塬上,有点冬寒料峭。抬望眼,东南角的那片浅桔色,慢慢地扩散,变浓、变艳。远处的馒头山、近处的高楼都还模糊不清。六点半左右,鱼肚白变成了一条窄窄的黄丝带,好像给东边的山峦镶上了一个长长的金边。东南角,升起了一片鲜艳的桔红色,光彩夺目,映衬着远山高楼。这片鲜艳的桔红色,似出嫁女头上戴的那方锦锻,如皇帝登基时的那身龙袍,给人一种新生的快感,给人一种希望与期盼。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 我站在露台上, 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片桔红色。当红日初出的那刻,我一定快速地按下机键,留住这美好的瞬间。可这片桔红色,轻轻地拥着馒头山,似乎在做最后的告别,依依不舍。 曾在诗词中欣赏过日出。“ 晨曦照华山,日出耀苍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出江花红胜火”等。我想, 小城的日出,也一定很唯美很有诗意吧。 不知几时,太阳悄悄地从馒头山后面露出了半个脸,红扑扑的、娇滴滴的,惹人喜爱。这时,它像一个刚出浴的少女,羞涩地半遮半掩着。而我像一个醉眼迷离的酒汉,痴呆呆地盯着,露出一脸的贪婪。 那露出半个脸的朝阳,停在山头,沐晓风吹拂,享晨露滋润。我火急火燎地等待着,期盼着。古人大多喜欢月出的壮美,写出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等千古美文。而我,更喜欢观日出,喜欢观赏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雄伟景观。 “看,日出多美呀!” 身边一个学生欢呼起来。不知何时,我身边已聚集了一群学生。我们一起向馒头山望去,只见一轮红彤彤太阳浮出了山顶。圆圆的、艳艳的、暖暖的。它是那么的新鲜,仿佛还沾着露珠;它是那么的娇艳,似洞房的新娘;它又是那么的勇敢,经历了涅槃重生,喷薄而出。这时,山顶上空的桔红色已渐渐地褪去,与天空融为一体,变成了淡淡的蓝色。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它光茫万丈,向小城洒下了千万条金线。这光茫,照得北塬灿灿生辉,照得八卦楼如佛光加身,照得小城鲜亮如新,照得学子们神采奕奕。 小城的日出,也许没有华山日出的壮观,也没有海上日出的雄奇,但却让我感受到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