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有个"徐将军文学书屋"
作者:杜良盛 刘海生

2023年4月7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徐怀中的遗作《回望山底村》,也许是巧合,他把一生中最后一篇作品献给了他的家乡。
人在京城,心系山村
徐怀中,1929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山底村。
徐怀中在他年幼的时候,生活苦寒,老屋坍塌,连居往的地方也没有,他自己回忆是多次借居邻家。多亏了父亲极力让他上学,他也赶上了一个幸运的机会,1941年在离家十五里的磁县贾壁村上抗日小学,那里管吃管住管念书。1943年,徐怀中考上了几十里外的涉县悬城镇的太行中学读书。1945年徐怀中在太行中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参军。1946年,他刚满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跟着部队越走越远,长居京城,然而,心却从未离开过生他养他的山底村。在他年迈时,还托自己的两个女儿回来祭祖,以表示他的一点怀乡之意。
徐怀中后来成了著名的军旅作家。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的长篇小说《我们播种爱情》一炮打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后来,他的短篇小说《西线轶事》,荣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底色》荣获(2010一2013)第六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牵风记》荣获(2015一2018)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长,少将军衔。
在他的晚年,徐怀中全力以赴在山底村建了一个(许)徐怀中将军文学书屋,书屋分为"书屋前言"、“我观察一颗流星"、"(许)徐怀中将军简历(上、下)、"小说应该是一片嫩绿的草地"、"以奔赴前线的姿态完成多次外访任务"、″八面来风,受命担任′军艺′文学系主任"、"携手并肩奔跑在文学艺术的地平线上(上、下)"等版块组合。尤为珍贵的是,这些文字简介全部是徐怀中亲手写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权威性、史料性。这在全国的展览馆也是独一无二的,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我几次到文学书屋采风,都感到心头一阵震撼,徐怀中的藏书是连"家底"都搬来了,里面陈列了徐怀中发表的全部作品,让人美不胜收。如奠定徐怀中文坛地位的长篇小说"我们播种爱情",徐怀中就提供了各个出版社的不同版本,约有十多种。还有被译为前苏联、前东德、日本、越南等多国原始版本,如不是徐怀中多年收藏,现在找全这些版本是不容易了。为了方便参观者学习,文学书屋还把徐怀中发表过的作品封面集中到一个版面,我数了数,有29部,让人一目了然,也把徐怀中著作等身的成果充风展示了出来,大大增强了文学书屋的价值品位。
文学书屋,皇冠明珠
文学书屋里陈列着徐怀中文学获奖的证书,其等级之高,让人难以攀登,都是皇冠上的明珠。我站在这个展柜前,久久凝视,心头涌过阵阵热流。如《西线轶事》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证书,《底色》荣获第六届(2010一2013)鲁迅文学奖荣誉证书,《牵风记》荣获第十庙茅盾文学奖(2015一2018)获奖荣誉证书等。中国作家协会第11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推举徐怀中同志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荣誉证书。2009年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文学创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等等。使我惊讶的是,这些证书和奖状都是原件,具有唯一性。可见,徐怀中对这个文学书屋寄于的期望值有多么高,这些都是徐怀中生前就赠送到这个文学书屋的,把自己一生的文学荣誉和文学高峰送回了自己的故乡。徐怀中满怀深情的说,这个书屋并非展示个人在文学写作领域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而是满怀感恩之情,对我的出生地有一个交待,也是向我家乡父老们所作的一个迟到的汇报。多么滾烫的赤子之心,把太行山的枫叶都染红了。


文学书屋还有两个版块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携手并肩奔跑在文学艺术的地平线(上、下),讲述的是徐怀中和他的妻子于增湘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的传奇一生。徐怀中、于增湘为这两组版块选登了13张于增湘的艺术照片和夫妻琴瑟和鸣的生活照片。徐怀中多次动情的说,妻子一直是他作品的第一读者。同时,妻子一直关心着他。如他在越南采访,美国地毯式轰炸,于增湘听到这个消息,日夜为他担心,严重失眠,晕倒在田间。徐怀中对此感动不已,写完《底色》,一定要妻子为他作序。于增湘序言文字质扑,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读者一时传颂。徐怀中以后写的长篇小说《牵风记》,特地在扉页上写明“献给我的妻子于增湘"。需要说明的是,于增湘是军委总政治部歌舞团舞蹈队主要演员,在离休10多年后,荣获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她"卓越贡献舞蹈家"荣誉称号。现在,这证书就陈列在文学书屋。还有于增湘离休后购置的古琴,都被徐怀中选送到文学书屋,这都是要祖传的宝物啊,也都送到了徐怀中一生一世怀念的地方。


徐怀中任军艺首届文学系主任,是他一生辉煌的礼赞。在文学书屋里,一阵热风扑面而来。徐怀中的"八面来风一一受命担任军艺首届文学系主任"版块,一个个耳熟能祥的作品又来到我们面前。徐怀中当主任的文学系,群星崔璨,35名文学系学员成为军事文学阵线的生力军,每想起来,都让徐怀中自豪不已。文学院首届教室在2017年,被军艺命名为″解放军艺术学院荣誉教室。最有代表性的是莫言,成为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2012)的中国作家。《高山下的花环》的作者李存葆,都是这届学员。为山底这个古老的山村增光添彩。
家乡情怀,不忘初心
为筹建文学社,徐怀中捐资2万元,连同累计捐款,一共捐款约20万元。这都是徐怀中的个人捐款,是他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文学书屋里还有手稿、木刻、诗词、大写字台、座椅、台灯、电话及其他书籍,每一件都是珍贵文物,让我们慢慢品味吧。
(许)徐怀中文学书屋的筹建,得益于励业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地道站管理处主任马勇和山底村党支书、村长蔺发旺,他们充分认识到建立文学书屋的重要意义,徐老健在,乘势而上,多次往返北京与山底,向徐怀中商议、请教,并一再表示,这是个公益事业,免费对外开放,征得徐怀中高度认可,亲自或委托亲友操办,把一生中珍贵的藏书和文物贡献出来,对于重要的书籍,徐怀中还亲笔签名。

(杜良盛在书屋采风)
2022~2023年,徐怀中在病中,还坚持签署了30多本签名。目前,文学书屋馆藏徐怀中书籍和文物320本(件),通过大家一致齐心协力,办成了这件功德无量的很有益处的事。筹建期间,对于展厅选址,选在最敞亮的地道战景区旅游接待中心,每项文物的摆放,马勇和有关人员精心设计,三番五次,拍成视频,尽可能真实还原有关文物在徐怀中家的摆放。对其他文物,马勇等人也站在历史的角度,分门别类,突出重点,画龙点晴,统筹兼顾,让文学书屋整体精彩的岀现在观众面前,社会好评如潮,让山底村的文化事业更上了一层楼。这也弥补了徐怀中的一个心愿,徐怀中将军去世后,他的将军服运了回来,陈列在文学书屋,将军远去,军魂永在。
202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