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秀英大姐▲
1963年8月,我16岁半初中毕业后即与同龄的一批兄弟姐妹们以中央部委委托地方工厂代培学员的身份进入天津市公私合营电梯厂学徒。进厂后,在工种技能教学上有一批象父母一样关爱我们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授我们独门绝技,期盼我们能学有所成,尽快出师,报效祖国。而在思想政治领域也有一些热心的领导、长辈们引领我们成长进步。厂共青团总支委员会书记马秀英就是指引我们学员持续进步的领路人之一。
马秀英,1942年生人,1958年参加工作,她长我们4岁,是我们这帮学员公认的老大姐。那些年,她鼓励我们青年人一起上夜校补习文化和专业知识,组织我们在工余时间聚在一起读书读报、学习共青团章程、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当年那些热门的大块文章。1964年5月4日我们一批优秀青年在马大姐的监誓下庄严宣誓加入了共青团。我们入团后,一批年龄超过28岁的老共青团员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先后退出了共青团组织。在新一屆厂共青团总支委员会换屆选举中我被选为总支委员,大姐分派我主管宣传工作。而后不久,她又将我临时借调至她身边工作。在她身边我懂得了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学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大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从那时起,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确立和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那时我懂得了党内、团内成员间为什么要称“同志”?那是因为我们“志同道合,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一起来了!所以才叫同志!”。那时我虽然每月只拿17元的学徒工生活费,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但我精神生活很富足、很精彩!我每日里要完成大姐交办的整理团员青年档案,选写宣传稿件,到区团委领取团内文件,递交厂团总支工作计划、工作报告之类的工作。记得当年我在宣传板报上书写的最引人注目的摘抄新闻稿件是1964年10月16日的两大新闻:一是当日15点中国人民在新疆罗布泊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同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无比痛恨的前苏联修正主义头目赫鲁晓夫被迫下台!两大新闻在版报上同版刊出,大鼓员工士气,大解员工心中憋闷多年的怨气!
马大姐人很实在,她爱唱评剧。中午休息时,我常做为她的唯一听众听她演唱评剧精彩唱段,她学唱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马泰在《夺印》一剧中的唱段:《水乡三月风光好》“水乡三月风光好,风车吱吱把臂摇,沿途庄稼长的好,风吹麦浪涌波涛。党派我到陈庄当支书,千斤重担肩上挑,落后村面貌要改变,党的指示要记牢。”那唱段听后难忘,让我长记心中。我还爱听大姐学唱的另一评剧表演艺术大师魏荣元唱的:《黑鱼嘴九道湾》“冷风淒淒湖水寒,黑鱼嘴畔少人烟,望前面芦苇丛丛阴暗暗,回头看万家灯火万家欢。……我本是黑鱼嘴边一穷汉,祖祖辈辈给地主撑船,这湖畔每一颗沙子,都有我陈家的血和汗。黑鱼嘴九道弯,弯弯都有我的脚印在上边。……”那一大段唱词将贫农陈有才不分敌我、误入歧途的悔恨痛责醒悟的心境演绎的活灵活现!曲好、词好、让人百听不厌。大姐拿手的评剧唱段还有很多,象评剧《黛诺》唱段《人常说景颇山上云雾深》、评剧《金沙江畔》唱段《高原风景极目望》等等。那些年,哪么多的优秀戏剧作品给人以启迪教诲,让人印象深刻,寓教于乐,催人奋进!

(照片来自网络)▲
那时节,马大姐与远在海南島陵水机场当空军飞行员的王金贵大哥正在热恋中。陵水机场与海南三亚市毗邻,距海口市200公里,它东濒南海,是我国当年最南端的一个军用机场。单说陵水机场您可能印象不深,如果提起22年前的2001年4月南海撞机事件您肯定会印象深刻, 那一事件就发生在金贵大哥他们曾驻扎的机场和管辖的空域,他们的小战友王伟在那一撞机事件中壮烈牺牲。
前排左起夏常明 我 何金城
后排左起段兆芳 石钟铭 孙学勤▲
在马大姐进步思想的熏陶下,我也梦想着有朝一日象王金贵大哥一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拿起枪杆子保卫祖国。谁知这一梦想很快就美梦成真!1964年底,我们区武装部征集适龄青年应征入伍,我当年虽然身体瘦弱、体重只有104斤,但我还是积极报名参加应征体检,并自信满满地在海军招收潜水员的体检中连过三关,可惜地是在最后终检时因我右脚掌长有一个不大的鸡眼儿而被刷了下来。无奈,我只得应征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65年2月10日我入伍来到铁道兵58团,不久后我就爱上了我们团!我们团长吴金城、营长杨兆德、连长柴绍都是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军人。在他们的率领下我们入伍才8个月就遵照中央军委和兵种司令部的命令,南出国门来到越南北方参加了为期三年半的援越抗美战争! 我与我的首长们、战友们同经生与死、共浴血与火!战场往事刻骨铭心!我是幸运的我曾见过敌我交战双方的最高长官,在战场上我见过我们援越抗美前线最高首长中国后勤部队修路工程指挥部代主任罗洪标将军。战后,我在代表我们合资公司向上级母公司美国联合技术公司顾问汇报工作时见到了这位越战时任美国陆军最高指挥官的黑格将军。我与黑格将军会见时,提起当年那场战争都无限感慨,万分激动。

前排左起段兆芳 马秀英 孙学勤 杨子
后排左起夏常明 宋巍森 李玉尧 石钟铭▲
我1965年2月参军入伍后,6月马秀英大姐因在厂团总支书记岗位上工作成绩突出被上调至我厂上级单位通用机械公司团委工作。尔后不久,大姐申请随军,追随金贵大哥去了海南陵水机场,她在机场军人子弟小学任教多年。7月我们那一大批与马大姐交好、一起进步的师兄弟、师姐妹们纷纷按当年中央部委与地方的约定完成学徒生活提前出师奉调至太原、呼和浩特、成都、昆明等地的军工企业工作。上图照片显示的是我当年的师姐现在的老伴段兆芳、师兄李玉尧、师弟宋巍森、夏常明、师妹孙学勤等人与马大姐的合影,他们师兄弟师姐妹们一起被调到了太原785厂 (太原大众机械厂)。小师弟石钟铭被调到呼和浩特市军工厂。

太原大众机械厂▲
就是在上图这家国内闻名的军工大厂,我老伴奉献了一生中最美好的10年时光。而我当年的那些师兄弟、师姐妹们大部分人奉献了一生! 当年他们中有的家境贫寒,为省下那10几元往返津晋之间的车票钱,不得不将老娘接往太原共度时光,终老他乡。有的老爸早年去世,老妈集郁成病,精神失常,自己奉调离津后,把家中的乱摊子甩给了妹妹,赴晋后抑郁寡欢,不幸过早离世。有的家境虽然富裕,但另一半知音难觅,不得不申请调往地级县市发展,而今音信中断。当然,我的师兄弟、师姐妹们中绝大多数人婚姻幸福,功德圆满,他(她)们正含饴弄孙,安度晚年。写到此处,我和我老伴一起为多年不见的众位师兄弟、师姐妹们祈福,祈愿他(她)们虽然青春劳累,但一定会晚年幸福,福寿安康!

作者/高俊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