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吴仕钊(微信昵称:常兴),文学硕士,教授,研究员、文化社会学者,《湖北作家词典》有词条介绍。近年,主要从事诗经、历史人物等研究,倡导并践行“重走神农路,传承经典文化”文学采风活动,著有《重温诗经》《伍子胥传》(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20年)等。曾著《外国文学自学指导》(1989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06年,宁夏人民出版社)《慈悲大洪山》(2016年,中国文史出版社)等。

走笔房县西关里
作者丨常兴(中国)
朗诵|薇薇(中国香港)
参观完青峰山宝堂寺,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半了。张百楚想请大家在尹吉甫镇上就近午餐。经同行五人商议,还是赶到房县县城吃午饭好。一是大家午餐时间一般都在十二点半左右;二是下午要去往神农架,多走一段路程下午就多争取一点时间。及至十二点十分赶到县城,在桥头一家美食店与事先约定的房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秘书长黄明斌见面,他向我们介绍了同在这里等候的唐敏同志,他是房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经在房县文联工作过几年,大概与我工作经历略同,所以张百楚、黄明斌二文友特约唐部长与我们结缘。
吃饭时间,唐部长向我们介绍了房县的一些情况,特意建议大家到房县县城西关街去看看。据说,这个西关老街肇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全长1680米,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来这里,慢品人间烟火气,闲观岁月万事长是十分惬意的事情。

午后阳光,灿然温和。黄明斌、张百楚两位文友,以主人身份陪我们漫步在西关老街的青石板路上,看着街道两边的黛瓦青墙、雕梁画栋的街房,一种典雅、古朴、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一栋栋仿古建筑,古色古香,会馆、戏楼、特色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那些青石板铺就的古朴小径和巷子两侧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仿佛是从历史岁月中穿越而来。步行其道,仿佛泛舟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房县是中国诗经学会命名的“中国诗经文化之乡”,《诗经》的主要采风者、作者、编纂者尹吉甫就生于此,堪称“诗祖故里”,房县西关景区,仿佛是镶嵌在漫长诗经文化中的一块珍宝。这个以诗经文化而闻名街区,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穿越时空,引领大家重回诗经时代。
我因研学《诗经》,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特别感兴趣。西关街又是古时通往川陕的交通要道,故西关街古土城门上有“川陕锁钥”牌匾,在参观完此楼后,黄明斌领我们返回停车的地方,途经一处叫“忠孝里”的历史遗迹,他特意向我们介绍了“黄香”的人文掌故。我问他:“你是本地人吗?”他自信地说:“不仅是本地人,也许还是黄香“衣冠墓”的守陵的后人。因为我家就住在这附近。”看看这个厚道的黄姓人,不由得与黄香的孝行联系了起来。

黄香,字文强,东汉江夏安陆人,先后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尚书令,深受汉和帝的恩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君子立身,孝字为先”。“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的故事主角黄香,留下了“孝”的美誉。而这里出现以纪念黄香为主题的一处纪念馆,是有着特殊文化内涵的。
黄香头上有许多贵冠。在家是纯真的孝子,在朝是忧心如家的贤臣,谋政是廉洁爱民的清官。历史烟云,功过评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述明白的。但人民对贤良忠臣的呼唤,把集孝子、贤臣、清官于一身的黄香的纪念地展示在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契合民众心理的。黄香,魂兮归来!吾辈,拜兮敬仰!


金牌主播简介:
黄薇薇,【海外诗译社】三语主播。任职香港某私营机构国际业务部主管。
Mary Wong,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with a private enterprise in Hong Kong.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