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广场见闻
图文/耿志平(甘肃)
合水中街美食广场特别的红火。前两年卖菜的和卖饭的摊位搅和在一起。因为地方小,摆摊的人又多,经常为了占地方而吵架。后来工商局出面,卖菜的早上摆摊,最迟十一点撤摊,剩下的时间归卖饭的老板支配。这里是一个老商业区,不管是早上还是中午、晚上都特别的热闹。锅碗瓢盆的碰撞,招徕生意的吆喝声,人来人往,好一幅祥和红火的场面。

卖菜的绝大多数是农民自己家里产的菜,量也不大,每天都很新鲜。卖饭的摊位品种非常的多,羊杂碎、饸饹面、饺子、酸辣粉、烤鱿鱼、臭豆腐、烤面筋、杂粮煎饼、米线、烤香肠、炒河粉、麻辣饼夹菜、关东煮、麻食子、臊子面、洋芋卜拉等。有些摊位只卖一种食物,好多都是兼营几个品种。卖凉皮的摊位有四五家,可是只有那家姓唐的生意特别红火,每次去摊位前都是一堆人,两个桌子上坐满了人,周围还站了好多人,你要两碗凉皮,他要五碗擀面皮,另一位还要两份炒凉粉,夫妻两人忙的不亦乐乎。女人负责切面条,男人负责调配了询问辣子要多少。用料有调料水,盐,醋、蒜水,香菜,最主要的就是油泼辣椒,里面有好多调料,味道香不香辣椒占很大比例。
唐师中等个头,前几年胖乎乎的,这两年瘦了有二十多斤。有次我去差点没认出来。老婆一米六左右,也不爱说话,有人要炒凉粉,她就在铁皮桶做的简易火炉上用炒勺炒,一手拿勺搅拌,一手摇鼓风机,不一会香味就四散开来,酸酸的,很好闻,让人很有食欲。时不时传来微信收款多少元的播报声。有一次一位中年男人在唐师这里要了凉皮,在等的时候,也不知是他孙子还是他儿子,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跑过来,碰倒了火炉,炉灰散落一地,铁炉齿都摔出来了,男孩跑远了,那个男人一声不吭,没有骂小孩,也没说对不起,更没扶起炉子,拿过饭走了。旁边的人都在谴责,老板两口子看着满地狼籍,只是说炉子坏了,饭咋做呀!并没有责骂对方,真是好脾气。

另外几家凉皮生意则冷清的多,有的有两三个顾客,有些眼睁睁看着顾客从他面前走过去唐师摊子前。我没买过其他家的凉皮,不知道味道如何。不清楚他们是味道不好?还是人太生疏,或者唐师名气大,都是吃惯了的顾客,大概有些人是慕名而来吧!反正顾客就认准了唐师,哪怕等好大一会也乐意。
他家卖的最快的当属擀面皮,面皮是练过的,褐色。吃起来筋道有弹性,而不像机器做的那样嚼起来像牛皮筋儿。凉皮白生生的,牛筋面只是搭配,要的人不多,做的分量也是最少的。凉粉是豆粉,凉拌的用凉粉刮刮转圈一刮,细长筋道凉粉条刚好是一小碗,拌好挺好吃。炒的凉粉用刀切成小块,一份八块钱。辣子红而不辣,凉拌好的凉皮和擀面皮吃起来光滑,柔韧,凉爽,过一段时间就想再吃一次。
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生意也一样。尤其是做餐饮,几十年如一日,真的很不容易。凉皮、凉粉、擀面皮、牛筋面做法各不同,白天摆摊,晚上回去制作,每天忙完半夜,擀面皮要醒发几个小时才能做,虽然每天收入可观,付出的劳动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美食广场就是人间的烟火气,名以食为天,有了各种美食,人们的生活就方便了,丰富多彩了,他们也有了来钱路,用自己的能力过安稳的日子,生活也就有了奔头,有了动力和希望。
做啥事就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坚持,总会看到光明,总会有回报。唐师肯定也坐过冷板凳,刚开始不可能有那么多人认可和支持,好在人家坚持了下来,秉着用心做好饭的原则,终于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红红火火,成了行业翘楚,生意不好的人,何不向他请教,学学经验呢?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被都市头条认证为编辑,成为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