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冬雪
【简介】郑伦光,现任林村许愿广场主席、林村乡公所执行委员、大埔南华莆村村长、香港客属总会副主席、大埔乡事委员会执行委员、香港河源社团总会副主席、香港工商业总会大埔分会永远名誉会长。
【前言】话说上月在访问曾钜桓校长的当天,适逢其会在校长居住的大埔林村村口遇上这位林村许愿广场的郑伦光主席,而通过校长的介绍和认识,也趁机会和郑主席做了一个简单的专访,作为推广这个香港有名的乡村文化出一点绵力。
婵娟问:
郑主席可否和我们介绍一下林村的历史?
主席答:
林村乡位于香港新界大埔,位处大帽山之阳。开族立乡,始于宋朝,距今已逾七百年。后来清政府为复兴荒疆,鼓励其他省民到新界定居和耕种,遂于康熙和雍正年间大力召垦,吸引大批客家农民迁居新界,包括沙头角、荃湾、沙田、大埔一带。
林村幅员广阔,现有二十六条村,计有上白牛石、下白牛石、梧桐寨、寨乪、大阳畲、麻布尾、水窝、坪朗、大庵山、小庵山、大庵、龙丫排、田寮下、新塘、新村、社山、塘上村、钟屋村、新屋仔、放马莆、坑下莆、较寮下、围头、南华莆,莲澳李屋及莲澳郑屋等。
林村乡民主要以务农为生,一般生活比较艰苦,为求改善生活,年轻乡民于五十年代开始,离乡别井到英国谋生,大部份从事餐饮业。至八十年代,移民海外谋生者数以千计,遍布欧洲各地,其中仍以英国最多。根据二零一七年的人口普查,居住在林村的原居民及非原居民合共二万一千多人。
伟雄问:
想了解一下林村的保育工作?
主席答:
林村现保留及修建几个传统建筑和坚持承传一些固有风俗,容我介绍一下:-
1.林村许愿广场
著名的许愿树位于林村天后庙旁,其前身为伯公神位的一棵樟树,由于年代久远,枝干随之枯萎,遂成为通心树。每逢过年,各方善信远道而来到天后庙上香,并抛宝牒于通心树上许愿,由于许愿者多灵验,故春节期间,善信前来许愿者挤得水泄不通。成为香港著名景点。林村公立学校于2004年结束,林村许愿广场于2009年在学校原址成立,并于2011年开始举办香港许愿节,成为香港每年新春之盛事,每年到来参加许愿节的游人超过三十万。
2.天后宫
林村天后宫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大埔区具规模的古庙,庙内设有邓占一夫妇灵位,相传建庙初期,经费不足,幸获途经本乡之邓氏慨捐出巨款得以完成,故特设其俩人灵位供奉,以示纪念。此外,还供奉十二位护乡烈士灵位。近年来庙内香火鼎丰盛,除本乡善信外,亦有来自区外,如香港仔,鲤鱼门,西贡等地。
3.林村乡公所
于1956年5月5日成立并取代六和堂成为本乡最高行政机关,掌管乡政,推动会务。后于1981年建成林村乡公所大楼,继又于1998年拆卸重建,今已成为一所美轮美奂三层高会所。
4.林村青年中心
于1972年承蒙国际狮子会303区分会捐助部份建筑费而建经成。中心设有图书室及一个多用途之大礼堂,除平日供学生作文康交谊外, 其馀则本乡大型节目如每年之新春同乐,天后诞,观音诞敬老等活动,均在此举行。
5.太平清醮
林村乡太平清醮十年一届,透过五日六夜的醮会,酬谢神恩,祈求合境平安,同时,也是一次让乡内男女老幼共聚一堂,旅居海外的乡亲也趁机回港参与盛事。
6.农村传统美食
未来的旅游推广计划也包括农村传统美食如焖猪肉、盆菜、九大簋、芋头扣肉、猪肉砵、茶棵、鸡屎藤等。
【后记】郑主席确是大忙人,访谈未完已赶着要去开会,真是十分感谢郑主席百忙中抽空。为表示对他的敬意和谢意,容我和婵娟以「拙诗一首赠知音,盼望永恒常在心」。
郑门后裔属精英,
伦理乡亲重信诚,
光耀林村传颂世,
香江望族显威名。 伟雄题
郑生乡里盛簪英,
伦辈相看有典诚。
光裕后人多俊彦,
功勋卓著树佳名。 婵娟题
文:伟雄 图:安娜制(鸣谢黄锦洲老师题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