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沟壑纵横的大地
吴仲友读诗:
舟自横渡的《闪电》以极具张力的语言建构起一场自然界的暴烈寓言,在物理现象与人性隐喻的交织中叩击着存在的本质。
诗歌开篇即以"乌云聚集的能量"构建起压抑的剧场,黑云压城的动态画面中,"正负和雌雄"的并置颇具深意——这不仅指向闪电形成的物理机制,更将自然现象提升至生命本源的哲学维度。带电粒子的碰撞与性别界限的模糊在此形成奇妙共振,揭示出宇宙间矛盾统一的永恒命题。
当"碰撞的瞬间"撕裂天幕,诗人笔锋陡然凌厉。大地震颤的不仅是物理层面的冲击波,更是对既定秩序的暴力解构。"拼死相搏"与"握手言和"的悖论式书写,精准捕捉了自然界毁灭与创生的双重性。而"野合的高潮"这一惊心动魄的意象,将天地交媾的原始图景赤裸呈现,暴烈的美感中蕴含着对生命起源的敬畏。
结尾的笔触沉痛而悲悯,闪电的"胜利"实则是永恒暴力的循环。大地在"沟壑纵横"的躯体上承载着酷刑与厄运,这既是对自然地貌的写实,更是对人类文明伤痕的隐喻。诗人以闪电为棱镜,折射出存在本身的荒诞性——那些撕裂夜空的耀眼光痕,何尝不是悬在人类命运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全诗在科学认知与诗性想象的裂隙中开凿出思辨空间,将物理学中的电荷运动升华为关于力量、冲突与救赎的生存寓言。略显刺目的"野合"意象或许会引发争议,却恰如其分地撕开了文明的面纱,暴露出生命原初的野性本质。这种在诗学冒险中探寻真理的姿态,正是当代诗歌珍贵的锋芒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