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阳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探索“互联网+养老”模式,在全市创新打造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城乡全覆盖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精准化、多样化、专业化、便捷化水平。今年6月,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在山阳召开,智慧养老服务做法在全市交流推广。
搭建服务平台,夯实智慧养老基础。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山阳县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设置老年人数据库、养老服务管理和服务评估3大子系统,包含老年人客户管理、服务商管理、健康医疗管理、政府补贴系统等11个子模块,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旅居养老等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并提供养老服务。招募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商超、家政服务等商家机构和志愿者进驻平台,发布服务内容清单信息。截至目前,平台已录入老年人信息69527人,入驻商户4359户、公办养老机构19家、民办养老机构2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86个。
精准对接供需,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坚持以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导向,建立智能化“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代买代办、起居照料等各类服务。平台设立养老服务呼叫中心,老人及其家属可通过电话呼叫和手机APP发布订单两种方式发送需求,前者由呼叫中心安排就近商家提供上门服务,后者由商家在平台接单提供服务。老年人可通过极简化的操作方式,实现“一键点单”,“像呼叫滴滴一样呼叫服务”。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推广智能穿戴健康设备,可实现与子女、平台中心、医护人员的信息互通,做到24小时实时健康预警和安全预警。平台上线以来,为老年人体检建档2100余人次,开展线上下单预约服务306单,满意率达100%。
分类购买服务,扩大智慧养老覆盖。按照不同服务对象,在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有偿、低偿、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养老服务,扩大智慧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和城市“三无”老人、百岁老人、80周岁以上的重点优抚对象和市级以上劳模等群体,由政府全额补贴,提供无偿服务。对享受低保家庭或纳入低保边缘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独居、空巢老人,以及重症残疾老人,由政府进行部分补贴,提供低偿服务。对有经济能力、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通过自己或子女购买服务,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入住平台的商家提供有偿服务。同时,鼓励公益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爱心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和认购服务,64名志愿者、2家公益机构提供无偿服务600余人次。
强化协调联动,构建共同推进格局。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形成共同推进智慧养老服务的大格局。民政部门负责牵头抓总,制定智慧养老相关政策和推进措施,指导搭建服务平台并做好日常监管,统筹推进全县智慧养老服务工作。平台服务商负责平台的搭建和维护,采取零元购机等模式进行推广,招募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商超、药店等进驻服务,并对服务行为进行全程跟踪、智慧控制。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商家签订入住平台协议,发布服务清单、收费标准、分布位置等信息,并接受平台和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人社、卫健、市监、司法等相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对智慧养老服务行为进行日常监管,对各类投诉进行处理,确保平台规范运营,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供稿/山阳县委改革办 县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