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靖的故事
大靖是个小地方,在全国范围内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就连我们大西北的人知道的也并不多。
但是一提起丝绸古道,大靖这个小地名却是名列其中。而且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不虚文化名镇之称谓。
东来西去的商家驼队、马队都要途经大靖,因为这里是一处货运站点,在丝绸之路的经济带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别看这是个小地方,地方虽然小但它的名气却不小。被称为“小北京”之美誉。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驿站和歇脚点。
这个地方虽然小但是发生的故事却不少,只可惜被淹没在浩瀚的生活长河中了。
若不是特意回忆,这些个故事很难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依稀记得在黑暗的旧社会里大靖教场头上有个大户人家,叫鼎(顶)有财(化名),这个人家大业大,非常富有。牛羊满圈,骒马成群,金银具足,财富不计其数。不单有水浇良田,还有东滩西滩两头的旱地。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有钱人家。名符其实的大地主。
因为他名叫“鼎有财”,人们认为有财就是有钱,况且钱财钱财,“钱”字排在前面,索性就叫他“顶有钱”吧。
他们家种庄稼、料理农田忙不过来,就雇用了七八个长工帮忙种地,家里还雇用了丫环伺候当家的。
别处都把主人称呼为“老爷”,或者是“掌柜的”。而大靖这个地方称呼有钱人 叫做某“爷”。姓张的叫张爷,姓王的叫王爷,姓李的叫李爷,顶多就是按其家族中的排行,用数词修饰主词。排行老几就叫几爷,比如说:“李三爷,王二爷,张四爷,刘五爷”等等。在那个年代,谁有钱谁大,牛有钱是牛大爷,苟有钱是苟贵爷,或是叫狗爷,赖蛤蟆有钱是扁嘴三爷。有钱的侄孙叫大爷,没钱的爷爷叔辈叫大哥。有钱的侄孙跟没钱的爷叔同时走在一起,仍被这样称呼着,多让人难为情呀,可见人们的势力眼光是多么的强劣啊!
据说有一年“顶有钱”家闹鬼,而且闹得挺斜乎,厨娘做饭总是多做几碗,一方面是为了自己能吃饱,一方面是献给鬼,免得被鬼缠身。所以每次饭菜都是有余有剩的,可是第二天一早起来,就会看到剩饭剩菜都不翼而飞了,而且被吃得溜尽光,刮碟刮碗不余半口。
起初大家怀疑是被狗偷吃了。久而久之,厨娘发现厨房里边每当夜半三更,就有响动发生,却不见狗的踪影。说是可能闹鬼。大家都怕得要死,根本不敢一探究竟。
唯独厨娘身正不怕影子歪,夜间蔭蔽在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角落里探个虚实,看个明白。
有一天傍晚厨娘有意识地多做了几碗饭,吃过后舀在个陶瓷盆子里,放在洗涮干净的大饭锅里,然后盖好锅盖就离开了厨房……
到半夜子时,鬼出现了,蓬头垢面地从炕洞里钻了出来,怪吓人的。厨娘细心辨认,好不容易才认出是顶有钱家的丫环。
一年前顶有钱就告诉大家说“丫环不听话,被送回她娘家去了”。大家听过后因为事不关己也就不问是非曲直。与自己毫无挂连,任她东去西来飘落何地不把她放在心上。
现在谁会料到她又出现在了眼前!
事情起因原来是这样子的:财主顶有钱见丫环出脱的挺水灵,很有几分姿色,于是乎起了歹心,想占有她。而丫环硬死不从,便有了后来的闹鬼这一幕。
好心的厨娘通过耐心地沟通和劝导,得知丫环怕东家强迫侵犯,又无处可逃,(既是逃出去也会被饿死),万般无奈,只好躲藏在炕洞里了。饿极了就钻出来找点吃的。善良的厨娘从那以后,便瞒着东家顿顿做饭总要多做点,供给这个可怜的女人充饥活命;也算是积德行善。
后来主东家的房屋、土地、钱财及牲畜在土改时都被分给穷苦的百姓们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那个顶有钱的大户人家,早已是物是人非了、不复存在了,我想,那位丫鬟也应该是获得了解放,分上了田地和房屋,过上自由平等的生活了吧?或者是远走高飞,嫁到他乡去了?亦或是参加了革命上战场了吧?如果她还活在这个世上的话,估计也早已成了高龄老人了。
(这个故事是邻居家的老爷爷讲的,现在这位爷爷已经过世四 五十年了。故事里的人和事,无人知晓。到底是真是假?无法考证。忽然间我的记忆里闪现出这件事,我便把它记录了下来,让大家看看,去体会、品味、辨别真伪。)
这个故事同时让我想到歌舞剧《白毛女》的电影片中有这么一句话:“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了人”。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 不相信 到深信不疑,懂得了许多道理。
人生之道远近高下,曲直平陷,变化莫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