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年华梦依稀
作者‖刘立哲
忆童年嘎事
1967、8
扔鞭聚伴戏荒坡,
挖薯寻柴忙捂锅。
美食馋人分我少,
垒窑嘎子得赃多。
注:秋后甘薯、花生成熟,一帮在田野放牧或拾柴的孩子于荒坡无人处,就地势挖一小土窑,周遭垒砌土块封顶,生火将窑壁烧烫后投入甘薯、花生,用高温土块密封,一两时辰后取出即可熟食,名曰:“捂锅”。
喜 友 来 访
1968、10
久别归乡时盼客,
一声叩叫竟临门。
扬眉携手相拥泣,
梦里悲欢说不真。
忆知青回乡双全兄十里相送
时在1968、12、31
雪缀寒枝万树花,
愁云迷雾满天涯。
有君十里携囊送,
何惧途穷不到家。
为影壁自画荷花题
1970、6、12
红花碧叶戏蜻蜓,
纸扇不摇身沐风。
影壁当街羞示画,
关门自醉夜蛙声。
午时三景
1972、4
(一)
掮犁喝牛笑声喧,
正午收工结伴还。
刀案风箱连片响,
炊烟四起吠黄犬。
(二)
汉子午休卧炕席,
门口女眷洗尘衣。
忽听窗下嘎嘎叫,
挥臂急轰下蛋鸡。
(三)
男人歇晌女乘凉,
聚伴做鞋引货郎。
幼子缠娘怀里蹭,
找来破烂换针糖。
幼年听鼓书忆盲艺人
1972、4
(一)
盲杖牵身走四方,
街头卖艺唱隋唐。
夜来开场何酬报,
三碗糊糊填肚肠。
(二)
鼓板连声坠子腔,
痴迷古事聚街坊。
忠奸善恶嗟吁辨,
场散余音伴月光。
村姑结伴纺棉花
1972、8、12
身沐月光柔似纱,
秋庭聚伴纺棉花。
梳编出阁斑斓梦,
巧艺添箱落哪家。
收工途中遇邻家拾柴孤老
1972、9
北风瑟瑟土尘扬,
搂遍荒坡不满筐。
肩负柴筢孤影老,
残生那有夕阳长。
早年别家赠拙荆
1978、4
隔窗望月伴残灯,
辙鲋长思濡沫情。
尺素欺卿文不识,
灵犀惠我梦相逢。
浪游身愧寒窑守,
音断心伤孤雁鸣。
援手难伸山水远,
春秋坎坷一犁耕。
乡 思
1978、10、18
风叩书窗月照楼,
思乡苦恋大忙秋。
身单活紧人熬夜,
路远肠饥车陷沟。
难助荆妻收歉岁,
时耕幻梦种闲愁。
亲朋何日山移背,
遍地农机替马牛。
寄居他宅有感
1978年冬
寒鸟寻枝迷夜空,
借巢孵梦叹身穷。
月光满盏邀妻饮,
对品清霜权做东。
忆儿时槐落丹
1979、4
青黄不接度春荒,
槐落金丹救命粮。
慈母为儿除苦涩,
巧炊清煮一盆香。
注:国槐之果实荚角豆,第二年春从树枝上干枯落地,家乡俗称“槐落丹”,收集起来用水反复泡洗可去苦涩味,荒年煮熟可充饥。
毕业奉令回母校任教感怀 1980、3、18
十载沉浮返故园,
登台未脱务农衫。
虚名忝列恩师后,
心血甘倾桃李前。
身弱宜耕三尺地,
情深愿结一生缘。
人层莫笑排行九,
文曲垂青赋教鞭。
陋 室 铭
1996、7
管城子无食肉相,
孔方兄有绝交书。
陋室三迁非择邻,
浮萍一去不知处。
夜梦为私羞外道,
粉壁属公醉乱涂。
痴人难解天下事,
青灯黄卷数漏壶。
陋室雨夜思
1996、7
春秋伏案三更月,
守拙寒窗两袖风。
雨漏难移书满架,
梦残欲续鼠连声。
朱门骄子夜游晚,
陋室痴儿晨读轻。
莫道鲤庭无宝树,
来年天转看阴晴。
古石磨
2001、11
(一)
一盘石磨卧墙根,
膛浅棱平岁月深。
无字家书先辈写,
推风研雨养儿孙。
(二)
慈母唯愁石磨闲,
操家常转似推山。
而今腰曲儿孙大,
逢节焚香恩谢天。
童 年 杂 忆
2002、11、9
(一)
稀饭两餐冬日长,
茅庐荫冷结冰霜。
半村老汉挨墙靠,
权借斜阳絮薄裳。
(二)
冰床吸骨卧身难,
窗洞钻风堵布衫。
蜷坐妻儿匀薄被,
掌灯听雪豆油残。
(三)
乡野茫茫铺冷霜,
道旁枯树立斜阳。
群童来晚叶凋尽,
攀折干枝楦满筐。
(四)
木轮咿呀破寂寥,
牛铃惊醒五更桥。
拉煤车队远山去,
数九寒冬炊断烧。
(五)
幼年下地事农桑,
老父掌犁儿执缰。
牛汗停蹄人气喘,
举鞭无力赶斜阳。
(六)
烈日炎炎禾土干,
田头辘轳正浇园。
直腰抬眼望天雨,
几片闲云却向南。
(七)
一盘石碾卧街边,
碾夏碾秋如碾山。
常转不停才是福,
搜缸扫瓮怕它闲。
(八)
串巷走街趁午闲,
肩挑一担吃遍天。
老来难富剃头匠,
赚饱菜粥赚旧衫。
(九)
东坡始创大秧歌,
世代流传戏友多。
唱己唱人皆苦调,
冬闲组班又开锣。
童 年 游 戏
2002、11、28
(一)
撞拐
雄鸡独立腿曲盘,
敢撞金刚敢碰山。
退跃闪挪全身力,
半为游戏半御寒。
(二)
打陀螺
群童奋臂打陀螺,
满院飞旋笑声多。
老翁捻须相视久,
唾手上前露绝活。
(三)
抓籽儿
练就巧手能持家,
拣来礓石炕上抓。
抛撒收接求快准,
丫头入迷忘纺纱。
(四)
踢毽子
毽子上下绕身舞,
看谁出脚好功夫。
老娘骂女玩心大,
放学归来不读书。
牛 栏 忆 旧
2002、12、11
早年民贫,寒冬诸家无柴取暖。而生产队饲养员与牛马同住一室,可用场院中柴禾烧炕洞御寒,故夜晚村民鹜趋之。
茅庐火炕聚乡邻,
难遣寒宵论古今。
劝世传奇翁说戏,
迷人逸事幼刨根。
旱烟比味头茬大,
瘦马卧槽新梦深。
熬尽灯油遗憾去,
三更犬吠月西沉。
信 天 游
2004、2、17
黄土高坡荒旱频,
苦情代代酿乡音。
歌喉火辣行云遏,
词曲凄惶泪雨淋。
西口风沙遮日月,
寒窑孤梦念晴阴。
悲欢难写飞鸿断,
唯有此声能寄心。

作者简介 :刘立哲,1948 年生,定州人。高中高级教师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收录在《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歌咏五台山》、《孝诗三百首》、《当代中华诗词精选》、《中华诗词网选刊》、等大型诗词选集。另散见于《中华诗词》、《诗词月刊》、《北京诗苑》、《香港诗词》、《深圳诗词》、《长白山诗词》、《难老泉声》、《八桂诗词》等。出版有诗词集《品墨斋诗选》、《品墨斋诗文选》(第二辑)、《刘立哲书刊诗作选》,主编有《东忽村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