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阕雄词冠古今
——读《沁园春·雪》
作者:彭云舫
毛主席诗词,是独具风神的艺术珍品,是中国现代史上吐纳风云、评说春秋、飞扬情志的文化现象。它是大写的诗,是大写的词。其雄伟瑰丽的诗词气象以及豪婉互见的艺术风格,使之拥有无可替代的、恒久的魅力。其中,《沁园春·雪》更是光昌流丽、词情英迈。
这首词上阙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此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冰封”、“雪飘”,以互文的形式描绘北国冰雪情态。诗人的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并非目之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象中拓展延伸,意境更开阔,气魄更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接着,用一“望”字引领下文。“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且颇具想象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最具历史与现实特色的雪中景象,使“北国风光”具象化。在那里,长城内外寒凝大地,只见莽莽苍苍;黄河上下冰凌浩结,已然没有平日的滔滔奔流。雪中的“山”宛如舞动的银蛇,秦晋高原如同奔驰的白蜡象群,远远望去,崇山峻岭若无涯际,地与天接,似与天公比高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乃动态描写,具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之“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出“山”“原”与天相接,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与竞争的活力。至此,毛公宕开一笔,转换一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此时此刻,红日辉映皑皑白雪,北国风光犹如红装素裹的少女,显示出分外艳丽娇媚之美。作者状雪,气派宏大,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美得不可方物的画卷。

下阙由景入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写景,对“北国风光”给予总评;“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启下,随即纵论历代英雄豪杰,抒发伟大的胸襟与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水到渠成之感。“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诗人从历代帝王中遴选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最具开拓之功的代表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予以评说,肯定其功绩,批判其不足。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武功赫赫,稍逊“文采”“风骚”,“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凸现出作者卑视古今,笑傲王侯,卓绝于世的英雄气慨。“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晴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明全词的主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引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的任何英雄,具有更卓越的才智,并且必将创造前无古人的伟大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以及宏伟的抱负。这结语,震撼千古,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气万丈、傲视古今。
纵观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情感奔放,胸襟豪迈。因此,它有如一座奇峰峻岭横空出世,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超脱飞扬、情浓意远,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誉之为古今绝唱,在中国词坛,尤其是在灿若星海的豪放词作中首屈一指、无人比肩。但是,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在重庆一经发表,如同平地一声惊雷,顿时轰动山城,文人雅士争相传颂,教授学者拍案叫绝。正如著名词人柳亚子先生所云:“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慨;稼轩居士,祇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诚然,毛公大作所彰显的气势,非开天辟地者不可能拥有。苏轼的词固然旷达豪迈,但不免悲凉,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可见一斑,它属于士大夫顾影自怜之辞,显然不及毛公雄词大气。毛主席的这首词发表后,盛赞如潮,蒋介石心生忌妒,组织大批御用文人写词,企图压倒它,但是,都难以望其项背。毛公的《沁园春·雪》,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必将雄视百代。
【作者简介】
彭云舫,笔名野荷,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仙桃日报特约记者、春华杂志副总编。热爱文学,把文学当作精神管道,宣泄情怀,描绘人生,用生命的激情锻造篇章,著述颇丰。作品散见于《中国文学》《作家报》《戏剧之家》《星星》《绿风》《心潮诗词》等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