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2023年2月5日,鸠兹文学社社长、主编今日推出芜湖诗人方阵:
芜湖诗人方阵(姓名随机排列)
王采玲、吴泊宁、卢丽娟、徐善新
历 史 的 书 写
王采玲
谁在古老的河流上,
洗涤古老的陶罐,
水下居民,不认识我们
世代相传的器皿。
更远的恒星,遵守着
不同于人类的另一些戒律,
离我们远去,
显现神秘的本性。
你还没有退场吗?
留在世界的中心,
被困苦所磨砺,
那么我是谁?
为期待已久的出场,
提供证据。
睡梦中的人们,
可知道黑夜是魔鬼和天使
共同分享的时刻?
可知道唯一不能伤害的是时间,
它从容地将你们收为已有,
构成历史的一瞬。
万物在墓碑周围安详地生长着,
然后,安详地死去,
一些人成为碑林,
一些人成为碑文,互相依傍。
战火焚烧的书稿,
只留下一些清晰的片段,
其余的交给虚无。
书中的人物,
无从知晓身后的阴晴冷暖,
悠悠的马车,
送走最后一位君王。
拂去尘土,光明的字句,
从黑暗处显现,
书写是一种过程,
历史因书写而缺席。
智者和哲人,被磨难所选定,
作为时代的献祭。
我是你们最初和最后的召唤之人,
把十万道精神之光,
洒遍大地。
注:选自王采玲长诗《博大的自然与精神》,曾经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配乐诗朗诵播出,长诗里的部分诗歌发表于某省报。
作 者 简 介
王采玲,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鲁迅文学院作家文艺研修班学习。
曾发表作品150万字,在北京青年报、经济日报、春风杂志、合肥晚报、诗歌报诗潮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大特写等,获得国内诗歌、小说奖十多次。
作品曾经被博库、超星等网站收录,付费下载。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集、诗集、电视剧等十多部。
出版诗集《爱你,向你倾诉!》等
简
吴泊宁
进林了,一片枫
变了三次颜色,我等它们
比我缓慢。
云,定在头顶,
我以为她们会飞度,
我转了半生,
依然在屋檐。
孩子,我给你选的鱼闪,
藏着星星点点的月光,不动不易在窗口。
我们的父亲,你把死亡慢慢拉长,拉到我的高汤,凉了。
我的万箭穿心,又面对白床
门前的土,我盯着,那是三十年的院子。
一粒种子,
爬满山墙,每一块砖长满眼睛,我在千山万水外,善良到卑微,
我们的一生,不过是回家,不要被门卫拦在空气里,
风,你好好翻翻大地的书,
慢,再慢,
空。
楝,矮矮的,不见前身隐秘,
一湾光,淹在绿里,
只是一摸,世间的脸孔,
没了你我要的分崩离析;
一滴你收在童年的水,
霍然流落。
窗户,薄纱,一个美丽的影子,
穿越我们买不完的山山水水,
一口潭,填满身下,
谁家的一亩麦穗,包围村子,
中年的天空,
来自时间的人类,浩浩荡荡,
大江的下面深埋了多少张三李四的戈矛
追着一片。
选自组诗《人间》第一节,原载《北极星文学》网刊
作 者 简 介
吴泊宁,安徽和县人。诗歌、散文、小说散见《诗刊》、《诗歌报》、《星星》、《飞天》、《诗林》、《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散文》、《海燕》、《意林》、《小说界》、《百花园小小说》、《南方周末》多种期刊、报纸。
部分文字被编入选集和中考试卷。已著诗集《液态乡土》、《瓦蓝下》,散文集《故巢》。现居芜湖。
黑色的鸟有白色的梦
卢丽娟
某个时间,我以为自己
是一只鸟
小而灵动,喜欢的黑色
去任意神秘又神奇的地方
这样的臆想重复出现
能长出会飞的翅膀颜色和声音
已经不重要,在高空光的尽头
你看见的都会是一个小小的黑点
当然,没有人在意一只鸟
是怎样的消逝
如同一个孤独异类
在暗夜,做着白色的梦
是我的,可能是一只鸟的
2023年1月29日(大年初八)
原载《哲人石》诗社公众号
作 者 简 介
卢丽娟,笔名风儿,闲人风儿写诗、养猫,创办芜湖诗院,《风》诗刊策划兼编辑,现为芜湖诗人协会会长。
认为写诗是回归生命本真、星空下的童话,就是尘世烟火常态下的诗生
荷 田
_____ 致 远 方
徐善新
在观音打坐的荷花里闭关,
在月色荡漾的荷塘里想你,
今夜,我又是无眠,
月下,抛一片花瓣给你,
接住,它和流星
已跋涉几个世纪。
今生有缘,
你一定会用红唇接住,
今生无缘,
它,继续在日月的轮回中,
向你飞去。
作 者 简 介
安徽安庆市山泉水生蔬菜研究所所长,长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智库专家、自然水体无土四季水芹种植发明人、自转式水上太极花园发明人。
35 岁前,出版文学作品百余万言。
鸠兹文学社社长、主编王采玲读芜湖诗人方阵中诗歌的心得:
当飞鸟、树木、莲花、月色、流星、篱笆墙等画面,从眼前掠过,它们所组成的场景,进入我们的视线,让我们有感而发,完成了历史的书写,“书写是一种过程。”
江南水乡,温柔静美,仿佛水墨画中的美人,千姿百态,千人千面,叫人目不暇接。诗仙李白也流连忘返,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他从家乡出发,云游四方,最后却逗留在他乡(安徽芜湖境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芜湖风景优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也有众多杰出的诗人脱颖而出。他们组成的诗歌方阵,如今再一次闪亮登场。
风声、雨声、雷声,都是掌声,太阳、月亮、星星,都是眼睛,都是我们诗歌的见证。
“一些人成为碑林,
一些人成为碑文,
互相依傍。”
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是碑林,成为书写者的背景,书写者成为碑文,或者是时代的讴歌者,或者是揭露者。
书写者的角色,因时代不断变化而不断地被肯定,或者被否定。书写者,也陷入不断回旋、翻滚的历史漩涡中,无法自拔,难以自救。
“智者和哲人,
被磨难所选定,
作为时代的献祭。“
献祭之人,有荣光,有磨难。智人、哲人群体中,闪现诗人的身影,诗人们,把荆棘编成桂冠戴在头上,就要准备着被打击、被抬高、被赞美、被贬低、被遗忘,这就是他们(包括我们)的命运。
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初心、爱心和使命感,感知、悲悯众生,为他们发声。
“战火焚烧的书稿,
只留下一些清晰的片段,
其余的交给虚无。”
考察陈年往事,历史的书籍曾经被焚烧大半,众多书写者因此籍籍无名,埋入历史的尘埃。可是,仍然有书写者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因为他们相信、我也相信:才华、命运、因果,决定他们或者说是我们最后的归宿。
“拂去尘土,
光明的字句
从黑暗处显现。”
我坚定、自信、自豪地认为:
“我是你们最初和最后的召唤之人,
把十万道精神之光,
洒遍大地。”
2023年2月2日11:00___2月2日16:48
2月3日02:30____2月3日09:00
2月4日08:30____2月4日10:35
注:
封面插图 王采玲 (芜湖)
封底摄影 花无季(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