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游丽江古城
作者:陈怀志
20年前12月的一天,晴空万里,微寒拂面。天刚蒙蒙亮,我们一行从大理乘坐旅游大巴,直奔丽江。“丽江到了!”导游小姐的话刚落音,我们就像听到“全体起立”的号令,一个个站起来,争先恐后向车门口挤去。是呀,来到向往已久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谁不想先睹为快呢?

下了车,我们立即被一架大水车吸引住了。导游小姐说,这是“子母水车”,又称“情人水车”,其功能颇多,可用来舂米磨面,还可灌溉良田。这种水车在丽江,不但城里有,山区也有。面对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具,难免使人发古之幽思。这种抽水工具是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征,但在许多地方已经看不到了,丽江地区仍保留着,让人在回味历史的同时,可悟出纳西人民的聪明才智,领略到纳西族人民善于吸取各民族先进文化和技术的丰富内涵。老实说,这第一眼就让我对丽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辞别大水车,我们沿着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一路上,令我赞叹不已的是,我们脚下的街道,全用五花彩石铺就,既平坦光洁又清洁卫生。走在路上,步履轻盈,胜似闲庭信步,给人古色古香的感觉。导游小姐说,这样的主街共有6条,其它小道更多,条条通往四方街,初来乍到的客人走在街上,如坠入八卦阵中,很难找到出口。但他向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若迷失方向,只要“逆水而上”就能找到出口,若“顺水而下”,就无法走出“迷宫”。
随着导游甜甜的声音,我看到身边一泓碧水。这是一条小河,宽两米余,深约一米左右,潺潺流水,晶莹透亮,波光闪闪,煞是诱人。水底铺着一缕缕杂草,被水一冲,活像妙龄少女头上的秀发从肩头直到腰间,摆动娇姿、飘逸香韵,让人享受到无边的鲜活和动感之美。这样的河流,在古城到处都是,它们似乎在向游客诉说,丽江古城是水的世界,是“活着的古城”;而这水弹奏的美妙乐曲不但赞美着玉龙雪山的无私和圣洁,也赞美着丽江各族人民善良的心地和温柔、真诚的品性。
站在碧水歌舞的木板桥上,我举目向四方张望。眼前,垂柳依依,呈一派勃勃生机;瓦屋鳞鳞,给人以平整美、参差美的享受;加上石拱桥、石板桥、栎木桥到处横跨流水,一排排、一幢幢高高低低、鳞次栉比的住宅、商店亲近流水,让人忍不住吟出“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的诗句来。这意象何等典雅、古朴、庄重、清幽,我情不自禁在心中问:“这是江南水乡吗?马致远描绘的江南水乡有如此妩媚迷人的魅力吗?”我敢说,这不是江南水乡、胜似江南水乡的丽江,若“断肠人”到此,也会说:“这不是天涯海角,是我难舍难分的故乡,是游子梦寐以求的温馨的家。”我为玉龙雪山融化的、圣洁的水造就这美丽、神奇的水世界而骄傲和自豪。
伴着流水,我们步入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更是如今丽江的贸易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在这里,丽江粑粑、永胜油茶、糯米血肠、鸡豆凉粉等风味小吃应有尽有,虫草、雪茶、天麻、人参、雪莲花之类雪山特产比比皆是,若不捂紧钱包,慎重采购,就怕你回不了家了。
走着品味着,我们步上一座小桥。导游小姐告诉我们,这是人寿桥,又名百岁桥,桥上坐一坐,可以延年益寿。人到世间,谁不想健康长寿呢?瞬间,旅伴们一个紧挨一个,很快就将小桥石栏坐满了。当然,我不相信在桥上一坐就能寿比南山,但在丽江这样一个“天人合一”造就的世外桃源里,能不心情舒畅、笑口常开吗?“笑一笑,十年少”,这可不是虚构的呀!想着,我也微笑着,轻轻坐在石栏上,眺望远方,遐思梦想。
在古城,我们还游览了木府。木府,是丽江古城的心脏,是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丽江470余年的见证,将其称为丽江“紫禁城”毫不为过,说它是丽江饮誉世界文化遗产的点睛之笔毫不夸张。
木氏土司自宋宝祐元年(1253),也即蒙古忽必烈“元跨革囊”到清雍正元年(1723)“改土归流”,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延续二十二代传人。其间,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军南下云南,木氏先祖阿甲阿得立即“率众先归”,并随军作战屡立战功,深得朱元璋信任,将“朱”字去掉字头横“人”,把剩下的“木”亲赐阿甲阿得为姓,并授“子孙世袭土官知府”,又多次嘉奖,批准建造“忠义坊”。
木府自“忠义坊”始,由东向西,“迎旭日而得木气”,一字儿摆开,建成占地120余亩的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等。整个建筑群画凤雕龙,金碧辉煌,端庄肃穆,气势恢宏,堪称国内石建筑之精品,是中国古建筑高超技艺的缩影。如此气派的建筑群,在云南绝无仅有。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与木氏土司交往至深,木增(1587-1646)将霞客邀请到丽江,却不请他进木府,只在十余里外的解脱林盛情款待。这是为什么?就因木增自知木府之建筑严重超标,生怕被徐张扬出去,招来杀身之祸。而霞客狐疑之间,在远处登高一望,看到木府的雄伟壮观,不觉大吃一惊:“这不就是皇宫吗?一个土知府,怎能与皇帝比美!”但霞客没有“揭露”木府的堂皇,笔下留情,只在《游记》中说:“闻其内楼阁极盛,多僭越,故不于此见客云。”并留下“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八个字,此八字实为“北有故宫,南有木府”的真实写照,隐隐道出木府实为“丽江紫禁城”“开门是诸侯,关门即天子”的秘密。
在惊叹木府建筑别致新颖、气派壮观的同时,笔者尤其钦佩纳西族历史文化的深沉厚重,仰慕木氏土司重视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远大目光。忠义坊上书写着“天雨流芳”四个大字,这是纳西族“看书去吧”的意思。木府将第二层宫殿题为“万卷楼”,楼中集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翰林珍奇等,这些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竟达三万余卷,怎不叫人叹为观止呢?而万卷楼竟然建成木府最高的建筑(此楼三层,其它厅楼只有二层),且“一柱通天”,更可看出木氏土司笃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良苦用心,更让人们对《明史·土司传》所言“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的论断深信不疑。而木府中将“玉花园”隐喻“御花园”,将“玉音楼”隐喻“御音楼”,又独出心裁,在建筑中设置“见木低头”的趣事,就更令人悟出木氏土司文化内涵的深厚与广博,并悟彻“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的真谛。

历史上,木氏土司首领接受汉文化最早,木氏家族世代文化素养都比较高,明代状元杨升庵《雪山庚子稿》说:“雪山世守丽江,以文藻自振,声驰士林。”木氏几代作家群,后人称为六公,即木泰、木公、木高、木青、木增、木靖六人,其中,木公(1494-1553)常与云南著名文人张志淳、张含、李元阳、张贲所、贾体仁等结为诗文之友,唱酬甚勤,友谊颇深,明代状元杨慎曾为木公《万松吟卷》作序,并为木公编选了《雪山诗选》。明代徐霞客抵达丽江后,曾为木增(1587-1646)《云过淡墨》作序。
游丽江,收获多多,感悟多多。有《临江仙》道情:
世外桃源何处有?搜寻天上人间。丽江蓦地现睛前。
清风环紫府,碧水涌丹泉。 诱惑多多难尽数,往来结下
仙缘。欢声笑语漾坤乾。皇宫陶醉罢,日夜梦魂牵。

陈怀志 1945年2月生于云南石屏。迄今在全国300余种报纸、杂志、书籍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明代王廷表传奇》、小说选集《清河缘》、130首诗词入编《诗书画三人行》,待出版散文集《文心琢玉》、诗词集《倾听天籁》、古籍评赏《杨升庵王钝庵双百梅花诗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