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第一个城市居民委员会。据史料记载:1949年10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举行一次联席会议,商讨取消旧社会“保甲制度”、建立新政权的基层组织等相关事宜。同年10月23日晚,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率先成立了“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在西牌楼小学的会场,拉黄包车出身的小伙陈福林当选为居委会主任。当时有200多位居民参加,代表着上羊街2000多名群众投了选票。那时居民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维护社会治安(防特、防匪);向下传达政令,向上反映群众意见;组织生产,改善群众生活;推动文化活动;举办公共福利事业。居民委员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的居民自治组织,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在新中国基层政权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于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于1991年1月1日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同时施行。
生活在城市里的市民,恐怕没人不知道居民委员会的。它与家家户户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五一、国庆、爱国卫生运动、疾病预防”等;计划经济年代“发放人头布票、絮棉票、肉票、糖票、肥皂票、煤票”等。那一项运动、工作不需要居委会干部(一般也就主任、会计2人)参加、发动。工作、上学、当兵、入党,政审,也少不了居民委员会的一个大章(大章就放在主任的提包里),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地点、没有工资,只有民政部门拨发很少的经费补贴。
八十年代兴起“居办经济”,居委会实行自收自支,经济指标占年终考核比重高,还要向街道上缴管理费,居委会干部抓经济压力大,淡忘服务居民这一主要任务。退休身份(不干部不工人)“少得可怜”的退休金,只能从街道管理费中支出。过去没有退休一说,居民代表参加选举,选上就干,选不上就下。选上的都是政治清白,能说会讲的城市贫民,也有极少复原军人。直到九十年代中期街道采用变通办法(把退休居委会主任转到街办企业缴养老金),由街道劳动服务站帮助到区劳动部门办理退休手续。
笔者所在的街道是城乡结合部,居民、村民交差居住,给城市管理带来不少难点。比如说,城市街道居民禁养家禽家畜,乡镇农民则可以养;城市没有旱厕,村民可以有等等。随着城市扩展,城中村改成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切底解决了这一管理上的难题。
新时代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主要是: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是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和居民公约、依法履行义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召集社区居民会议,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兴办有关服务事业,推动社区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群防群治,调解民间纠纷,及时化解居民群众间的矛盾,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管理本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推行居务公开;及时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社区居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社区工作者逐步实行职业化,办公条件无纸化,党群服务中心与居民零距离。社区会议室、读书屋、文化活动室一应俱全。过去居民委员会没有党支部(联合支部),后来要求“一居一支”,现在社区都成立了党委(退休党员转入)。过去居委会主任文化不高妇女偏多,现在的“社工”谁没上过大学呢,至少也有7、8个人,有了全职社区工作者。社区居委会主任依据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选举法》提名选举,党委书记、主任一肩挑,退役军人当主官的也不少。“党建民生,贴近百姓。全心全意,服务居民”,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坚强有力。社区居民委员会满意指数越来越高。
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答记者问时说,中国有11.6万个居民委员会,覆盖了城市全体居民,这些居民委员会,都是居民群众自己选举产生的。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宪法规定城市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群众自治,就是城市居民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对居民身边的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种方式。
社区居委会,
服务千万家。
吃苦为群众,
谁不把他夸。
贴近老百姓,
工作样样抓。
急难愁盼事,
对党影响大。
本人工作的最后一站,在街道供职22年之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打交道了解甚多。退休后又发挥余热,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数年。是城市居民委员会今与昔建设、发展的参与者、见证人。
2023年10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