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雅精彩的自传
作者:李森林(甘肃)
编者语:见过很多人写的自传,都是千篇一律的格式。看了李森林先生的自传,别出新裁,文雅精彩,有一种朴实的艺术享受。

应军旅诗人、作家刘鸿儒的邀请,弄了一份自传。
1966年的农历2月生于甘肃宁县湘乐镇的一个叫做南仓的村子。这个仓,有名无实,有仓无粮,童年是在饿着肚子,光着脚,读完南仓小学,读完宁县观音中学。
1980年在南仓村子的山㟲沟峁上和母亲一起收麦子,掰包谷,挣工分。

1981年冬天冬麦刚刚睡着的时候,我在宁县桥头的车窗外淌着眼泪看着母亲去了武警兰州消防支队服兵役,现如今的老部队已不复存在!中国消防部队已于去年交付到了地方政府。昨天,甘肃省人民政府给我补发了《光荣之家》的镏金牌匾,我满心欢喜地订在了木门上。
家,是流浪者脚上的棉鞋。
母亲,是游子身上的棉衣。
母亲健在,今年77岁,今年春节在靖远。
1981年至1985年2月,我在武警兰州市西固消防教导队,武警兰州市东岗消防教导队,武警兰州市消防支队宣传科历任战斗员、炊事员、报道员。档案显示为6年军旅生涯,是因连队文书的早操前的掉队,歪打正着地把李森林1985年2月退出兵役填成了1986年的2月,凭空多出一年,真谓一字千金!如果不出意外,再来8抗战,我就年满60周岁,就能多领一年连队文书给我多填的一年政府老兵津贴费,悠哉!悲哉!壮哉!兵者。我的老首长,军旅诗人李发模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一个士兵,就是一撮茶叶沫
人走茶凉,留一支淡淡地歌……”这家伙,他妈的太有才了。

1986年春天我从甘肃西峰到新疆到宁夏到陕西流浪——
“当我漂泊了很久之后,你还相信美好吗。”1988年春节在甘肃靖煤王家山开拓二队上班。

煤矿10年,我在《甘肃日报》,发表了我的人物散文处女作——《白桦情》。煤矿10年,我在《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发表了我的人物获奖散文——《我的病友老苏》。此为文学起点,是从靖煤王家山的山上写到兰州的《甘肃日报》的版上。
香港回归,我回归土地。
1997年到2019年,我定居在了甘肃平川水泉镇上,种地,拉煤,人称现代化的“卖炭翁”,也有人称其为作家李森林。其实作为靖远人的定性,我是从1989年的结婚算起的,从结婚的那一夜,我就落户到了靖远县公安局,二代身份证演变成了平川公安分局。平川人,靖远人,反正都是人。
此为自传,寄给散文家王世北,如有遗漏,来年再弄。
李森林,2019年5月9日凌晨5时,写于甘肃平川。(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李森林,甘肃宁县人,52岁,现定居平川,白银市作家协会会员。 《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获奖作家,《甘肃消防》特约优秀通讯员。先后在《甘肃日报》、《兰州晚报》、《甘肃工人报》、《白银报》、《北京消防》等省内外10家报刊电台发表各类文学和新闻作品50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