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博盛宴 大咖云集 智慧碰撞 共话发展
————西南博物馆联盟2023年会暨区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与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论坛顺利落下帷幕
2023年11月27 日上午9时,“西南博物馆联盟2023年年会暨‘推进区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与‘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专题论坛(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届学术活动)在永川区举行,来自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6省区市81家文博单位代表150余名,领导及嘉宾30余人,及媒体、企业代表50余人,共计23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22名文博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年会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贵州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大足石刻研究院、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宣传部、重庆市永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永川博物馆、永川美术馆、堃航博物馆、蕴宝博物馆、重庆市东方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

开幕式由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马玉霞主持,

永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小梅致欢迎词,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

馆长牟丰京总结了西南博物馆联盟2015年以来的亮点、重点和特色工作,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博物馆处处长焦丽丹与会致辞。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在讲话中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同时提出了加强学术研究、强化知识普及、抓好资源整合以及突出创新创造等四项建议,并勉励与会专家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努力为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幸军到会讲话并宣布2023年西南博物馆年会暨“推进区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与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论坛(重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届学术活动)开幕。幸军在讲话中说,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山水相连、文脉相通、发展相融、交往频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推进实施,西南地区文博板块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着力塑造了文物事业高质量联动发展新格局、新动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坚持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谋发展,联合组建起西南博物馆联盟,架起西南地区130余家博物馆交流交融、联动发展的“桥梁”,联合举办《盛筵》《茶马古道》等大展,推出《国宝日历双年历》等西部民族文物文创,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32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12项、“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12项,获评“全国最美文物守护人”18人,在“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中占据1/5席位,推动西南地区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零的突破,实现西南地区文物事业发展交相辉映,互利共赢。

重庆市政协常委、文史与学习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武彦主持了“推进区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学术报告会。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院长邓纯东作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自信中的独特作用》主题学术报告。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作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几点思考》主题学术报告。

“推进区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学术交流会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专家库成员、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佘志宏作总主持,四川博物院副院长、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钟玲,云南省博物馆馆长刘旭,

广西博物馆馆长韦江分段主持了14位专家学者的专题论坛。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贵州博物馆、西藏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大足石刻博物馆、重庆北碚区博物馆、

重庆永川博物馆紧紧围绕陈列展览、藏品征集、研学旅活动、文物保护利用、科普基地作用发挥、党性教育基地作用发挥、文化名片打造、文物修复八方面作学术交流发言。

28日上午,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大足石刻博物馆。28日下午,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李甫主持了主题为“传承优秀文化 共创美好生活”的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专题论坛。该论坛是重庆市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论坛活动由重庆市东方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具体承办。

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在论坛上作了《新征程目标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主旨发言。龚良首先指出当下博物馆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阶段;然后强调博物馆文创产品应至少包括原创展览(数字展)、社会教育项目、文创衍生商品等方面构成,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发展链。四川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作了《探索民营博物馆生存发展的道路》的专题发言。樊建川首先回顾了自己近二十年来热爱收藏、建设博物馆的心路历程,然后介绍了建川博物馆的馆藏、展览以及文创、文旅等状况,展望了建川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构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创与合作部主任池林作了《从满足观众情绪价值出发,探索新时代文创工作思路》的专题发言,她在发言中说,当下已经进入了从供给决定转向需求导向的新文化名片打造、文物修复八方面作学术交流发言。

当下已经进入了从供给决定转向需求导向的新时代,需要积极思考博物馆文创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
池林认为,一方面需要准确找到目标消费观众,掌握他们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在产品开发、用户体验、营销方式等等方面不断做出优化提升。重庆市东方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理事长李才凤作了《博物馆文创产业新融合设计探讨——以大足石刻博物馆为例》的专题发言。她从宏观背景与概念梳理出发,论述了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关系链条以及博物馆融合式文创产业的三种形态,随后以意境美学和设计事理学为切入点,分析如何构建大足石刻的意境体验系统,并通过大量生动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大足石刻文创开发的未来图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邱莉作了《新时代下博物馆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探索——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为例》的专题发言。她介绍了广西博物馆的发展情况,然后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地区间交流与合作以及打造文化集市、跨界融合发展等方面展示了近年来广西博物馆在文创发展方面的成果。云南省博物馆程楠作了《打造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云南省博物馆文创实践与探索》的专题发言。程楠介绍了云南省博物馆文创方面的基本情况,从推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创设主题多元的文创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创体验活动等四个方面展示了云南博物馆开展文创工作的工作路径。从打造品牌、整合拓展、跨界融合三个方面展望了今后文创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马玉霞作了论坛点评,她在点评中说:“这次论坛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论坛准备准备充分,全程组织有序;内容丰富,事例鲜活;发言质量高,观点鲜明深刻;四是成效明显,有望转化应用。”

会议决定,由广西博物馆主办2024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下届年会轮值单位广西博物馆馆长韦江做了表态发言。
会议期间,同步举办了“西南博物馆联盟——文创产品联展”展览。此次展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等23家博物馆联合举办。汇集并呈现文创产品450余件(套),都是以各地区镇馆之宝、民族文化、民俗特色为主,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沉浸在历史与现代交汇之中,更全面、宏观地体验前所未有的文创成果。会议期间,宏瑞文博还举办了文物保护科技装备展示。

西南博物馆联盟和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秘书长雷学刚致年会闭幕词并宣布闭幕,他说:“本次年会暨专题论坛彰显三个特点:一是会议策划有创意,会务服务优质高效;二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异彩纷呈;三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联盟合作共赢奠定了基础。”(记者:周晓荣、赵迎昭、郭珍、韩路、陈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