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书法(散文)
季志林
我对书法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学生时代。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从二年级起我们写生字就用上了毛笔。那个年代,除了铅笔,毛笔就是比较便宜的文具了,能用上自来水钢笔那简直就是奢望。启蒙老师刘震洲是个老学究,在我们村上教书多年,教学很认真、很负责且十分严格,我姐弟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我的家乡新寨村是陕西省礼泉县赵镇公社的一个小村庄,只有三个生产小队,唯一的小学还没有一座像样的教室,起初学生们挤在村子东头的一座破庙里凑合着上课,桌椅由学生从自己家里搬来。这座小庙也不知有多少年了,房子破损比较严重,一些蝙蝠不知何时已在屋顶建起了安乐窝,每当学生高声朗读课文时,惊得蝙蝠来回飞动,冷不丁就有砖瓦片从天而降。每次掉下砖瓦片,都会让学生们胆战心惊。
1964年,村上下决心拆了古庙,建起一座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全校总共四十多个学生,分为四个年级,老师上课时,先安排其他三个年级自习,然后从一年级起讲新课,讲完后同学们或留在教室做作业,或在院子围成一圈朗读课文。而老师则继续给其他年级分別授课。当年把这种学校叫复式班,回想起来一个人教四个年级还真是难为了老师,他每天备课讲课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日常管理也是尽心尽力,虽然那时我们尚小,但能看得到老师的辛苦,人们把老师称为辛勤的园丁一点儿也不过分,我至今仍然觉得师恩难忘。
那时候我算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之一,尤其是写字认真工整很受老师喜爱。课余时间,老师总是抽空手把手教我学写毛笔字。记得我们的语文作业全部用毛笔书写。老师批改作业很认真,批改大字时凡是比较工整的字就用红笔划个圈,并且加注批语。那时小学生们都喜欢养蚕,我所用的铜墨盒内,就铺垫着厚厚几层蚕丝用以润笔。学校门前有一个大涝池,每逢大雨村子的雨水全流入涝池中,因而也是人们平时洗衣的重要场所。而我们也经常在涝池里洗笔,总是把池水染成黑乎乎的一片。
当我上了小学四年级时,在赵镇完小任教的姨表兄刘震宇送给我一本字帖,让我每天临摹练习,他说这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这时我才知道学书法是有讲究的。从此每遇到新的字帖就爱不释手,那个时候家境贫寒,没有更多的钱买大字本,所以就把用过的作业本反过来写,先临颜柳,后习二王,多以临帖为主,我觉得书法其所以能成为国粹,就是因为她有着千百年的历史根基,而每个书家要真正掌握书写技能并逐步理解书法的精髓,就必须从临摹碑帖做起,从传统书法中波取营养。从此,我一直坚持临池不辍,从小学到高中,从学校到农村,入伍后从基层到机关,只要有点空闲时间,都要练一会儿字,几十年如一日,最终坚持到现在。
我对于书法理论研究不深,然而在长期的临帖和创作过程中,慢慢地有了一点体会,每次临习,都会在字的间架结构、运笔方法、作品的章法布局等方面有新的感悟。久而久之,对于书法自然也有个人的认识。
书法首先是一种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几千年来汉字书写传承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或像形,或取意,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凝成的伟大智慧。
其次,书法是一种艺术,它尽可能的展现出中华文字的形体美,线条美和结构美,而不同书法家的艺术风格特点色鲜明各有千秋则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精神享受。千百年来,不同时期的优秀书法作品的不可复制性是其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而传承至今的最鲜明特点。
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我又深深感到书法其实更是自己思想感情或者情绪的一种抒发方式,书家的内心感受蕴藏在其书法的虚与实,急与缓,浓与淡和轻与重之中。或沉稳老成,或流畅明快,或挺拔险峻,或飘逸洒脱,或娟秀灵动,或豪迈奔放……这些都与书者当时的心境或者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书法创作既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更不能缺少个性的张扬,继承前人的书法遗产是丰富优秀文化的基础,离开了文化传承,所谓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在继承中的不断创新又能推动书法的发展,让每个书家能表现出自已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形成书坛百花盛开,各领风骚的局面,才能使书法艺术长期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所以,我在书法创作中尽可能的表达自已的一些个性特点,如沉稳、刚毅、有力等,以抒发自己对生活对事物包括对书法的心境感悟以及对知识对人生的不懈追求。
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应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我的书法作品大多以诗,词,赋为主,既有古风古韵,又有深刻内涵。尤其喜欢书写唐诗,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以雄壮深厚为特征的盛唐诗,其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富于形象性和自由大胆的想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唐诗中美妙的意境,不仅体现了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而且虚实相生,令人回味无穷。书写唐诗的过程,就是对唐代历史文化,诗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等方面的全息感受过程。现代文学中我最爱读毛主席诗词,毛主席兼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与诗人于一身,我们是读着毛主席语录长大的。毛主席的诗词我至今仍能背诵下来。但是对毛主席诗词的理解则是随着自己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学习和认识而不断加深的。毛主席诗词是一代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气磅礴,乐观豪迈,催人进取的一篇篇绝世妙文,甚至连他的敌手阅后也赞叹不已。所以至今爱不释手,边读边体会,越读越有味!
退休之后,书法就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晨起散步,而后伏案习书,这似乎已成了一种习惯。练习过程既动手又动脑,还可以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发给朋友们分享,如此有益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最重要的是练习书法的过程又能促使我不断的学习,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弥补了过去因忙于工作而失去了学习机会的遗憾,因而思想上自然会有一种充实感。
我不期盼自己能否成为书法家,那个名头对我毫无意义,但我乐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每年春节来临,我会给亲友们写好春联迎接新年,许多同事朋友每年都要上门索要我写的春联,因而春节前几天就显得十分忙碌,过去上班时也给大家写春联,不过得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写,退休后有的是时间,完全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年轻人结婚请我写婚联的,其内容大多是我根据男女双方的情况撰写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生动活泼,催人上进。摊上笔墨纸砚和时间为了啥?只要能给大家带来一种精神享受或者吉祥好运,此心足矣!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很值。所以我经常自勉:加油!
2022年4月12日于咸阳渭滨苑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巜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