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的琐事之八
记忆里的报纸
欲鸣
小时候我喜欢两份报纸,《中国少年报》、《广播周报》。
《中国少年报》版面是蓝色套红的,那个年代的报纸不逢过年过节都是黑铅字。有几个栏目我一直记得,《知心姐姐》、《小虎王》、《小灵通》、《动脑筋爷爷》。用信箱、漫画这些形式,告诉我们许多未知的世界。印象比较深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知道了叔叔们那个年代太苦了。有一个连载《铁血少先队》说的是一些少年和抗联一起战斗的故事,不过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抗联是咋回事。

跟妈妈说要定份少年报,是耍了好几天,用少吃糖块换来的。每周一放学老师发报纸,我叠得方方正正揣到书包里,回到家先要从头到尾看个遍,妈妈几次催着吃饭,啃着窝头,喝着白菜萝卜汤,那叫个香啊!
还有一份报纸《广播周报》,双开的,每份两分钱,预报每周的广播节目。
买回来先把喜欢的节目做标记,重点是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曲艺节目。如果您和我是同年龄段的,一定听过广播剧《三月雪》,电影录音剪辑《十二次列车》,快板书《智取大西礁》还有个双枪老太婆,名字叫什么我忘记了。最爱听的是马敬博王宝同、侯宝林郭启儒合说的相声《卖布头》、《夜行记》、《醉酒》等,百听不厌,每次都乐的前仰后合。像那段喝醉了打开电棒,让他顺着灯柱爬上去,那个人说“我爬上去了,你一关电门我掉下来了”,现在想想都拍案叫绝。

《广播周报》还有些固定节目。中午有《长篇小说联播》,我听过《说唐演义》、《岳飞传》、《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特别是肖飞买药那段,我现在都能倒背如流。晚饭前小喇叭开始广播了,约几个小朋友围在我家那台“熊猫”收音机旁,屏声静气地听,谁要一说话,大家一起喊,“别吵吵了”。对了,那时候每周日早晨八点还有观众约播节目,躺在热炕头的被窝里,听着电匣子,看着妈妈做早饭那慈祥的脸,那弥漫屋里的蒸汽,这样的时刻也只能在记忆里寻找了。
想想小时候的事儿,也是一种财富。在当今电视、电脑、手机的年代,翻出几张珍藏了60多年的《中国少年报》、《广播周报》更显得弥足珍贵。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三到五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1000~15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