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自有诗意
作者:王雪梅
初冬的下午,恰逢“双十一”的周末,韶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有一群人,在闹市里的风度书房一角,闹中取静,举办“诗意韶州”朗诵会。于书香处聆听,听一片诗意在耳畔萦绕,如甘霖沁入心扉。在抑扬顿挫中追寻红色粤北,用发现的眼睛探寻绿美韶州,以深情的声音歌颂善美韶城。诗人的诗情画意加上文友的精彩演绎,当诗歌与朗诵两种艺术形式激情碰撞,如锦上添花,诗境得以升华,诗意更为悠长。
“小小皈塘铺开浩浩长卷,热血信念把理想愿景绘描。”《走出皈塘》《车过铜鼓岭》《血染的号角》等一首首记录红色粤北足迹的诗歌,拉开了朗诵会的序幕。铿锵有力的诗句,在朗读者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像可歌可泣的乐章,把听众的思绪拉回那些峥嵘岁月。每位听众闻之都心潮澎湃,感触良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需要被人们铭记,我们对过去的苦难无法忘记,对今日的幸福生活倍感珍惜。粤北这片红色热土经风历雨,那面曾被志士鲜血染红的旗帜,正迎风高高飘扬。
一首别开生面的《书与茶》,让人耳目一新。母亲作诗,携小女共同诵读,母亲将书香之气在潜移默化中向女儿传递。小玥玥童声稚气一句“妈妈,你喝茶,我读书”,流露出亲子间的温馨美好,温暖了在场观众的心灵。书墨伴茶香,在诗书茶韵中长大的孩子,秀外慧中,如一棵小树苗,遇阳光雨露、园丁呵护,必将茁壮成长。
一把好声音,带我们一起去欣赏《长卷里的云髻山》。“花开时,看见蝴蝶”,“落叶时,听到了泉水”,声声诵读中,美丽的云髻山像位妙龄少女从画卷中向我们款款走来。《阅丹论剑》组诗等佳作,在诵读者口中娓娓道来。韶州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孕育了多少值得传诵的经典故事。万水千山总是情,无论是画家、诗人还是朗读者,都眷恋着韶州——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我们愿继续擦亮绿美韶关这张名片,建设美好家园,讲好韶州故事。
一对身着亲子装的婀娜母女,落落大方地走到舞台中央,在“诗意韶州”的背景图下,朗诵一首《我想写一首诗给你,韶城》。“走在韶城的那些古街老巷,抚摸每一块有着故事的青石牌坊……”韶城的真善美经诗人的笔尖和她们用心用情的声音,如一条涓涓溪水流淌,滋润着观众的心田。此刻,这对母女同台的画面,本就美得像一首诗。于母亲而言,容颜终有一天会老去,诗歌却是一剂养心的妙药,让人心颜常驻。就女儿来论,爱上诗歌,心有所寄,将照亮漫漫人生路的黯淡时刻。母女共同参加一次文学沙龙、完成一个有意义的节目,余生回眸,定能温暖每一个离别的晨昏。这样的亲子互动、诗书传家,令人生羡。
诗歌朗诵会中的诵读者有垂髫小儿,也有白发长者;有一家三口齐上台的,有上阵父子兵的,还有孙女从深圳专程赶来诵读祖母作品的……韶关“诗城”美誉可见一斑。大家从四面八方齐聚一堂,在书城阶梯木地板上席地而坐,组织者精心筹备,表演者倾情奉献,观众们沉醉其中。如此纯粹,只为心中的“诗意韶州”,只为表达对韶州的一片挚爱。
每一首诗作朗诵完毕,你都会感到余音绕梁,为朗读者对节奏掌控、吐字轻重、音调高低的精准处理击节赞叹,更为其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而感动。
一首诗歌先是感动了朗诵者,又通过朗诵者美妙的声音传递其中真情诗意,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诗写韶州、声颂韶州,在这个因名相张九龄而得名的小小书房里,我似乎看到一种在书香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的风度,它就浸润在空气中,渗透在我们的每一次呼吸里。有时候,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需时不时慢下来,静心阅读,停泊在文化的港湾,滋养心灵,充电前行。
“诗意韶州”朗诵会上,一群人并未忙于“双十一”购物,而是在冬日的风度书房,以诗会友,声情并茂地演绎韶州的一片诗意。屋外,寒意袭人;屋内,深情朗诵的声音伴着悠悠流淌的抒情音乐,在心湖激荡起阵阵暖流,让人感觉恍如春天。这场分享会,让我有幸聆听新时代奏鸣曲中的韶关韵律,精神收获颇丰,感恩遇见。
【原载2023年11月26日《韶关日报》】
血染的号角
作者:王雪梅
欲言又止的号角
躺在村史馆橱窗
古铜色的皮肤
依然喷射出身经百战的光芒
它像饱经风霜的战士
深情回眸
战场上的血雨腥风
革命者的意志顽强
此刻
它仿佛在向我们讲述
铭记在革命史册
激情燃烧的岁月铿锵
听——号角声响
吹奏出壮士断臂
吹奏出斗志昂扬
星星之火点亮乐昌皈塘
听——号角声扬
汇聚起革命洪流
以不可阻挡之势
暗夜里寻觅曙光
看——大刀锄头
向敌人头上砍去
誓要打破旧世界
换来一片新景象
看——冲锋号响
处蓄积起无穷力量
战士们潮水般向前
要把红旗插到高地上
征战沙场的号角
鲜血染红的号角
见证着志士用赤诚
浇铸坪石大捷战果辉煌
硝烟随烽火散去
历史的长河里
血色号角引领老区人民
从胜利走向胜利
村史馆外
新的号角声声嘹亮
高质量发展蓝图
在粤北擘画开章
走过苦难拥抱幸福
村史馆的号角笑看
绣着镰刀锤头的旗帜下
乡村振兴冲锋号吹响
【原载2023年11月19日《韶关日报》】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