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人物
● 小说荐读
《草地生活(休闲文学)》:陈 宏(四川)
《红烧肉(小小说)》:罗仕华(四川)
● 诗歌人生
《风中,飘荡着一些钞票(外一首)(寓言诗)》张有发(四川)
《光阴词(组诗)》:王小莽(山西)
《大鸟的造房工程》:柔美的风(江苏)
● 诗词古风
《题十二生肖》:铁树花开(广西)
《行香子·采风》:心怀天下
(见《作家旬刊·大唐诗词副刊》)
● 专题报道
封面人物 |
笔墨丹青蕴诗意——邹宁(邾耷)诗书画品鉴
● 视野观念
▷ 树立全新视野,不断拓展文学事业发展的路径和空间。要主动应对新变化,研究新特点,树立新观念,持续推动文学事业深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
—— 摘自中国作协十届三次全委会工作报告
草地生活(休闲文学)
陈 宏(四川)

每当清晨的阳光铺洒草地,村民们便会三三两两,带着自己的小板凳、茶壶,聚集在这片草地上,享受着阳光的温馨和草地的宁静。
这个小村庄的郊外,有一片广袤的草地,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村民公共休闲场所”。
一天,一位青年携带行礼来到了这个村庄,他对这片草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决定在这里安家落户。
他给自己起了一个绰号叫“草地先生”,并且进行着他在草地上的独特生活。
“草地先生”每天早晨都会带着一把小剪刀,仔细地修剪草地上的每一株草,他认为,草地是他的家,他需要精心地照料它。
村民们对此感到非常好笑,纷纷围观草地先生的修剪过程。
有的村民开玩笑说:“草地先生,你是不是觉得草地是你的妻子呢?”草地先生笑着回答:“是啊,草地是我最亲密的伴侣,我要让它美丽动人。”
草地先生的修剪行为引起了村民们的共鸣,他们在草地上种植各种花草,并且争相展示自己的修剪技巧。草地上瞬间变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草地上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天,一只调皮的小狗闯入了草地,它跑来跑去,捣乱了草地上的花草。
村民们大惊失色,纷纷围住小狗,试图将它赶出草地。
草地先生却突然出现,他蹲下身子,轻轻地摸了摸小狗的头,然后抱起它,对村民们说:“这只小狗也是我们草地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友善对待它。”
村民们被草地先生的言行深深感动,他们接受了草地先生的包容和宽容,不再对小狗耿耿于怀。小狗也乖巧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阳光和村民们的宠爱。
草地先生的生活方式也影响到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他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植树造林等活动。
村庄变得愈加整洁美丽,山水相依,风景如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草地上的生活成为了这个村庄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每当在农闲之际,人们都会来到草地上,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人们常开玩笑说:“如果你想过上草地先生的生活,那就请带上你的剪刀,去找一片属于你的草地吧!”
【编辑点评】《草地生活》是一部逸致的休闲文学作品,以“草地先生”的独特生活为主线。草地先生用小剪刀修剪草地,将其视为自己的家,友善对待小狗,让草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风景,激发了村民们对草地生活的共鸣。作品展现了环境生态与人性的和谐共生,激发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村庄变得更美丽整洁,每当农闲时,人们都会来到草地上,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部作品以轻松幽默的笔调,给人以启智和思考。
【作者简介】诗人,作家。
红烧肉(小小说)
罗仕华(四川)

初秋的太阳有些泛白,没有一丝暖和气,山风徐徐,竟让人生出几许寒意。路边的杂草在这瑟瑟的秋风里,轻轻地揺弋,迈着蹒跚的步伐,正一步一步走向生命的尽头。
秋风中,伤心欲绝的龙局长已经站了好几个时辰了。抚摸着冰冷的墓碑,望着母亲慈祥的笑容,思绪又回到了小时候。
小时候的龙局长还不是龙局长,那时的他叫黑娃。黑娃出生在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小山村。那是一个典型的川北乡村,低矮的山坡上稀稀疏疏长着几棵蜀柏和瘦骨嶙峋的桐树,间或还有几蓬马桑和黄荆子。平地上的草皮都被人铲走用来发酵做肥料了,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地里是营养不良的庄稼和同样营养不良的农民。远远望去到处都是一片淡黄的泥土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就犹如一个行将就木的病人那张蜡黄的脸。在山脚下、小河边,二三十座高低不一的土房子,稀稀拉拉的散落着,点缀其间的除了葱茏茂盛的竹林就是几棵桃树杏树。倒是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偶尔可见几只野鸭子从水面游过。那是小孩儿们的乐园,尤其是在夏天,随时都可见光着屁股在河里游玩的孩子。黑娃便是其中的一个。
黑娃在家排行第五,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据母亲说黑娃出生那天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所以就给他取了个小名叫黑娃。黑娃从来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就在他出生的前几天,父亲到县城去参加所谓的“武斗”,再也没有回来了。黑娃有时也会问母亲关于父亲的事情,但母亲却一直避而不谈,有时问急了,母亲就总是眼泪涟涟,唉声低叹,吓得黑娃不敢再说话了。时日一久,黑娃对父亲的概念也就更加模糊了。
因为人多,仅靠母亲一人劳动来赚工分,家里特别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帮家里干活,几个哥哥姐姐都没有读几天书就早早地辍学了。只有黑娃还小,做不了什么事情,加之母亲的坚持,黑娃一直在上学。
黑娃很喜欢读书,成绩也一直很好,年年都是“三好学生”。每次看着黑娃从学校拿回奖状,母亲都会笑容满面,心里充满着希望。
小时候的黑娃最爱吃母亲做的红烧肉。但那要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所以黑娃总是盼着过年。每次吃红烧肉的时候,母亲总是说自己已经吃过了,要黑娃他们几兄妹吃。但是黑娃却明白,那是母亲不舍得吃,留给他们的,所以黑娃每次都会对母亲说:“妈,长大了我要天天给你做红烧肉,让你吃个够。”听到这话,母亲总是默默地用手摸摸黑娃的头,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
大学毕业以后,黑娃留在了县城工作,因为工作忙,就很少回家了,但是每次回家母亲都会给他做一碗红烧肉,黑娃很开心,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母亲做红烧肉时就站在一旁看着、等着。
后来黑娃成了龙局长,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回家后,吃惯了大鱼大肉的龙局长对红烧肉也慢慢的不感兴趣了。看着黑娃的变化,母亲心里感到有些失落,但什么也没有说。
时间在等待与失落中慢慢地流逝,白发也慢慢地爬上了母亲的双鬓。强壮的身躯慢慢地弯曲如弓,一向走路如风的她现在也步履蹒跚了,尽管她还是像往常一样每天都忙碌在田间地里。
终于,多年的劳累让母亲病倒了。
为了给母亲治病,龙局长亲自开车把母亲接到县城最好的医院,找了最有名的医生,安排到最好的房间,想让母亲得到最好的治疗。
龙局长的工作繁忙,妻子也要上班,所以只好请了一个保姆来照顾母亲。可是没过几天,母亲就嚷嚷着要回老家去。
面对母亲的坚持,龙局长没办法,只好又将母亲送回。
在给大哥留了一大笔钱并嘱咐要好好照顾母亲后,龙局长又得回县城了。
放心离开的龙局长当时并不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和母亲见面,最后一次和母亲说话,最后一次听母亲喊他黑娃,更不知道的是他离开时,母亲看着他背影时那恋恋不舍的目光。
一个月后的一个深夜,龙局长突然接到大哥的电话,说是母亲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龙局长一家赶回了老家,老家的老房子一点都没有变,只是再也没有母亲的笑声了。
大哥告诉黑娃,母亲走得还算安详,只是临走时嘴里一直念叨着“红烧肉”,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听到大哥的话,黑娃再也忍不住了,哭昏倒在母亲的灵柩前。
今天是母亲的头七,黑娃一大早就起来,亲自下到厨房做了一碗红烧肉,恭恭敬敬地放到母亲的墓碑前。红烧肉还是母亲当年做的味道,但是母亲再也看不到了。
【编辑点评】《红烧肉》这篇小小说在写作上表现出了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渗透,作者成功地营造了初秋的寒意和人物内心的感伤。描写中的细节生动而具体,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的氛围。同时,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对家庭的牵挂,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整个故事以真挚的情感,让人对珍贵的亲情有所触动。

【作者简介】罗仕华,男,四川南充人,1990年毕业于南充县师范学校,现任教于顺庆区同仁小学。
光阴词(组诗)
王小莽(山西)

光阴词
这是四月。春风滂沱
要开的花朵都已盛开
要做的事情都已尘埃落定
流水清澈,未曾忘却昔日的水草和鱼虾
一些草木的呼吸里,弥漫着某种神秘的甘甜
没有谁会提起那些遗弃在冬天的种子
也没有谁会在意远道归来的燕子
春天,让人感到新奇的事物太多
因此,我对每一寸光阴都心存敬畏
不忍浪费半分
孤独辞
这是五月。这是夜空
这是孤独的夜空里才值得拥有的星辰
星光波浪般起伏,蔓延
整个世界都闪动着,我仿佛听到了
来自黎明的涛声,又仿佛一种空空的悲叹
此刻,你只需向我靠近一点
就能从我的眼神里,读出颤抖
如果贴近我,你就会发现
我已被泪水,烧成一具爱的木乃伊
与她书
又是三月了。除了鸟鸣
再没有什么,能够轻易打动我
风从南方吹来,雨下了一夜又一夜
熬过严冬的大地,因为湿润
每一粒泥土都酥软起来
我们都想洗尽铅华,重新开始
正如我,也渴望着重新生长一遍
我承认,我与人间有着太多的缠绵
私藏了一个她,一些波光粼粼的爱意和酒杯
我确信,如果有人来寻我
门外,一定鸟鸣斜飞,花枝灿烂……
荡漾
当你置身于山川,荒原,河流间……
你会发现,它们始终保持着一种豁达和宽容
默默接纳着人间的一切,包括亵渎,破坏
让热爱它们的人,满怀感激又心有所惜
我无数次地赞美它们,像无数的古人与后来者
像落日里闪耀着的大海,一次次在我心中
荡漾出新的山川,荒原,河流……
余生书
盛夏已过。那些从春天
一路开过来的花朵,芳香将尽
余生,我能留给你的蜜,越来越少
我开始收敛一些言行
如同夜里走路,小心地避开
那些昏暗角落,和刺眼的光芒
我不再刻意去分辨桃花,杏花,梨花
不再在严冬里暗自悲叹
面对每天升起的朝阳
也没有太多的落寞和沧桑
我不再贪恋来世
也不再面对一个个离去的亲人
心生恐惧和悲戚
现在,我奔涌的血液已平息下来
如同一架卸下重荷的马车,缓缓行走在大地
时间书
一条匀速前进的直线
不会犹豫,不会拖延,更不会回头
每一秒与上一秒都毫无差别
有时候,一生只是一瞬
仿佛一片落叶,缓缓在风中坠落
有时候,一瞬就是一生
仿佛一座山峰,永远屹立在记忆中
当你回首,那些生命深处的故人
仿佛还在上一秒走着,说着,笑着
他的影子,声音,气味,容颜
久久萦绕在你身边,不肯退去
【编辑点评】《光阴词》以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深思,通过细节描绘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融合,将内心的孤独、渴望等情感生动地表达出来,给人以深刻触动。整个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作者简介】王小莽,本名王海云,山西晋城人,中国煤矿作协会员,作品见于《诗集刊》《星星》《飞天》等刊物,有诗歌入选多种选本和年选,参加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获《世界诗歌》杂志社“诗和远方”专题诗赛金奖,著有诗集《爱在人间》。
寓言诗
风中,飘荡着一些钞票(外一首)
张有发(四川)
不知哪来的一股风
吹来满天的钞票
花花绿绿,上下翻飞
在大街上空飘啊飘的
有一人眼睛挺尖
他第一个发现这壮观景象
惊得呆在当地,嘴巴也忘了合上
另一个行人也看到了
他手指头顶方向,忘了放下
两个,三个……更多的手
兴奋莫名,摆出惊人一致的造型
“这是我最先看到的!它是属于我的!”
第一个人立即发表声明,向着目标撒腿狂追
“你看到就你的呀?
这是我的密码箱没关好,
被风叼走的那些钱!……”
另一个声音急急吼吼,以马拉松
世界冠军的速度紧随其后
更多的“马拉松选手”紧紧跟上
花花绿绿的钞票,变换阵形
忽东忽西,越飘越快
“马拉松选手”们越追越紧,离目标
愈来愈近——“钞票呀你快停下歇一歇吧!”
男男女女碰碰撞撞,互不相让
有人灵机一动,从口袋抽出几张钞票
抛撒出去,只听脑袋“咣咣”撞如山响
就这样他一下子甩掉许多人
有人猛地“刹车”,后面扑倒一片
咒骂声中,爬起继续追赶
眼看成功在望,伸手即可抓到
富豪梦就要实现,立马就要实现!
这时,龙卷风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人们急急伏地埋头,寻求安全保护
也有人不管不顾,乘机去抢钞票
——终于,龙卷风过去
满街垃圾飘荡,哪里还有钞票影子?
有人,莫名失踪,从此音信杳无
有人,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有人,连连叹息,四下找鞋
诗人苦笑了笑,正正衣冠,拍拍身上灰尘
继续找寻他不慎丢失的诗稿
广告灯箱
都市广告灯箱
大大小小
擅长克隆:
一会儿是网红流量小生
一会儿是影视当家花旦
一会儿又是牛掰×××
城市面孔日复一日
虚构新的童话
下架,上架
以熟悉的打开方式
目睹一个城池
从八方四面陷落
以旁观者的身份
见证城市表情
不动声色勃起
灯箱不语
是否
烘托夜的暧昧?
灯管凛冽
一不小心
就暴露了真相
【编辑点评】《风中,飘荡着一些钞票》是一首寓言诗,通过诗人独特的叙述方式,以飘荡的钞票为象征,揭示了人们对财富的追逐与争夺。诗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通过追逐钞票的过程,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竞争。然而,最终龙卷风的到来让一切化为乌有,暗示了财富的脆弱和虚幻。诗人以幽默的笔触,让读者在欢笑中思考财富对人们的影响,以抒怀而细腻的语言,卓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作者简介】张有发,男,生于1970年,甘肃靖远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军入蜀,现居第二故乡成都,作品散见《散文诗世界》《陕北文学》《白银日报》《富顺文学》,中国诗歌网、冯站长之家、作家旬刊、墨上尘事等报刊及相关网络平台,偶有诗歌、杂文等参加征文并获奖。
大鸟的造房工程
柔美的风(江苏)
晚秋的树在冷风中摇晃
枯黄树叶纷纷扬扬
落满林间的羊肠小道
一只大鸟停在地上
前后左右观察了几秒钟
张开长长的尖嘴
叼起几片树叶飞到树丫上
又叼来几根细细的短枝条
原来它要在严寒到来之前
筑就一个温暖的小家园
既挡风遮雨又有一个家
如此反反复复忙了一下午
它的爱心家园还没有筑好
夜幕降临,它回老窝休息
老窝里有它的爱鸟和孩子
窝太小,它们只得挤在一起
长夜过后,爱鸟外出寻食
孩子却围着鸟窝尽兴玩乐
大鸟又开始它的造房工程
【编辑点评】《大鸟的造房工程》以细腻的描写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大鸟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而努力筑巢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大鸟的行为,建造温暖的家园,展现了对家庭的关爱和责任。诗歌以自然界中的动物行为作为主线,寓意着家庭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诗歌以简约而富有情感的文字,传递了对家庭和温暖的渴望。

【作者简介】柔美的风,原名倪贵如,江苏丹阳人,中国作家网注册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百度百家号认证诗人,美篇认证自媒体,新浪微博读物博主,现代诗超话主持人。
题十二生肖
铁树花开(广西)

(一)硕 鼠
好逸恶劳古来有,
不劳而获今亦羞;
秉性天生喜钻洞,
专寻农家仓廪偷。
(二)孺子牛
天降老牛为民生,
任劳任怨把地耕;
农家爱牛如亲人,
膜拜厚葬古民风。
(三)猛 虎
雄踞高山称大王,
猛啸涧谷兽惊惶。
可怜无谋受狐骗,
武二拳下把命丧。
(四)玉 兔
蟾宫相伴嫦娥眠,
素手折桂孤影怜。
清高自顾饮清露,
不如下凡食炊烟。
(五)神 龙
蟒鳞狮鹿集一身,
天地钟灵化为神。
生在华夏当自傲,
不悔长作龙传人!
(六)蛇 蟒
蛇蟒潜渊苦修身,
为化蛟龙逆天行。
雷峰塔作白蛇墓,
世间最险是人心!
(七)骏 马
马当驰骋策沙场,
将应建功守边疆。
当世再无孙阳在,
良驹骈死槽枥旁。
(八)贤 羊
人间百善孝为先,
羔羊跪乳报亲恩。
敬天敬地孝双亲,
不枉世间走一轮。
(九)顽 猴
天地灵孕得慧根,
菩提传道有因缘。
不经九九难磨练,
哪来佛前自在仙?
(十)雄 鸡
华夏版图似雄鸡,
展翅腾飞向东啼。
文化传承真悠久,
强盛复兴不受欺!
(十一)义 犬
自古狗有忠义魂,
守家看护传名声。
莫做爪牙当帮凶,
臭名远扬人人憎。
(十二)浑 猪
好吃懒做名声骚,
贪睡贪喝浑身膘。
至死不明缘由在,
脑肥体壮自挨刀!
【编辑点评】《题十二生肖》以独特的创作视角,展现了每个生肖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作者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每个生肖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生动地勾勒出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诗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思考,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观察。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形式,通过对十二生肖的刻画,呈现了丰富多样的人性特点和社会现象。
【作者简介】铁树花开,原名邓仕学,广西贺州人,中诗论坛高级会员,高级教师。
行香子·采风
心怀天下
不究辛劳,神态飘然。共诗友风采新园。朝辞州水,午食精餐。慰池中鹅,情中我,席中盘。
欣然从命,寻章酌句,愿诚心墨泼山峦。江郎才竭,美景难言。但人相亲,心相印,意相连。
【编辑点评】《行香子·采风》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与诗友共同创作的愉悦,表达了对友谊和创作的珍视。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生动地展现出来,倾吐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热爱。
人物 | 笔墨丹青蕴诗意——邹宁诗书画品
2021年 《现代快报》

邹宁作品
求新求变 诗味氤氲
文 | 丁芒
画家邹宁,愿列于不是画家的我的门下,以学诗词,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不凡。诗意非诗所独有,中国画之要求神似,要求出神入化,核心就是要求经营诗意。也可以说,诗意就是画魂。画家如不领悟此理,孜孜于纸上仿真之术,终难达高境界。邹宁已有近五十年的画龄,早慧、有潜质,师从名门,书画兼攻,传统与自然两不废,理论与实践求互促。更深悟诗书画相通相益之道,常将所作古体诗交我修改,并熟记于心,一面作画,心中诗句纷涌,灵思贯于笔端,产生种种遐想、逆想、奇想、妙想,笔墨之间因而栩然有神,翻然有化,然后再将诗句题上,不但在形式上构成书与画的统一的优美结构,且在内容上互达互补。由于上述原因,就造就了这位画家,使他不但山水、人物、花鸟兼工,工笔、写意两全、宏观、微观俱精,更重要的是笔墨间诗味氤氲,灵馨四射。诗意何来?除上述深厚的因素,如志向深远、功底深厚、体味精醇、钻研诗学等之外,我觉得:术之求新求变,悉以诗作牵引,这大概是邹宁画的成功秘诀,起码是足以充分显示其特色的最内在的原因。
榴花开尽蕊犹鸣,
独有秋风说古今。
草木无知能自恋,
人生相遇重真情。
且举一例:石榴皮应是黄褐色,而邹宁画中的石榴大多是黑灰色。这不是简单的“墨分五色”之用,而在于意境的考虑。正如其题诗:“深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山深无人问,颗颗明珠走”。画黑灰色皮突出其“熟”:黑色沉重,附得枝垂,随风摇晃,更有空间感、动感;黑色皮与玫红晶莹的石榴籽,颜色和质地对比鲜明,形成并强化了苍老与新生的对比度、约束与抗争的对比度、寂寞与喧哗(皮迸裂、籽跳跃)的对比度,给人一种生命强烈的启示与感悟。
再说他画的竹。一般都画晴天的静谧的竹,而他笔下却多是雨竹、风竹。晴竹,只能画出自然之态,风竹雨竹却增添了重感,动感、抗击斗争之感,从而竹之孤傲、劲节、挺立不拔之姿之气愈显,对人的生命精神的歌颂、倡扬、批判的画意画魂,因而更为鲜明强烈。他再配上诗句:“雨中听竹和秋意,秋在书窗小榻边”,以诗之虚笔,不写看竹而写听竹,不写雨打而写成“秋”,大大补充并延伸了画中的竹的书写意旨,书画互补、互延,达到导入其诗境、悟其韵味的效果。为此,岂不大大开拓并延伸了一般画竹几已定格的“象征性”了吗?

邹宁为人踏实、厚道,办事认真、热情,为画则奠基扎实、悟性超常。吾知其必有大成。略抒我之观感以慰以劝,亦颂亦励。
(本文作者丁芒系当代诗坛泰斗、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

《作家旬刊》编辑部
中国·城市狮龙文化传媒 主 办
主 编
陈 宏
主要栏目
小说故事
格律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投稿邮箱
zuojbjb@163.com
一本致力于推广优秀作家作品的刊物
一个为作家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本刊顾问由封面人物、领航人物
专家学者、编辑记者
律师及嘉宾组成
征稿通知
《作家旬刊·原创版》长期征集小说、故事、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字数在5000字以内。投稿时请附作者生活照一张和200字内作者简介,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邮箱:zuojbjb@163.com。来稿超过10个工作日未见采用,可另投它处。
稿酬标准
作品发表12小时内,自然点赞数在20以上的,稿费20元;点赞数在50以上的,稿费50元;点赞数在100以上的,稿费100元。作品发表后,请作者主动加官方微信,以便领取稿费;作品发表12小时后不领取稿费,视为支持平台建设,不再第二次发放。
感谢广大读者对本刊的厚爱与支持,如果读者发现刊物中的错误,请致信本刊,我们将给予适当的奖励以示感谢。
签约作家
担任《作家旬刊》签约作家,须具有一定创作实力和作品积累,并渴望提升空间的诗人和作家,详情请联系微信:china69888办理。

《作家旬刊》接受各地企业、各界人士赞助,赞助名单长期公布在“特别鸣谢”栏目。有意者添加官方微信:china69888联系,备注“赞助”。
·图书1.《数字中国发展战略与梦想》
·图书2.《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之谜(典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