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漫谈》(八十六)涣卦 (下
合久必分 萃久必涣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枯荣岁岁旦暮疾
寒野凄凄待新衣
相守久怨生别意
生命萃涣皆有时

涣卦的本质就是涣散、离散、分离、分散,在自然界中有萃聚就有涣散,两者相辅相成,代表着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或形式。水流天地阔,天外寥星高,莫怨世无情,悟者心知晓。《三国演义》曰: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又何止于天下大势呢?万物自然本质构造就源于宇宙气流之聚散变化,聚者为阴,散之为阳,“在天为象,在地为形”。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环境,自然规律必然影响与导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自然界的规律是什么?自然规律就是阴阳太极规律。《易经》只所以称之为“易”,就是“容易”到你简直不敢相信!寒往暑来,日往月来,阴去阳来,昼去夜来,如之“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相互作用而完成太极运动规律!任何事物都由阴阳组成,“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由此观之,《易经》并非卜筮占命之卦书,而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普遍反映,也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所以一切生命都难以逃脱出自然规律为万物设定的“气数”,包括社会现象肯定被其束缚其中。因而,若要长久存在就只能走阴阳和谐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别无任何选择!易经不是玄学也是玄学,易经不是哲学又是哲学,易经不是自然科学又是自然科学,因为它反映的是宇宙时空的一切宇宙事物的运动规律,万变不离一宗!它无所不及,无所不包,无所不达,故古人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它的内涵,只能用两个阴阳符号的组合与变化来反映某一类现象的共同规律!这就是一卦卜出之后,阴阳互蛮交易的规律上达天文,下通地理,而其变化规律反映到人类社会中就是哲理,也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也就是先秦诸子百家共同称之为“百经之首”的《易经》内理。

《易经》道理与《佛经》之理非常接近,包括“相由心生”的内涵,《系辞传》曰:“爻象动乎内,吉凶显乎外”。万事万物其内理与外相变化是相互相承同时进行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吉,也没有绝对的凶!一切社会现象皆是因祸得福或因福得祸,明白了易经这个浅显的道理,我们就会在“否”之时看到“泰”来,而在“安乐”时想到“忧患”!人生的取舍当道法自然,得之勿喜,失之勿悲!吉之勿喜,凶之勿悲!自然之心当超越于万物万象之外“穷理尽性以致于命”即顺乎天然性命之理。人一旦具备超然之心而稳坐钓鱼台之后,此心面对尘风世浪则已无动于衷了,这就是佛教所言的“如如不动”之心。
涣卦。涣110010,风水涣,巽上坎下。《涣》:“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也,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格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涣,涣散之意。风行水上,水波离散,故涣者,散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包括财物、亲情、权力以及我们的身灵早晚都会离散,散是为了未来更好相聚,人生结得善缘,来世方得善果!故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初六爻辞: 初六。用拯马壮,吉。象曰:初六之吉,顺也。初六,阴居涣初,上承九二,敌应六四,得九二之壮马拯救涣散,吉祥如意。初六之涣,涣散之始,用壮马拯救还可追上,吉祥。
九二爻辞:九二。涣奔其机,悔亡。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九二,阳居阴中,敌应九五,九二虽身处下坎之中,但力量巨大,仍然能抑制涣奔之机,懊恼会消失。九二之涣,涣散之时奔向安全之地,悔恨消失。
六三爻辞:六三。涣其躬,无悔。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六三,柔居阳刚,又应上九,虽说六三不中不正,但得上九支持,没有懊恼。六三之涣,涣散之时,波及自身,无怨无悔。
六四爻辞: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六四,阴柔居正,上承九五!与九五共同承担起拯救涣散的责任,所以元吉。六四之涣,解散朋党,至为吉祥,解散小圈子而结成山丘般的大队伍,这是常人思维所不能及的。
九五爻辞: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阳居尊中,象出汗一样散发财物于民,又有有力的政策支持拯救涣散,王与民同安乐,没有过错。九五之涣,象出汗一样发布君王命令,散发君王居积的财富,没有过错。
上九爻辞: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象曰:涣其血,远害也。上九,居涣之尾,远离下卦坎血,消除个人私利, 没有过错。上九之涣,涣散体内淤血,除去忧患,没有过错。

宇宙现象永远处于萃聚与涣散分分合合的运动之中,而超越三维形体的精神生命也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行!在尘封情怀的世界里我们逢缘而遇,逢婚而合,缘尽而涣,婚亡而失。不仅尘缘如涣,其实大自然一切现象又何其不是生生灭灭吗?风水之涣,犹如风吹波散,沦落天涯。《序卦传》曰:“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生命本犹《无题》之诗,任何聚散之刻都是截面而非全部。涣就是离散之意,涣卦所阐明的原则包括二类,一则好的事物在“涣散”时如何拯救,二则坏的事物在“涣散”时如何放手!对于挽救“好的事物”,需要上层制定政策,消除私心,革弊兴利,藏富于民。对于“坏的事物”涣散时,大胆扬弃所有,坚决走出困扰,勿患得患失!若超越尘世观念,则一切聚散随天道而变,聚时莫喜极而泣,散时亦莫苦苦挽留,心无所住,道法自然,聚聚散散又何必去劳神苦心呢?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全国大型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4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短小说不得少于三百字.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8月1日起至2024年1月底 截稿。
6. 阅读量与系统后台统计不符的一律视为购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永远不得参本平台的赛事!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100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3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10元。
投稿处:主编,希望之梦(木易)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本平台征文不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