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风里的狗
文/铁裕
在村落前那条弯弯的小路上,小黑悠悠闲闲的颠来颠去,不时的嗅嗅这,又嗅嗅那,好像一个专业的破案人员,或探雷专家。
小黑有时跑在我的前面,有时又跑在我的后面。兴奋极了,还会对着一棵树,或是一丛野草汪汪汪吠上一会儿,然后又乐颠颠颠的跟着我在田坝里流连、徜徉。
马二爷坐在低矮、潮湿的黄泥小屋里喝着茶。小屋早已绽开一条条能透进光、飞得进雀子的裂缝,几乎快要坍塌了。但懒散的马二爷不管,他想:大不了用根木棍撑着,或是用点稻草塞进去。也就是在这间险象丛生的黄泥小屋里,马二爷跟马二奶过了大半辈子,也吵了大半辈子。马二爷只因烦恼,也喝了几十年的茶。但马二爷喝茶,却不懂一点茶道,或是茶文化。
马二爷喝茶是为了解渴,或是打发时光。但马二爷喝茶有个习惯,要用洋芋、苞谷,或者咸菜就着喝,高兴时还会哼上几段民谣小调,气愤时就脏话废话一股脑的从长着山羊胡子的嘴里稀里哗啦的倒了出来。在我心目中,马二爷有点像个暴君,我很害怕他。
马二爷仰着头慢慢的品味着浓浓的茶水,那神态非常得意,非常自满。马二爷喝着喝着,像醉酒一样,两眼朦胧胧的斜视着家里人,结结巴巴地说:“你们,都都都都给我出去”。
马二奶一听,以为是冲着她来的,就厉声喝问:“你说什么?叫我出去”?
“都都都都都出去,凉快,凉快”。马二爷歪斜着脸说。
马二奶说:“你想赶我走?没那么便宜”。
终于,他们吵起了架。马二爷一跳老高,嗡声嗡气的说:“我要你出去,你不得不出去”。
马二奶也不示弱:“老砍血水的,这房子在盖的时候,老娘也跟着挑水、做饭、挖土、扛木料,除了不少力啊”!
马二爷嘿嘿的冷笑着说:“你出力,那时你还在洒尿拌姨妈家家玩呢”。
马二奶回敬了一句:“老砍血水的,你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么货色”?说完,马二奶抄起一根扁担,做出迎战的架势。
每当他们吵架的时候,小黑总是跑来跑去,眼里流露出悲凉、凄楚的神色,好像在说:你们别吵了,这样无什止的吵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小黑也许知道,自己命中注定的是一条狗,可也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啊!它能不为这个家庭的矛盾担忧吗?如果这个家庭解体,它就成了丧家之犬了。可怜的小黑,心里充满着忧伤。

马二爷跟马二娘吵架好像成了家常便饭,不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会吵,甚至为鸡毛蒜皮的事,也要吵。但在我的印象中,他们谁也没有真正的赢过一次,谁没有想认输过一次。他们打的是持久战,消耗战。
我作为晚辈,助谁也不行,干脆保持中立,或者是带着小黑出去玩。小黑一出去,那充满火药味、笼罩着战争阴云的家庭,就像一个被囚禁了很久的少年一样感到清新、自由、悠闲极了。
它汪汪汪的吠着,那清脆的声音,不知是在对马二爷、马二奶的嘲笑、难过?还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感恩?我只要喊一声:“小黑,过来”。小黑就会乐颠颠的跑过来。颠、颠、颠、颠得优美,颠得浪漫,颠得悠闲。
小黑用那黑黑的鼻子臭嗅我的手,又伸出红红的舌头舔舔我的脸,把那特有的腥味留在我的脸上。马二爷、马二奶吵架的时候,为了避免我和小黑成为下饭菜,我大多时间是带着小黑豆到河边涉水,或是爬上山去采撷野果吃。
在那个时候,小黑成了我的好朋友。小黑很机灵,只要听着周围有异常的响动,就会支棱起双耳听着,只要听着周边有异常的响动,或是一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它会迅速做出判断,不是山鼠,就是野兔。小黑看准后,猛的冲了上去,果然吓得一只野兔奔狂奔而去。
一天,马二爷和马二奶又吵架了。小黑两眼充满着忧伤、痛苦,它瞧瞧马二爷,又看看马二奶。好像在说:难道你们一家只有过这种磕磕碰碰的日子,才觉得有滋有味?可别的人家不是这样啊!小黑仿佛预感到了什么?里得烦躁不安,可马二爷的脾气犟,马二奶的性格左,谁也不服谁。这天吵架的原因,是因为晒在外面的一块牛干巴不见了。
马二爷发言:“我刚拿出去晒了一会儿,就不见了,鬼拿去了”?
马二奶回敬道:“我明明看到你挂在梨树上,它会变雀子飞了”?
马二爷发言:“我只是去茅厮里撒了一泡尿,就没有了”。
马二奶回敬:“老砍血水的,一泡尿撒掉一块干巴”?
这次吵架也没有发展到大动干戈,究其原因,是快到年30了。他们吵了一年到头的架,得忍着性子过个好年。于是,他们奇迹般的压住了心中的怒火、怒气,坐下来猜是谁盗走了干巴?猜来猜去,小黑成了被怀疑的对象。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小黑干了那偷盗的丑事。

第二天刚麻麻亮,马二爷瞒着我采取了措施,用扁担将小黑狠狠的揍了一顿。小黑悲伤、凄凉的嚎叫了一早上,顺着弯弯的小路迎着刺骨的寒风走了。我的小黑,在大年三十的早上,踏上了不归之路。
马二爷、马二奶先后去世了。他们生前吵得那么凶,打得那么激烈,死后却埋得紧挨在一起。那两座坟头就像一对鸳鸯枕头一样,在萋萋野草中默默的静卧着。这很好,我愿他们在那一个世界,不再吵架了,永远和睦相处下去。
2023年11月27日。


作者简介: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
系《散文阅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等多家平台的特邀作家。
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作家驿站》、《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中国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社》、《湖南写作》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五千多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