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游承德避暑山庄(上)
文/刘玉伟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的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山庄东路6号。我们2023年9月23日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用过午饭后,就乘坐大巴车前往承德市,这时承德市的导游小李也上了我们的大巴车,她有四十多岁,也是一个爱说爱笑爱热闹的承德人。在前往承德市的途中,她也是如数家珍般地给我们讲着承德市的故事。
我们下午3点半左右在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的宽城服务区作短暂休息后,于下午5点10分左右在承德市双桥区的“龙润酒楼”用的晚饭,酒楼旁边就是承德日报社的大楼。我们那天晚上就住在离酒楼不太远的,建在半山坡上的锦江之星酒店,这也是市区里一家比较好的酒店。

9月24日天气不是很好,多云转阴天,中午还下起了小雨。我们住的锦江之星酒店离承德避暑山庄不远,我们在酒店用完早饭后,7点40分左右就来到避暑山庄景区了。为了让我们更多的了解避暑山庄的历史、景点和文物,避暑山庄的讲解导游小张姑娘还给我们发了一个同步传声器,只要在20米以内,我们都可以听到她清晰的说话声。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由满人建立的一个帝国,同时也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从1616年后金政权的创立者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9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女真为满洲,再到顺治帝领清军入关,到清王朝最鼎盛的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时期,直到末代皇帝溥仪,清王朝享国268年,先后有12位帝王统治着这个泱泱大国。

承德避暑山庄是康熙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距京师350公里的翁牛特、敖汉、巴林、克什克腾、喀喇沁等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又陆续建立了二十多座行宫,热河行宫(就是承德避暑山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热河行宫处于北京与木兰围场的中间地带,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就将热河行宫作为行宫之中枢。
承德避暑山庄从1703年开始大规模修建,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始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山庄初具规模。清乾隆六年(1741年)至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山庄进行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承德避暑山庄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才完全建好。从此,承德避暑山庄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咸丰十年(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咸丰皇帝就带着一批大臣逃到了这里,并于第二年七月和嘉庆帝一样,也病逝死在避暑山庄里。

承德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分宫殿区和苑景区(包括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水就水,顺其自然。可以说承德避暑山庄集中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出作品。如今人们把承德避暑山称为“一座山庄半部清朝史,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山庄,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

刘玉伟,2023年11月26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