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献的学者李顺年
一一 在李顺年老师诗文著作推介会上的发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萃,是我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最高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名珠。
唐代各阶级阶层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家们提供了创作多样的素材。唐帝国对各族文化和儒释道及各种思想采取的兼容并包的态度,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和发展。
在浩澣的唐诗中,显示最多最好的诗作当属“咏长安”,“话长安”的诗作。这些诗作反映了唐都长安的经济繁荣盛况、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长安地域的大好河山、长安 大地如画的美景。同时也记录了官场的腐败、安史之乱后由盛至衰的历史变迁。可以说是唐代的盛衰三百年历史的鲜活记录和生治情景的彩绘。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从深度和广度都是唐代三百年从兴盛至衰败的历史档案。历史是人类生活变迁的真实记录,历史是生活的教科书,也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今天以史为鉴向前进的一面镜子。

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如何解读唐代的历史,尤其是唐代长安历史的真实面貌,如何传承唐诗的顶峰艺术,长安学者李顺年老师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唐诗咏长安》和近日出版的《唐诗话长安1一3卷》为我们学习唐诗,深刻了解唐都长安,了解唐代历史提供了良好的典范读本。
在《唐诗咏长安》中,作者收录了唐太宗,武则天、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王维。贾岛等近120名作者,近400首诗歌。在三卷本《唐诗话长安》中,收录了近 名作者 首唐诗记述唐代长安,展现唐代长安,评价唐代长安。赞颂唐代长安的古典诗歌。
作者以渊博的学识,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这些古典诗词进行了精准到位的注释和题解,剖析了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深刻厚重的思想意境、深邃宽广的积极寓义、高超精妙的写作艺术。解读了这些诗中,记述整个将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国际化大都市的社会各个方面。上至朝庭皇帝、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各个层面的人和事。对古都长安大好河山、地域风貌,风土人情,大唐长安雄风的赞颂。同时,也是对唐朝庭任用奸侫,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官场险诈,藩镇割据、安史之乱的抗争和忧愤的揭露,对人间的真挚友谊、男女纯洁和忠贞爱情的褒扬和赞美。

尤其是他以自己高深的学问,对这些诗作进行了精准到位的散译,使这些难懂的古典诗词成为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现代美文,展现在读者面前。成为读者深入了解这些诗歌的要义,深刻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领会这些诗词的思想意义,掌握这些诗歌艺术的精妙,从而更好掌握了解大唐兴盛和衰落历史的金钥匙。
李顺年老师大学毕业后从教,后又在我县组织部从政,后又返校从教,任长安二中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在从政中,他兢兢业业,完成组织上交给的每一项任务。在任教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当好园丁,默默奉献。据我所知,他在任教期间,以自已独到的渊博知识和专长,为长安二中和兴国中学师生编著了几十本语文辅导学习读本,仅我收藏的就有多期校本補导教材读物《樊川》《德言思行》《汉字的风韵》《诗书润心》《诗情画意说长安《兴国教育》《国学撷英》提升了语文教师、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长安二中和兴国中学的升学率,为祖国和社会培养了千百个有用的栋梁之才。这次又为社会默默奉献三卷本《唐诗话长安》及《读书笔记》。

李顺年老师不但对古典诗歌,古典文学有着精道的研究,而且学以致用,写出很多精湛的现代诗歌和精美散文。在我几十年来主编的《长安报》文艺副刊,政协文史资料《长安百村》《老长安》,文学刊物《秦岭特刊》等向他约稿时,他都拿出了思想深刻厚重、艺术质量上乘的好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称颂,从而也提升了刊物和资料丛书的知名度。
李顺年老师是一个为人处事十分低调的人。几十年来,他为人谦虚坦蕩、处事谨慎敬业。他以不断钻研的精神,渊博的知识学问,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长安屈指可数的学者之一,但他几十年来从不张扬,从不愿宣传自己,更不愿炒作自己,就连这次的推介会也是在我和董颖夫先生的说服下才搞的。他在学术和创作上从不自满,从不懈怠,不断默默地钻研,默默地创作,默默地奉献青年学子,默默地奉献社会。李顺年老师和我是同龄人,都是年过古稀而奔八的人了,他是我亦师亦友的至交。更是我终生敬佩学习的楷模。
感谢李顺年老师的默默奉献!感谢李老师让我们对唐诗里的长安有了典范的识读本。
谢谢大家的到会和分享!相信我们在座的文朋诗友也一定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写出长安的崭新历史,唱出长安更加嘹亮的新歌!

王峰,男,1946年4月生,西安市长安区灵沼街道西南村人。本名王登利,发表文章以笔名王峰为主,曾用桃花村、桃华春、陶华振、何婉萌、全澄新和高山等笔名三十多个。曾担任乡镇企业厂长近二十年,曾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首届乡镇企家称号;1990年至2006年任长安报社记者,文艺版编辑;曾任陕西《作文指导》初中版主编、西安市作家协会理事;是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兼秘书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四十余年,发表文学、文化作品八百余篇,创作出版文学、文化著作二十部,七百六十万字。获全国、省、市、区奖三十余个,其中整部作品获奖的有:长篇小说《桃花镇上下部》获2002年西安市第八届文学奖;长篇小说《风雨桃花村》获2004年中国世纪大采风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河湾梦上下部》获2010年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汉语言文学专著《长安方言析义词典(一)》获2016年陕西省优秀社科作品奖、全国第十八届优秀社科作品奖;八十余篇作品被收录到各种选集之中。从事报纸、书籍、杂志编辑三十余年,编辑文学、文化作品二千八百余万字。其中主编《长安百村》1至4部、《老长安》1至3部,个人业绩被收录到国家、省、市十几部大型典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