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村集市上有一家卖豆腐脑儿的。旁边正好有一家卖炸油条的。赶集的人饿了,买两根焦噜噜的油条,再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豆腐脑儿,肚里舒服,心里也痛快。卖豆腐脑儿的是东庄人,名字叫董老大。家里祖传做豆腐脑儿,如今父亲年纪大了,便把生意交给他了。现在地里庄稼耕种收割都用机器,没有几天农活要干,董老大便接了班。卖了两年,还行。算算帐,去掉成本,每个集能赚两百元左右。成本不高,身体也不太累,很不错!
谁知天有不测之风云,今年夏天的一个集上,忽然又来了一个卖豆腐脑儿的,就把摊摆在卖油条的另一边。听说是西庄的,名叫徐三歪。这样,人们有买董的,有买徐的,生意便被抢走了一半儿!董老大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把对方挤兑走!徐三歪也在想,如果把董老大挤走,生意就好做多了。同行是冤家!
一开始,两人都加大了豆腐脑份量,并尽量多放些香油和酱油醋等调料。终于有一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公开打响了!天就快中午,赶集的人们也快到吃饭的时刻。这时董老大突然大喊一声:“从现在开始,不卖两元一碗了!谁要吃,一元五角一碗!”
打算吃饭的马上向他的摊位集拢。徐三歪见事不妙,当机立断,紧接着大喊:“谁吃豆腐脑儿?我的一元钱一碗!"走向董老大摊位的人听见,马上又向徐三歪处走过来!
谁怕谁呀!现在既使赔了,将来剩下我一个,把价格长上来。先赔后赚,不算孬汉!他两个都这样想。董老大于是接着大喊:“谁吃我的!现在一元钱两碗!”
打算吃饭的人群随价格来回移动。一边笑着,一边享受着双方竞争带来的实惠。一个傻小子刚喝了一碗一元钱的,又跑过来喝了两碗五角的,肚子鼓的像个小锅。
徐三歪急眼了,一定要争这口气!于是大喊道:“我的豆腐脑儿从现在开始,白喝!不要钱!”
董老大一惊,稍迟疑了一下,有了!他从卖油条老汉那里把炸好的油条统收集一起,“给称一下,我全要了!”常言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他喊道:“父老乡亲们,喝我的豆腐脑儿一碗,赠给油条两根!全部免费!”他往边上一看,忽然见父亲从那边走来,灵机一动,接着说:“不只是白吃油条豆腐脑儿,还要喊爹!"马上盛了一碗,拿上油条过来说:“爹!坐下吃吧!"他爹本来是见别人说,自己的儿子在和别人斗气,生怕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刚赶过来,不想赶了个巧!
徐三歪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