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陈继业(建新),笔名:雨巷(藍調),双子座,独立诗人。
浙江省杭州市人。
1969届 杭州开元中学(6607班)毕业。
1983级 浙江电大经济类管理专业毕业。
长期从事外贸专业工作,曾担任多家省级外贸公司中层干部。
现任《雨巷文学》社长,《杭州鲁迅读书会》文学专栏创立人,认证编辑。
英国《英国文学》签约作家。

中国与日本之间学习西方的差异
作者:雨巷(藍調)- 杭州
很多年以前,日本一直把中国作为先生来学习、膜拜的;中国各方面都在日本之上,自然也是以先生自居的。19世纪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日本的门户,这两个国家都面临着民族的生存危机。在民族生存的危难之际,中国和日本在溃败之后,这两个国家都开始去反思、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法律以及国家治理诸方面等等。
我们今天要比较的是当时两国在学习西方上的政策、方法上差别。日本是把西方整个世界来作为研究对象的,用全方位考察的方式来进行,派出人数众多的行业精英、批次众多的考察团队去学习、去研究,从中去找出适合日本各方面发展的最好模式。中国学习西方是选择性的学习,派出考察的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官僚,并没有组织专业团队去做专业的考察。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日本学习西方的过程与推翻日本幕府统治、确立天皇体制是同步进行的。日本学习西方谋求自强,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涵成为各界民众批判幕府、倒幕运动的思想武器,这也是日本启蒙运动最初的开始。
中国虽然清王朝腐败不堪,但变革是在执政者容忍的限度内进行的。中国虽然有康梁的公车上诉,但民众参与面的深度与广度却远远没有日本倒幕运动演变成日本内战来的深刻;西方思想界的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更是凤毛麟角,改革者没有批判旧制度的思想武器。
同是学习西方,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列强,开始了对于邻国的侵略、扩张,而中国迅速被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日关系最后演变成:日本这个昔日中国的学生,终于与西方列强坐在了一起,共同参与了对于中国的瓜分。国运间的落差之大,令人唏嘘不已。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在描述这段历史过程,往往把帝国主义的侵略作为主线、作为改变中国命运的主要因素(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我认为这是不完整的,清王朝的腐败、残暴、无能才是最根本的因素。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学习西方的宗旨是谋求自强,本来是可以摆脱被侵略、被奴役、割地、赔款地位的。
今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可以清醒地看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历代统治者在学习西方这个问题上,始终拒绝世界文明。他们将西方文化视为洪水猛兽,致使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始终处在其初级阶段。由于中国人始终处在思想的荒漠中,没有现实批判的思想武器-民主与法制,因此愚昧与盲从成为了这些时代的代名词,也成就了独裁者。在这种状况下,中国落后于日本是必然的现象。
中国的历朝、历代执政者、至清王朝,他们学西方始终采用“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思想。其内涵为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中国都可以学习、利用,唯独治国体制不能改变,要恪守中国的旧体制,西学为旧体制服务;反对引进、接受西方现代政治经济学、政治伦理学以及国家制度层面上的改革。
100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重新来审视这个历史阶段会发现:
1.日本是把整个世界作为其研究目标的,他们一直试图超越它;
2.中国是把老百姓作为其研究目标的,使之成为人治下奴役的臣民。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国家都很执着,他们的目标始终都没有改变。不同的向西方学习的目标,自然有不同的结果。在这100多年来,日本始终走在发展的前面,尽管在二战中被美国人扔了两个原子弹,但日本的发展依然让世界瞩目,中国却始终落在这个昔日的学生后面追赶。
综上所述,我的感悟很深。这里至少有两点是值得去反思的:1. 我们学习西方有误区,根本的失误是把清王朝的治国政策、学习方法都全部承继了下来,把向西方学习、研究的方向搞错了;2. 我们要认真向日本学习,学习日本怎样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法律、工商管理、国家制度等方面的经验,特别要注重学习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如果我们能真正认识到自已的不足,中国的进步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2015年10月10日)
2023年11月26日


雨巷文学
责任编辑:陈继业
2023年11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