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长诗人陈必华《秋风茅屋撷草集》新书首发式在沪举办,张春新陈柏有袁世全等各界名流到会祝贺捧场
文:袁德礼摄:闲语

曾担任过上海闸北区住宅房地产局长的陈必华,7年前退休后竟然啃起诗词创作硬骨头,引起我极大的关注,受到教授诗人吴绍釚,袁世全,《浦江文学》杂志社总编陈柏有等点赞👍🏻

陈必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作家,他的新书《秋风茅屋撷草集》的首发式在11月22日上午十点在在火车头体育场举行。该活动由《浦江文学》杂志社总编陈柏有和《中国作家记者书画家协会群》群主袁德礼共同主持。许多各界名流都到场祝贺。我和陈必华相识已有四十年了,他曾担任过环卫局长和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的职务。

在15年前,陈必华曾邀请了全国首位盲童作家袁靓来为社区青少年和居委干部作《自强不息写人生》的报告会,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陈必华经常在《中国作家记者书画家协会群》和《一起奔向未来群》等群里发布他创作的古典诗词,而我也陆续读过他的作品,并在朋友圈和群里进行点评和转发。

陈必华以其优雅的古典诗词作品而闻名,他的诗词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的作品常常浸透着深邃的意境和情感。通过点评和转发他的作品,我与朋友们一起欣赏、分享并讨论这些美妙的诗词作品,也与陈必华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和互动关系。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潘幽燕当场急就诗一首,热烈祝贺陈必华新书出版。

七绝 癸卯小雪贺陈必华先生《秋风茅屋撷草集》发布座谈会
潘 幽 燕
小雪晴空柳絮飞,
暖冬凤宝韵增辉。
文坛荟萃畅谈涌,
撷草诗集聚玉瑰。
小注
柳絮飞:用"柳絮才高″之典故。
2023.11.22,沪上凤宝斋。

并献歌一曲《沁园春雪》将新书首发式推向新高潮。
我在首发式现场也急就一首诗以示祝贺
风吹秋草茅屋间,
诗人笔力蓄温暖。
必华新书横空出,
才情犹如秋叶飘乱。
打开书页感觉清新,
文字如诗心泛滥湍。
描绘自然芬芳景色,
品味浪漫阳光晚餐。
读来心境愈加宽广,
仿佛置身世外仙山。
借草合集诠释生命,
传递真情抒发感慨。
必华笔下意境深,
饱含着诗意的思想。
愿此书能长销万代,
引领文学新方向。

陈柏有,袁世全,陈永弟,佴盛进等文学界名流委办局领导先后上台发言祝贺🎉
曾和陈必华打过交道的上海铁路局长诗人张春新作了书面发言:

朵朵鲜花向阳开
一“秋风茅屋拮草集”读后
陈必华局长曾在闸北区工作,由于铁路局位于闸北区,每年春运为了保证上海站站前广场的安全畅通,当时我任铁路局副局长,负责客运工作,与闸北区副区长项伟民协商,共同成立了管委会,必华任办公室主任。我们在工作中常有交集。他是我的老同亊,老战友,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退休后,他步步高升,当上了闸北、静安合併后静安区的房管局局长。为了解决我们住宅小区老公房加装电梯,他曾带着随员亲自到我处开过会。他工作勤奋,认真負责,广受赞誉。但他爱好诗词却从未知晓,直到他退休后,参加“浦江文学”活动,並在刋物上发表诗词,才真正了解他的天赋和才能。前不久,他出了第一本诗集“浦江粼粼”,颇受好好评。今日又迎來了第二夲诗集“秋风茅屋撷草集”问世,可喜可贺!

拜读诗集,感慨颇多。有感而发,浅谈粗评,盼文友指正。
1)炽热的家国情怀
打开诗集第一頁,便是怀念伟大领袖毛泽东,接着是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是推倒三座大山新中国缔造者,历经坎坷,攻坚克难,艰苦卓绝的斗争可歌可泣,对老一辈创业者的热爱凝聚在诗行里,令人动容。如怀念伟大领袖毛泽东,首句就是“雄雞一唱天下红”,结尾句为“喜看故国莺歌舞,中华展袖舞长空”。怀念周总理的七律诗句为“海棠三月蕊丝长”,结尾句为“理国亊身躬尽瘁,为民众万古流芳”。对党中央领导的无限热爱,炽热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2)时代风云的花朵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与时俱进是当今的心态,作者在诗集中大处着眼,小处着墨,为我们展开了瑰丽的时代画卷。无论是“建党百年有感”还是”八一感怀”,无论是“教師节感悟”还是“贺中国空间站”,无论是“赞女排夺冠”还是“汶川地震”,无论是“贺世博会召开”,还是“沉痛悼念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心随着共和国的脉博而跳动。一组组生动的镜头,一幅幅壮丽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澎湃的激情关注着祖国的建设发展,经历着改革开放的风云变化。只有胸怀天下的诗人才能流露出如此真摯的情感,只有无限热爱党热爱人民的作家,才能表达出唤起读者共鸣的心声。

3)山山氷水寄深情
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在有生之年,踏遍了神州的山山水水,飽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悠久的历史人脉在他的笔下都有生动的反映。以“秋临杭州”为例,他写道:"钱江又涌六和楼,小院深寂一卷秋,飞雁剪裁霞彩晚,轻舟盪漾柳枝羞”。廖廖数笔,为我们展现了江南名城杭州的一幅风景画。又如六朝古都南京,新建了一座临江的阅江楼,作者满怀激情地写道:“石头迷梦换新楼,紫燕飞云,又红枫叶栖霞景,秦淮河里,桨影清流”。把南京古往今来的典故,潜移默化地溶解在诗句里,不流俗,不落套,立意创新。打开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诗词字句有限,内涵深远。作者深悟其道,果然诗情在诗外。

4)古诗词娴熟技巧和详尽注释
作者在这夲诗集里,除了几首新诗外,大部分足以古典诗词形式出现。五言、七绝、七律诗以“沁园春”、“满江红”等名目繁多的词牌出现。博古通今,云遊世界,纵横捭阖、收放自如。这表明了作者对古典诗词的强烈愛好与深厚造诣,並且下足了苦功。众所周知,古典诗词不但有押韵要求,且讲究意境。律诗讲究平仄对仗,夸张比喻、修辞用典。推敲字句,“为求一字稳,捻断三根须”。
我不知作者如何写诗词入门,也不知他为何如此执着,孜孜不倦达到这般境界。我相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作者在职期间,工作繁忙任务重,只能业余为之。退休之后,脑洞大开可以全身心投入。“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追求的根源”。作者驾轻就熟
写了这么多优秀的古典诗词,由衷表示赞叹和钦佩。

可贵的是,这夲诗词在付梓过程中,因诗词文字有限,为了使读者能深入地了解时代背景和现实状况,他几乎每篇诗词后面都有详尽的解释与说明。这就让读者进入了新天地,也为读者开辟了理解、联想的广泛空间由此,我们感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负责任的勇于担当。

一夲诗集,凝聚了作者长年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生有意义的纪念。欣慰、羡慕、赞叹之余,以一首小诗为淺谈粗评诗词画上一个句号。
诗曰:
“秋风茅屋”书名巧,
体恤民生涌心潮。
不忘初心铸诗篇,
牢记使命逞英豪。
先辈开辟光辉路,
喜看传承入云霄。
莫问追梦路途遥,
凯歌迎着红旗飘。
2023.11.22..

袁德礼简历:
袁德礼:1954年生于上海。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糸。40年來,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过上万篇各类作品。先后出版过《百位老总谈人生》《女儿袁靓》《记者写天下》《袁德礼小说散文集》等书稿,累计1600万文字。作者曾在建筑与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社、城市导报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德礼传媒(国企)法人。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