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余年前,你写过一篇随笔,对古城的文化巷、汉台巷和丁字街作了一番穿越,发表后竟然有人叫好,其实那只是写了一鳞半爪,没有多少细部的东西。这些年,你辗转行走,觉得仅就汉台巷和丁字街而言,那简直就是书风画意和茶味的流淌,用一句书面感觉的词来讲,就是书画茶韵竞氤氲。
从汉风古韵来看,最有吞吐量的恐怕就是汉台巷北口的古汉台侧门了。其实,往前追索十来年,古汉台的正门不在而今的东大街上,而在现在的东侧门,而汉台巷也不仅仅叫汉台巷,而被称为古汉台巷,这大门的变动和汉台巷称谓的“去古”化,可能让汉中历史博物馆更便于人行车行,也更加巍峨气派,但是此前的大门,还是更符合实际,因为那会儿只有窄巷没有东面的阔道,而那时一条古汉台巷也足够用了。想那刘邦,当年有汉中,有拜将坛,有饮马池,这个行宫也就让他知足。他的心思主要还在于驰骋天下,实现他君临天下的皇帝梦想,而这一条小小的汉台巷就可栖身。甚而,那刘邦后来成了大事,汉台巷是他当年进入古汉台常走的路径,后来的人去朝拜,要走皇道,这里也就更加幽秘而有意义,也能够唤起许多的联想。且看这古色古香的汉台侧门,台高门阔,古风和瑞气悠悠而来,当年的对联不知道是怎么写的,而今的对联也足够气势淋漓、笔墨酣畅。且看上联,“石门蕴辉跃出书坛摩崖宝,汉台有幸犹存历史无价珍”,而横额则干就用“古汉台”三字替代;无需细看落款,联想到你曾数次进入古汉台参观,对石门开凿的石破天惊,对栈道开通的大手笔,还有书法瑰宝的烁古震惊,都不无震惊。那两扇对称的红门,关闭着也是一种拱围,要是咿呀而开,则是古色古香的涌流。这里,你不用推敲古汉台里面的珍宝,那自有无数的高人在品读;你只需略略地掉头,看一看那条汉台巷和牵连的丁字街,就有着民间丰沛的书画蕴藏,那同样是博大悠远且幽深含香的。
许多年里,你无数次徜徉在这古街古巷的臂弯里,觉得你自己和不计其数的人,都如同坐在一条船儿当中,小船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你说不清楚,时候上了船,也难以记忆清楚,只隐约地记得,你在梦里和现实当中一不留神就上来了,有了在其中的探看和穿梭,也有了对这里的记忆。四十年前,你很青涩,假日里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从江南的乡野回水乡码头的家中,说是休假,主要还是想进城看两个地方,一个是新华书店,另一个就是汉台巷,还有丁字街。那个时候,这两条街已经很老了,像两个祖爷爷,你自己呢,则如同一个幼儿,睁着新奇的眼睛,探看风雨阳光中的一切。那些伸缩的飞檐,那些密集的电线,其间的飞鸟,还有这儿那儿的书画店,都古风扑面,散着悠悠的墨香。那时候你想,是古汉台使得这里的一房一屋、一巷一街有了神韵,是石门的瑰宝让这里的书画有了灵气;那么同时,这里的古街和古巷,这里的书画人和装裱店,又使得古汉台、汉台巷乃至于丁字街有年深月久的书画意蕴,它们像一缕缕老酒的气息,浓郁着古汉台的气息和氛围,营造着这里的不同凡响。古汉台是磁石,吸引着书画人,更吸引着包括你在内的许多人,前来沐浴古风,古色古香又反过来惠及子孙,让无数的后人洗涤俗气,变得清秀和空灵。记忆中这汉台巷和丁字街的一些人与事,都是神奇不已的。比如那个曾经当过政协副主席的黄先生,他的玉器店里除了玉器,其它的全是书画,有收藏的,更多的出自他自己的手笔,还有他那一肚子的故事,都是弥足珍贵的。他曾经半夜打电话给远在北京的弟弟,询问梁启超引用过多次的两句话之出处(源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并作为对当年对清华大学莘莘学子的勉励。在这里,还有一个墨疯子的传奇。此人是当年南郑县南海区海棠乡的人,自学成才,书法堪称一绝。他两次因故入狱,出来后在汉台巷开了家“墨疯子”书法装裱店,装裱名人的,自己也挥洒书法,一度很有名气;后来因为脑溢血突逝,实在有些遗憾。而像他这样的书法赤子可谓不少,都集散在汉台巷里,或者谋生,或者寄托着各自的书画梦想,成为彼时的一大亮点。在这里,还有一个从福建莆田来到汉中的画家林先生,因为绘画而来,又因为喜欢汉中的风景不再离去,即使每年春节回老家一阵,又会准时返汉。他由刀刻木雕画起步,如今的“刀通油画”已颇有神韵,开在汉台巷的店铺至今生意稳定,哪怕生意不那么好,此生他也发愿不离开汉台巷。林先生曾给你一幅“贝壳画”。玲珑生动,呼之欲出。而在丁字街里面,有不少预测风水的铺子,他们是高人,是熏染《易经》的灵异者,一条短街上,至少有十来家如此的店铺,起名字,侧吉日,或许也是对这个社会的一种弥补吧?大约十年前,你在丁字街的北口结识了一个白先生,他会掷铜钱测算吉凶,间或写诗,洋洋洒洒写了多年,据说出版了十来本古体诗集,你曾经以十元的价格买过一本行吟诗集。他对李白顶礼膜拜,对李白之外的诗人不爱么认可,这似乎也是他个人的权利吧?只是壮年早逝,没有把自己的命运把握好。这当中,日子的风雨聚散,汉台巷的书画,丁字街的书画与预测仍在继续,一路走到今天。
岁月悠悠来去,你行行复行行,仍然在这里打量和感受,一转眼到了耳顺之年。古汉台巷子北头的古玩摊贩不见了,他们好像约好一般地去了老东关街口发展,整个的小巷安静许多,一些餐馆的开办,特别是一家云南老茶馆的迁入,又让这里凭添书画茶韵。
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坐在那家刀通油画室。到处是完成和没有完成的油画,有助手在忙碌尾工,画师老林在一边喝茶,那个喊你进来的“微友”阿乙仍在笑着,老林和你聊几句觉得投缘,就拉开话匣子,说起自己在汉中这些年的情形,当然多为愉悦的事儿,你说起了莆田的街道和书店,他一笑说改日请你同游莆田,不管这是否能实现,想一想也很美。你觉得这个老林是把汉中的油菜花海和山水都“移”到了汉台巷与丁字街的深处,让这里顿时有天然的山水佳构,委实十分惬意;风吹过去,树叶飘然,你知道这是秋天的末尾,而季节也开始滑向初冬。
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站在一处装裱店里。主人不在,他的妻子兼助手正要收摊,还像是去年的年底,你刚刚从城西搬到城东,手头那幅陈忠实先生题写的散文集书名原件“穿越苍茫”竖幅已经在二十年的悬挂中褪色,还被孙子贪玩地斯去一角,你有些心痛。陈老已经去世五年,这一幅字也有了残疾,有些不忍。新家刚搬进去,就思量着去修补。女工匠说好价钱,于是你在年后托人去取货和付款。可不知怎样一来竟然忘记了店名。当茶人黛青帮着你去取字画的时候,盯对几次才找到店主。你赶紧在微信付款,搭眼一看,这幅字竟然完好如初,可见汉台巷字画装裱店的功夫。
不知怎样一来,你一次次坐在云南老茶馆里品茶。这个老茶馆起初不在汉台巷,而在城南的天汉大道与汉宁路南口。那会儿修路,到处不通畅,从税局出门就得翻越土堆。那年国地税合并,次年底你的一部诗集出版,是《山顶花开》;朋友帮忙联络并促成一次分享会,地点就在云南老茶馆,女主人黛青和她的老公郭亮热情承办。于是古城内外的诗友聚集一堂,为《山顶花开》壮行。那一天有香茶和点心,有诗韵和妙人,诵读诗篇,领略诗歌的美好,渐渐达到高潮,你为此还写过一首《云南老茶馆赋》长调。不久,可能是处于生意的考虑,云南老茶馆搬迁到汉台巷。大约半年之后你去,但见内部茶室古雅,一层和二层盘旋而上,有袖珍天井一处,瓦檐上有猫儿跳跃;天井一角有水滴声,还有空椅虚位以待。当然更佳处还是茶室。一处可以接待,楼上楼下;另一处为隔开的两间茶坊,不无优雅。在这里,你喝了好多次的茶,看黛青布茶,涓涓而流抑或滚滚而下,你不由得有些恍惚;与茶友闲聊论道,话诗说事,也很是不赖。尤其是好多次里,你和黛青的老公郭亮先生说话,他话不多,却读过不少书,据说还写过散文随笔,可从来不拿出来示人,只是言谈之中有着几分高古,那是属于雅士的风度,也有着几分透彻。若是一开心,他回去出自己收藏的书让你看,佛门的读物居多,还有一本《临沧》的地方文化读物,阿是他妻子的家乡,澜沧江边的一个好地方,亦令人遐思。他在这里和一些古玩好友见面,一把陶壶,一些碎磁片,三两古玩,都是你所懂的。可他们明白,一个是郭亮,一个是某医院的心脑血管科主任,一位则是享有盛誉的散文名家李先生。他们细细碎碎的说着话,李先生你没有在这里见过,但他的爱人张女士你见过,那是同样豁达而文雅的。这几年,云南老茶馆到底出入过多少的茶友与高人呢?你也同样不知道。那么,当你和朋友坐在这里的时候,古往今来的掌故,茶香和米酒的清香,就时常伴随着你了。在老茶馆的斜对面,有一家小小的菜馆,特色菜是米粉肉,还有剁椒烧鱼,都能够让你在品茶论道之后,有不错而实惠的午餐或晚餐,那是属于简朴的,也有着古城特有的茶韵食风。
大约是前年吧,你和几位古城的女诗友踏着夜色进来,在汉台巷与丁字街的交汇处,闪进云南老茶馆喝茶。之后是月色朦胧,你们仰望油沁沁的月亮,心思忽近忽远,像是进入一处孤岛。那个晚上,你写了不短的诗歌,表达着对这个街巷的意蕴。今年四月末,你和外地的几个诗人相约喝茶。还是老茶馆,还是米酒,纵横尽兴之后,一脚踏出,在汉台巷和丁字街,忽然觉得自己飘然而起,是要去云端,还是要去梦中?
如此,你对汉台巷和丁字街的细部加深了解,放眼过去,犹如沐浴在一抹抹不绝的的书画风中。
在天气好的日子,汉台巷和丁字街里面有陌生的男女。他们和她们是外地来到古城的游客,拎相机,摆姿势,在这里的老房子前拍照,也在一些书画店前留影。“十门灶”有他们的身影,“汉风堂”前有她们的倩影,两条街巷的交汇口有女郎斜斜地站立,久久不愿离去。从中午到傍晚,这里牵牵连连,走有一些晃悠着的身影,在吸纳什么,在储存什么,也像在追忆什么。
在如风似雨的日子,老巷里有些许的年轻人,在一步步探看,在一此次张望,也在一回回汲取着什么。他们是陕西理工大学的学生,艺术系的或者人文学院的学生;他们在实习,她们在完成课外的考察课题。其中当然不少有导师的点拨,有方向感,间或有一些感悟,那也是若有所思;有的三两结伴,想看看古建筑,想淘淘旧书,也想着吃一碗古巷对面的张明富面皮,还有的则说不定带着热恋的窃喜。至于那些对弈的棋人,也是观战的比下棋的人着急,吆五喝六,不无喧嚷。
这时候,中年人来来去去,老年人且走且停。那里面有你吗?那里面有她吗?可能都有。这当中,你看见“艺缘堂”和“记忆时光”的店面,嗅见“怀古堂”的古风,对着“聚古斋”和“天雅轩古玩”的幽深发愣;钟明善、徐玉泉题写的店名在熠熠闪光。“尊汉堂”龙飞凤舞,“汉宝堂”方正刚健,“杏林斋”也有着独特的风华。除此之外,汉台巷还有“巴黎白纯美容院”的休闲场所,乃至“极物”电玩场所,可谓古今交集,一片灿然。
那些日子,你一人独行,在丁字街徘徊。当然不仅仅为采风,而是左右贯通,感受并寻找着什么。你看见一个老年人照料中心在瓦檐深处,吞吐着某种消息;看见这一条“两汉三遗址”古街真容。界牌上镌刻着的“看见烟雨客、似是故人来”的句子牵连着若许的意绪,在流淌和聚散;看见“秦韵深深”的剧社在等候你的光顾;看见“山河易经堂”预测门扉似开又合,一些神秘的身影在里面闪现;“迷航人类收容中心”也在那儿虚位以待;一些等待着指点迷津的迷路人来了,又悄然地散开,是不是得到开示和点化?名为“三杯”的咖啡店,“唐三少面馆”也隐约开门待客,一片忙碌。那家“同治四年的张家老屋”也被政府挂牌予以保护,一个深巷里,一家清香火锅店早就开张,热浪翻滚!而在饮马池那边的巷口,一个古旧书店的小牌子挂出来,主人正忙着在给人找书;他不喜欢张扬,那么到了下午,就回收小牌,不再露面,一如这个老街,有些神龙见首不见尾,令人觉得不无神秘。这时候,“三叠茶”馆开业,“兰香书画装裱店”和“过云斋”静静地矗立左右,你走进去,同样是一片幽香……
(朱 军 2023,11,23,写讫于天音阁)

【作者简介】朱军,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汉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汉中市赤土岭文协微信官网首批驻站作家,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居汉中。已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和诗集等文学专集51郜,共1200万字。(西部公益资讯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