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在中国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产生了一大批享誉中外艺术界的华人艺术家,他们被尊为中国艺术的脊梁,他们给世界艺术带来一抹中国红,以耀眼夺目的成绩,再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书画教授的造诣和魅力。唐新江老师作为新时代艺术家在文化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是被全国广大文化者所认可和不可忽视的,值得每位文化学者赞赏和学习的艺术楷模榜样。
本期艺术家:唐新江


唐新江,先后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第四届中国画名家班。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画创作工作工作室主任、文旅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艺联合美术院执行院长、北京市政府文化资源委员会文创智库专家,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研究员、圣泉书院院长、中华雷锋志愿者艺委会主任、世界公益(共)经济组织(WPEO)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几千年扇面文化传统中,扇为善,劝人向善向真向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以象征意义的山水花鸟传播积善成德,厚德载物的美好品德,是历代收藏贵宠。这次国礼扇画用中国松竹梅岁寒三友、中国国花牡丹和瑞士火绒花、日内瓦市花百合花为题材,采用拟人象征手法,以墨彩写意艺术语言表达《文明共存》对话美好愿景:万物平等,和谐共生,开放包容,文明共存。


联合国副秘书长莫拉蒂诺斯、联合国艺术基金会主席车夫、联合艺术基金会总裁安东尼奥收藏国礼扇面合影

唐新江与世界公共经济组织主席车夫、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文明共存"对话合影

唐新江与世界公共经济主席、德国三十三届总理施罗德在"文明共存"对话合影。



纵观东西方艺术史,大自然向来是艺术家们钟爱的绘画题材。相比西方传统绘画多以再现客观自然为主,中国画则注重写意,追求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世界观和审美趣味。时至今日,东西方文明加速碰撞与交融,传统中国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即面对成熟固化的题材和古人的艺术高峰,后人可施展的空间似乎并不大。因此,能从古人的经典中汲取养分,为我所用,在自己的艺术实践道路上有所创新,摸索出一套成熟艺术语言的艺术家是很珍贵的,唐新江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观唐新江先生的山水画,一种静谧、空灵、安详、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浓厚的书卷气,在保留中国文人画笔墨情趣的同时,直抒己见反映了当代审美意趣,笔酣墨畅、设色素淡,品味高远。他的画有轻松、痛快之感,看似漫不经意,却处处追求精到,虽胸无成竹,但胸中却有丘壑,看似无法,却处处依法,所谓无法而法乃为致法是也,虽然随意,但不随便。画中国画,能得自由极可贵。自由乃性之使然,是艺术创作的致高境界。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心性才得以充分发挥,可谓心领神会,心手相应,随意生发,直抒胸意。山水,是造化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也是人类的孕育自身,并获得进化,成熟的生命摇篮。因此,在人类的文化史,作为自然象征的山水,便成为永恒讴歌的主题——在西方绘画中,是风景题材的不同手法表现,在中国绘画中,便是吟咏不尽的山水诗情,中国画中的山水题材,在水墨材质的范畴规定下,形成了特定 的美感品质和审美取向,形成了以水、墨、笔、线为特点的风格特点和美感表现。






唐新江先生以山水为主题,探索着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精神的共鸣。分析作品,我们发现画家是在承前启后与继往开来中寻找自己的艺术方向和艺术定位的,他的山水画分明体现出传统符号,笔墨的至深影响,特别是近现代大家黄宾虹的现代感与现代精神,是他的精神启示。唐新江先生对花鸟画也是情有独钟,我们能在他的作品中够感受到国画那磅礴大气的意境之美,从中欣赏到的不仅仅是国画对于我们现实的一种艺术上的升华,更加能够感觉到画家自身的人格魅力,这些融入画中,让绘画作品更加显现出十足的艺术价值。唐新江先生的国画花鸟,用笔灵动,线条飘逸俊朗,形象生动洒脱,有着名家的气质和风范。由理论而实践,由学人而书家,在唐新江先生这里,是先打好了人文境界的深厚底蕴,再借书法这一艺术形式,自然生发为现代学人之精神性的创造活动,也自然带有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之精神的深度,从而方能上溯源头,再造根性,在对传统书法之精义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再经由落于日常、归于修行式的笃诚实践之综合、发展、变异的过程,跨越传统程序,融会古今书理,渗化个在才情,默然而沛,厚积薄发,成为极具中国文化风神情趣而又饱含主体精神和艺术个性的现代书写。唐新江先生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坚持以自然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始终以清醒的艺术态度行走在天光云影的生活之中,他的刻苦与憨直,他的执着与创新,他的博古与单纯,以及他的日臻完美独特的笔墨个性语言,不断给中国画坛带来新鲜的感觉和活力!社会一直热切地关注着唐新江先生的绘画创作,更关注着他所寻求的艺术之路。他不只是一面旗帜、一位笔墨洒脱、用意挥如的画家,他还是一位不断地拓展自己艺术领域驰骋疆场的猛士,他还是一位具有宇宙意识家国情怀的不断拓展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新大地艺术的引领者践行者。






以心应物,展现别具一格的笔墨盛宴文/徐恩存(《中国美术》主编、著名艺术评论家)唐新江先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与求索探讨中,领悟到中国画的根本之处在于以心应物,艺术世界应在人格境界中得到凝练。对此,他长期笔耕不辍,求索不止,锤炼着自己的艺术。唐新江先生的中国画以山水见长,兼及花鸟,又以书法辅之,所以,在他那里“书画同源”与“以书入画”的理念得到了认同和较好的发挥,由此,他的作品获得了难得的形式意味与意象之美。重要的是,唐新江的中国画一向不拘泥于物象的三维空间表达,而是把物象在经过内心历炼之后,转化为“心象”,使之更具诗性的品质,画面洋溢着感性生动的生命精神气息,一切都体现出精神家园的特点,而“造境”正是在这其中得以完成。中国画以“造境”为宗旨,形成了它注重精神内涵的艺术特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好,“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好,都是为在有限之中表现无限,在局部之中展示整体,都是为把物象转化为心象,在写景、抒情之中,营造审美的精神境界。写意绘画,强调的是心性的率意、豁达,如此才能不拘泥真实,不为物性所羁绊,用笔用墨才能在虚实、有无、浓淡之中产生形式意味;唐新江作品用笔强调书写性,不拖沓、不拘谨、不滞不碍、爽快率意,颇具“烂熟于心、任意挥洒”的自信。仔细看去,唐新江似乎偏爱中锋用笔,在线、面、点的营造与相互关系的处理上格外用心,在写“景”中,提升出“情”的要素,最终统归于造境,展示出审美空间独特的气象,用以体现出“大我”之境。









硕果累累

田园物语

江村晤道

山呼松应

溪山品茗
编后语
唐新江老师的艺术作品,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既遵从传统的写实具象,又植入现代文化情感,立足于时代生活,以飞舞生命的力量,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图腾。那恣意伸展的翅膀,那灼热深远的思想,披月临风,惊涛回雪,正在铸造自己在这个时代的风骨,一幅作品,从视觉审美抵达精神世界,需要的是一个艺术家内在的修为、学识、素养,以及各方面的文化沉淀与积累。这也正是一个优秀的画家最好的财富,唐新江老师用他的艺术创作,让国内外的文化艺术界管窥当代中国艺术作品的时代神采,更深地欣赏和领悟中华绘画之美、之魅、之雄强和无穷意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