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知道“镇巴养生土菜”中的“瓤肘子”这道菜品是“镇巴第一名菜”,是笔者随同参加“寻味土菜·香逢镇巴——‘镇巴土菜’厨艺大赛”时,中共镇巴县委副书记、镇巴县人民政府县长贾晓伟看望杜西锋、徐长安、曹永胜、唐世根、毛朝军几位特邀元老和资深级烹饪大师评委,并与专家评委们深入交流时,贾晓伟县长提出“瓤肘子”是“镇巴第一名菜”的看法,得到专家评委们的高度认同。
同时也让我想起了2022年8月15日,由中共镇巴县委、镇巴县人民政府在西安曲江华美达广场酒店举办的“‘镇巴土菜’推介暨镇巴县农特产品展销大会”上,贾晓伟县长在致辞中说:“镇巴土菜”好在生态,可以吃出健康;“镇巴土菜”好在品质,可以吃出美味;“镇巴土菜”好在品相,可以吃出风情”。
色泽金红、香气扑鼻、味道爽滑、软糯不腻,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悠长的非遗美食“瓤肘子”,就是“镇巴土菜”最为典型的首席代表菜。
“瓤(ráng)肘子”——这道在当地早已成名的镇巴名菜,有个很形象的俗名叫“肉挨肉”,在镇巴名吃中占有重要位置。“瓤肘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镇巴百姓家中,它是逢年过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打硬菜、大菜,也是招待宾客的重磅招牌菜。当冒着热气的“瓤肘子”一端上餐桌,那扑鼻的香味四处弥漫,诱人垂涎三尺!宾客食后,更是香在舌尖,美在心窝,赞不绝口!从此,深扎味蕾深处,再也不能忘怀。
镇巴“瓤肘子”与许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陕西名菜一样,同样是一道有文化、有故事、有秘密的菜。在“寻味土菜·香逢镇巴——‘镇巴土菜’厨艺大赛”上,我十分高兴地再次见到了汉中市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镇巴县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镇巴翔龙山庄总经理王显德先生,他向我讲述了鲜为人知的镇巴“瓤肘子”的悠久历史渊源和颇有几分神秘感的故事。
王显德会长开言道:说来话长,猪肘子是猪的手膀子,我们本地人称“猪膀”或“猪膀子”。我们当地人还把“瓤肘子”简写成“让肘子”。我认为还是写成“瓤肘子”为好,方能显示其文化内涵和菜品实质。提起“瓤肘子”的由来,还得从东汉末年说起。当年名将张飞从汉中经西乡奔向镇巴作战,途经栓马岭、捞旗河、晒旗坝,转战鹿子坝小歇时,住在当时富甲一方的程员外家里,程员外便用猪膀子招待他。作为武将出身,身材魁梧、性格粗犷的张飞,把一大罐子猪膀吃得精光后说:“再煮,俺还要食”。程员外忍住心里的不爽,便又去将留下没有剁的一个猪膀子煮熟端上,殊不知张飞拿起猪膀子又啃了一个精光。程员外看到张飞如此能吃,一定是员猛将,将来必能平定镇巴,心里的不爽,当即消失。为了使张飞能在行军途中吃上猪膀子,程员外便想出了将猪膀子去骨,肥瘦分离,制成半成品后,便于携带。

王会长稍作停顿后继续叙述说:经过上千年时光的磨砺,程员外家族对“瓤肘子”不断改良,并在民间流传至今。现在镇巴人对“瓤肘子”的烹制,更加精细化。首先,是选材,要挑选优质猪膀。猪膀就是你们西安人说的“猪肘子”。
第二,是制作“瓤肘子”有三大要点:一是调味,二是压胚,三是刀工切不对,一切努力都白费。但制作瓤肘子的关键环节是刀工,将猪膀的皮和瘦肉分开制作,下刀及制作过程并非一般厨师能够完成。提起制作“瓤肘子”的刀工,就得说说镇巴泾洋街道办鹿子坝村的一户程氏人家。该村近四千人口,程氏族姓占90%,程员外的后代程文兵便是其中之一。年近60的程文兵,带着他的侄孙程君美和侄孙女媳吴名华将镇巴“瓤肘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创新。就是将猪膀洗净,烧皮,烧至淡黄色,削皮,削皮要求厚薄均匀,将皮变成胚子,然后切胚,胚子切好后,关键的环节就是将胚子的皮内切成菱形。程文兵为了将祖先程员外的“瓤肘子”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从小就带着程君美和吴名华跟着学习,并说:“上阵还需父子兵,打断骨头连着筋,菜刀需要爷孙提,菱形瓤子连着皮。

第三、制作馅子及压胚。馅子的主要材料是猪膀的瘦肉及夹缝肉,腌制后用刀剁细,加入大葱、生姜、鸡蛋清、盐、淀粉、料酒及少量调料一起,并搅拌均匀后,将搅拌均匀的馅子涂抹在胚子上压胚。如果压不好胚,会导致皮馅分离。说起程文兵带的两个徒弟十多年了,可在压胚的环节上,他不敢有半点儿的懈怠和马虎,都是他亲自动手。
第三,笼蒸和上色油炸。胚子压好后,上笼大约蒸20分钟左右取出,待自然降温至37度左右,将蜂蜜糖汁涂抹在胚子的表面,涂抹胚子对蜂蜜糖汁的要求质量很高,必须要镇巴当地老百姓采集的正宗土蜂蜜,这个过程主要是上色。正宗土蜂蜜糖汁涂在胚子上,胚子表面吸收蜂蜜糖汁后呈棕红色,一是感观,二是胚子吸收蜂蜜糖汁后,肉皮松软细嫩。蜂蜜糖汁涂上后,将胚子放入烧至7成熟的油锅里,待胚子变成橙红色即可捞出。当然这只是完成了半成品的工序。当年程员外就是拿着这样的“瓤肘子”(胚子)送给张飞。张飞果然勇武过人,所向披靡,为刘备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恐怕也有“瓤肘子”(胚子)的一份功效也。
第四,垫底笼蒸。镇巴人现在制作和食用“瓤肘子”更加讲究,将胚子切成长方形小块,将土巴碗的碗底,垫上土豆丁或岩豆,然后将“瓤肘子”装在碗里,上笼蒸熟,浇汁。一道色、香、味、形全优的“镇巴第一名菜”——“瓤肘子”便大功告成。“瓤肘子”也成为镇巴养生土菜“蒸碗礼盒”中的“龙头菜”。
在此要特地说两句,“镇巴瓤肘子制作技艺”被汉中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今年4月11日,镇巴县经济贸易局还专门举办了“镇巴非遗美食瓤肘子烹饪技艺技能大赛”。王显德会长讲述的历史故事和披露的“秘密”,让笔者对镇巴非遗美食“瓤肘子”有了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尤其这次在下榻的镇巴绿叶大酒店和“寻味土菜·香逢镇巴——‘镇巴土菜’厨艺大赛”上,再次品鉴了“瓤肘子”等镇巴养生土菜后,我对香在舌尖、美在心窝的“镇巴第一名菜”,更为痴迷,更加深情难忘了。
在中共镇巴县委、县政府举办“寻味土菜·香逢镇巴——‘镇巴土菜’厨艺大赛”的民歌广场“巴山乐事集”展售台上,大赛专家评委和我看到了镇巴翔龙山庄出品的“镇巴土菜”——“蒸碗礼盒”其中有:瓤肘子、黑猪粉蒸肉、蒸烧白肉、鸡蛋卷共4个品种,西安旱莲餐饮(交大店)同时售卖(158元1套/手机13891683588)。均用镇巴本地食材和传统工艺烹制而成。镇巴土菜的鲜明地域风味特点,蕴含其中,深受顾客喜爱。镇巴翔龙山庄位于镇巴县泾洋街道办鹿子坝村,主要经营镇巴土菜,其中镇巴蒸碗的瓤肘子、黑猪粉蒸肉、蒸烧白肉、鸡蛋卷最为盛名。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菜品过硬,在全县瓤肘子比赛中获得银奖,在前几天美食大赛中获得银奖,在汉中举行的厨艺大赛中,该山庄吴名华大厨获得“优秀厨师奖”等荣誉称号。翔龙山庄被镇巴县列为“镇巴土菜示范点”,被汉中市列为“汉家菜示范店”。翔龙山庄所创的“三转弯”宴席,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宴席。同时,翔龙山庄有各类菜品文化展示和历史典故,有红军餐体验馆,驻有镇巴土菜短视频拍摄基地,驻有镇巴土菜文化展示馆,有大型停车场等。
享有“民歌之乡、红军之乡、苗民之乡”美誉的山水镇巴,欢迎天下有“食”之士,前来品尝土菜、休闲度假、研学旅游,探寻鲜为天下人知的“镇巴养生土菜”及“镇巴第一名菜”香在舌尖、美在心窝的“秘密”……(平台编辑:刘波)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中转载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归该权利人所有。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Choiceness of Shaanxi Delicacy
图片来源 | 田建国 镇巴发布
如需转载本文 请后台联系告知
法律顾问 | 刘陆训团队 | 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
指导单位: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陕西省食品协会、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陕西旅游住宿业协会、西安旅游协会、北京陕菜协会联合运营:陕西省面食产业发展促进会、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陕菜学院、陕菜研究院、陕菜供应链研发中心、陕菜文化研究会战略合作:红餐网、成都海名会展有限公司、陕西广播电视台《好管家》栏目、成都餐饮同业公会、中国精品酒店联盟、长三角紅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合作媒体: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网络大V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