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里的两晋王朝
作者:朱双顶
历史在司马氏手中又走向了统一,然而,谁成想这还是昙花一现。统一后的西晋王朝,只经历了司马炎、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四帝,运行了短暂的52年,其中还有16年是处于“八王之乱”中,就走向了灭亡。中国从此又步入分裂状态,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15个割剧政权,连同西南地区氐族建立的成汉,形成了这十六国与东晋偏安政权的长期对峙。难道善于玩弄权术、长于后发制人的司马家族,就无长远眼光而置西晋王朝于短命之途、置东晋王朝于偏安一方之中而不顾?如果真是这样看待两晋王朝,那还真是怨屈了司马家族。司马王朝所犯的过错,一语以概之就是南辕北辙,只是一个高级版的而已。是这样的吗?
寓言中的南辕北辙故事,是由季梁说给魏安厘王听的。战国时的魏国到了魏安厘王时,已经是受到秦国入侵的威胁了,而不知好歹的魏安厘王此时却要去攻打与之相邻、曾共同抗秦的赵国国都邯郸。正是在无人可谏的情况下,魏国大臣季梁给魏安厘王讲了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以劝谏魏安厘王放弃这个打算。
季梁说:我今天在回来的路上看见一个人,正朝着北方赶他的车,告诉我说:“我要到楚国去。”我说:“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赶车往北方走呢?”这人却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不愁到不了楚国。”我提醒他:“楚国在南方,这样走会离楚国越来越远的。”这人指指自己的行李说:“我带的路费、干粮很多,能用好多天,路远不要紧。“我着急地说:“你走错了方向,这样走你到不了楚国的。”那人很自信地说:“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好,不用担心。”我只好无奈地劝道:“这几样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南辕北辙的故事,终使魏安厘王于梦中惊醒而止战。南辕北辙就这样以成语的方式流传下来,以警示糊涂的当事人。
两晋中的南辕北辙故事,则是由司马氏皇帝做给后人看的。历史走到司马炎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与多年积累的基业,就没了其祖父司马懿、其父司马昭那样的顾忌,毫不客气地废掉了魏元帝曹奂,而自己做上了皇帝,是为晋武帝,建立了西晋王朝,定都于洛阳,这是公元265年的事。他继父亲司马昭灭掉蜀汉后,又一举灭掉东吴,使华夏再度一统天下。统一后的晋武帝当然是踌躇满志,誓要将晋王朝长期稳固传下去,不想重蹈曹魏只传位44年的覆辙。他吸取了曹魏皇权太弱而致灭亡的教训,大封自己的子侄兄弟做王,并让他们出任地方都督,使诸王既有了行政权力,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诸王由此而掌控了封国的军队大政,也确有了像众星拱月一样来护卫皇室的能力。
晋武帝完成了分封宗室诸王的政治计划,自以为高人一筹,认为司马氏的统治由此走向长期稳固。这是典型的南辕北辙之为,重蹈汉时“七王之乱”覆辙,是种下了王朝灭亡之祸根。拥有军政大权的诸王怎能够安心于现状呢?随着势力的扩张,野心也就变得越来越大,皇位竟然成了他们各自觊觎的共同目标。而愚人司马衷的继位,则是这场皇位之争大战爆发的导火索,引起了“八王之乱”,西晋王朝也就事与愿违地加速走向了灭亡之途。
世间不如意的事,大概是谁也躲不过的,司马氏家族虽贵为皇室,也难逃如此。靠玩弄权术而得天下的司马氏,立国一代,到了司马衷时,虽贵为太子,却是什么都不懂的白痴一个,在皇宫的御花园游玩面对池塘的蛙鸣,竟有“青蛙是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之笑话,对百姓为何饿死更是有“为什么不叫他们多吃点肉粥”之蠢问。就是这样白痴之人,竟然被贾妃骗过,得以顺利继位为晋惠帝。而白痴的皇帝,又哪里能管得了朝政大事,闹出的只能是一个又一个的笑话而已。白痴皇帝尽管不断地闹出笑话,可也不会闹出大的危害,但配上了权力欲极强的贾后,就闯下了塌天之祸了。
正是贾南风皇后的疯狂作为,而引发了“八王之乱”。贾后为了掌握朝政大权,毫不手软,采取滥杀无辜、诛灭异己的办法,巩固晋惠帝的统治地位。她连晋惠帝的辅政大臣、太傅杨骏也不放过。诛杀杨骏之后,她任用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灌共同辅政而听命于己。即使这样,她仍不满意,为把朝政大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又导演了一场大戏,利用楚王司马玮与司马亮之间存有矛盾,矫诏派司马玮去杀了司马亮和卫灌,然后又以“擅杀”罪名,诛杀了司马玮。从此,她得以大权独揽,将朝廷完全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大肆委用亲信、党羽,派他们担任重要官职,晋惠帝完全成为她任意摆布的一个傀儡。就是这样,她还是不满足,为了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朝政的目的,以身怀六甲为诈,好长时期深居内宫,不见外人,暗地里把妹夫韩寿之子韩慰祖收养起来,阴谋废掉太子,而以她所收养子代立。
贾后的“暴戾”和“专制天下”,以及废黜太子的奸谋,终于引起司马氏宗室诸王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于是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孙秀等人想趁机废除贾后。贾后探知有人打着拥护太子的旗号,想废掉她时,很是害怕,就借口太子谋反,杀死太子,以绝众望。但结果是适得其反,终于激起了宗室诸王的反抗,梁王司马彤、赵王司马伦等率兵入宫,废贾后为庶人,诛杀了贾后的党羽数十人,后又将贾后杀死。司马伦更是得寸进尺,趁机废除晋惠帝,自己称了帝。这又引起了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的大为不满,他们联手攻杀了司马伦。之后,司马冏进入洛阳又大权独揽,再被长沙王司马乂攻杀。自此,每当一王得手独揽大权后,即被他王联手攻击,王室兄弟之间继续发生相互残杀,最后是东海王司马越不顾君臣及人伦大义,烧死司马乂,杀死晋惠帝和司马颖、司马颙,立司马炽做皇帝,是为晋怀帝。
由贾南风皇后的干政导致的“八王之乱”,终结了晋武帝的痴想。长达16年的争位乱局,以8王之中死了7个而结束,这大大削弱了西晋王朝的力量,使西晋“宗室日衰”,晋武帝当初的分封诸王以图稳固晋王朝的痴想,就这样走向日薄西山之中。十多年持久的内乱,更是造成了几十万人的死亡,上百万人的流离失所,不仅使王室势微,也让国力大大损耗。更为要命的是促使内迁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羌等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最终促成了匈奴贵族刘渊于公元308年在平阳称帝,在中原建立起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汉赵王朝,敲响了西晋王朝的丧钟。其子刘聪继位之后,先是攻破西晋都城洛阳,毁掉一座百年之建名城,并将晋怀帝司马炽毒死;接着又攻破长安,迫使晋愍帝司马邺投降,受尽屈辱后也被毒死。一个统一的西晋王朝,终被匈奴汉主刘渊所灭于公元316年,中国北方从此又走向分裂。西晋王朝现实版的南辕北辙,就这样以覆灭终局,一声叹息,历史又奔腾向前。
而此后的晋王朝,得益于琅琊王司马睿的奋力作为,尚得一脉相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是为晋元帝。而此时统辖地区仅以南方为限了,成了残缺的半壁江山,与北方先后建立的16国,形成了长期对峙的局面。而此时的东晋王朝并不稳固,刚立国的晋元帝,初到建康的他,并未得到江南的一些大士族地主的认可,不得不依靠贵族名士王导与王敦的鼎力相助,这才拉扰上了江南的士族大户,吸引了北方的人才,他的地位这才日渐巩固下来。
所以,晋元帝一上位,就特别器重王导与王敦兄弟俩。他封王导担任尚书,掌管朝内的大权,让王敦总管军事,把王家的子弟都封了重要官职。当时民间就流传出“王与马,共天下”之说,意思为东晋的木权,由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竟然还将王姓排在司马氏之前,可见当时王家在朝廷的权重程度。也因此,东晋王朝从立朝开始就埋下了另一个走向灭亡的南辕北辙之祸根:本想靠他人稳固江山,却因臣重君轻而危机四伏。
从此,偏安一隅的东晋王朝又走向了飘摇欲坠之途,越是依赖外臣越是不得安宁,如同南辕北辙中的赶车人,越是努力越向远。先是王敦不将晋元帝放在眼里,是骄横任为,带兵攻进建康,枉杀一批反对他的大臣;到了晋明帝时,再次攻打建康,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病死,王朝这才暂消歇一口气。但接着就是桓温专权,身为宰相,又兼荆扬二州刺史,尽揽东晋大权,竟然有了“男子汉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也应当遗臭万年”的非分之想,学起西汉霍光来,废立皇帝,任意作为,带兵闹入建康,废晋废帝司马奕,立晋简文帝司马昱,本指望以禅让的方式取而代之,却受到侍中王坦之、吏部尚书谢安的尽力阻挡而作罢,最后病死退兵途中,晋室才渡过一劫得以安宁。
风雨飘摇中的东晋王朝,在谢安东山再起后,于公元383年在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取得以少胜多的大捷,这才得以苟延残喘下来。但是,刚稳定下来的孝武帝司马曜,又是投鼠忌器,对谢安开始猜忌,担心起谢氏功劳太大而像桓温一样专权。于是千方百计将谢安排挤出建康,不久病逝,东晋王朝又迎来了桓玄之乱。桓玄为桓温之子,桓温病死后,他就接收了父亲的势力,继承了其父的叛志,可谓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乘着白痴晋安帝司马德宗新帝继位,朝政不稳之机,领兵攻入建康,最后成功谋朝篡位,建立了桓楚政权。他命人写好禅位诏书,逼迫名义上的晋安帝抄写而篡位,后来被刘裕等率军攻打,战败而去世,叛乱终被平息。可一波平息一波又乱,处处依靠权臣的东晋皇室,最终还是逃脱不出被权臣所灭的命运。
桓玄之乱平定之后,也就是公元405年,晋安帝怀着惴惴不安之心回到了国都建康,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平叛有功之臣。春风得意的刘裕,被任命为都督扬、荆、徐等16州军事,成为了权倾天下的封疆大吏。谁成想刘裕的野心,比起桓玄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掌握朝政大权后,便起了取代晋安帝之念,派人将晋安帝活活勒死,立了个傀儡晋恭帝司马德文还不满足,于公元420年,仿照桓玄之做法,迫使晋恭帝禅位,自己登上了皇位,建立宋国,是为宋武帝,开启南北朝时代。历时104年,共11帝的东晋王朝一去不复返。
晋王朝前后历经西东两个时代,共计156年,以走进统一开始立国,到迈向分裂终结。统治者本想分封诸王以图稳图长,却招致西晋的覆灭;本想依靠权臣而图固图强,却招致东晋的终结。他们千方百计地谋化长远,走了不同的路径,竟然还是回到相同的南辕北辙的老路上,始终也摆脱不了王朝的宿命,这或许是家天下的必然结局。靠山山倒,靠水水淹,家天下的王朝里,皇位加皇权实在是诱惑太大,是很难抵抗得了他人的觊觎的,一有机会,自然是众狗争骨,没有机也要创造机会,生事颠覆,南辕北辙的故事就这样层出不穷地发生了。而这恰换得王朝的更替,腐朽的终被新兴的所替代,反而推动了历史的向前,只是亡,百姓苦,兴,也是百姓苦,这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现实写照。
2023.7.28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中国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浸淫书海,不时写点感悟,先后在微号公众号多家文学网站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诗歌数百篇首、上百万字,推出读史札记《大江东去》与《长河拾贝》、文化杂谈《随感叨絮》与《名作墨香》、散文随笔《找寻花鸟》与《我读〈诗经〉》、诗歌集《走向胜利》与《感悟时代》等八部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