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文物部门一年多的考古发掘,清理大面积的唐宋时期夯土台基,基本清理出宫城正殿的历史沿改与演变脉络。隋唐洛阳城宫城中心区保护区域为:北至唐宫路以北30米,南至中州中路,西至定鼎北路,东至原印刷厂东墙,占地约145亩。
据文献资料载:宫城、正殿、明堂、遗址即位于此。该区域内还有贞观殿、徽猷殿,东西廊等基址,宫殿所在宫院诸多附属建筑遗址。
史书记载:明堂是武则天在洛阳主要宫殿,乾元殿址附会古代明堂制度而建造的殿堂。始建于公元688年,供布政、祭祀、受贺、餮宴、讲学辨论之用。是唐代著名建筑物,毁于一场大火。
明堂方300尺,为多边形,圆顶,高294尺,分3层。下层布政,中层祭祀,上层圆顶亭子,上立高1丈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縯漆瓦。明堂上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桩作为斗拱梁架依附的主干。
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设计和施工能力,是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

隋唐大遗址保护,新建明堂高21.18米,总宽度105米。外观为3导台基层层收分,上为八角攒尖屋顶,东西南北各有3列台阶,顶层每面有3组大门,建筑总面积9547.7平方米,共分2层。新明堂的建设设计中,用了大量的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技术。
明堂的建筑风格,要与公园其它不同时期的遗址融为一体。因武则天时期是洛阳城地位最显赫时期,最宏伟时期。所以对其建筑遗址,明堂、天堂采用起体量,建筑的形式进行保护和展示。对隋代的乾阳殿、东西廊等则采用带有隋代纹样的地面硬质铺装,予以模拟保护展示。对宋代太极殿、太极门、东西廊等采取地面绿化的模拟展示。
隋唐洛阳城宫城中心区考古发掘结束后,要在遗址上建隋唐洛阳城宫城中心遗址公园,展示该区的文物遗迹。并建设隋唐洛阳城宫城正南门、应天门和周边地区的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努力把隋唐洛阳城宫城区遗址,建成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洛阳遗址保护公园。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