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札记 (小说)
季志林
七、九号半 灵魂拷问
下午四时右右,轨道车在一个没有车站的地方停下来,张力神色凝重地说:“九号半到了,咱们下去看看吧!”
九号半是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所在地,以前没有地名,因为处于九号与十号场区之间,也不知是谁最先将这里称作九号半。时间一长反而叫顺了。在航天城采访期间我常听到一些老同志说“大不了就去九号半”这句话,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知道了这个地方是烈士陵园,那么这句话也许反映了东风人对待生死苦乐的一种态度。由此我对这个神秘的地方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我向张力说出这个想法时,他点点头说:“也好,到那个地方去看看,你会更全面地了解东风人。不过我得安排一下,不能空手去。”没想到陵园离铁路这么近。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静静地躺在大漠之中,四周是以白杨和榆树为主的防风林带,进入陵园的道路两侧为郁郁葱葱的松柏,所有树木如同守陵的士兵一样,整齐,庄严,肃穆。简朴的陵园大门上方悬挂着开国上将张爱萍亲笔所书“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的匾牌。
张力是个有心人,他已提前让两名战士送来花篮在陵园等着我们。
我们首先向聂荣臻元帅墓敬献花篮,他是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战争年代戎马倥偬,建国后则挑起了发展“两弹一星”的重任,在当时国家还很困难的岁月里,聂帅克服千难万苦,硬是打拼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国防科技队伍,他曾经多次亲临发射阵地坐镇指挥,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诸多第一,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奉献出毕生心血。聂帅去世后,家人遵从他老人家遗愿,把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戈壁滩,他要永远陪着这支航天大军为建设强大的国防而奋斗!
聂帅身后,是一排又一排整齐的军阵,这里长眠着七百多名为国防科技事业光荣献身的英烈,有将军也有士兵,有科学家也有普通工人,有年长一些的老同志也有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都曾有过风华正茂的美好青春,有的在重要岗位上肩挑大梁,有的则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士兵,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串串动人的故事。他们中的许多人原本也有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机会,然而他们却选择了这崇高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在这里,奉献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存在,在这块土地上长眠着的是一个英雄群体,他们以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实践了为航天事业不惜“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铮铮誓言。这种以身报国的精神是何等的难得,何等的高尚!
我们默默的站在英烈墓前,向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致哀,此时,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而我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
这些英烈们长眠大漠为了谁?(完)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巜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