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莫言文学获诺贝尔奖后,遭遇国内众多网友的批评与指责。对此,山东商报采访了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希望从专业文学人的眼里,深层次地了解莫言。余秋雨,作为当代非常有分量的一位大作家,性格比较刚直,曾经强烈谴责丑书之风,并建议书协清理门户。
对于莫言的评价,余秋雨同样也不委婉。归纳起来,有四大点。
第一,他肯定了莫言获诺贝尔奖是可喜可贺的事,为中国现代文学争了光。因为在世界上,都是只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厉害,现代文化并没有多少地位,莫言的出头无疑值得赞佩。
第二,莫言并不能代表中国人,就像古代某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一样,也不能代表中华文化。所以,不要把莫言的代表性扩大。
第三,余秋雨举例贾平凹、莫言、余华等,认为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值得一看。又说文学是很风格化的东西,不要因为不喜欢就骂,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喜欢的东西存在。
第四,莫言因为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所以关注度很高,被很多人带着显微镜观察并不奇怪,以后获奖的多了,就不会这样了。
从总体上看,余秋雨先生对莫言的评价,不偏不倚,做到了实事求是,同时也劝慰了广大网友学会包容。
旁边的另一位中国思想文化史学者刘梦溪,则直言,莫言的作品没有在现实问题上妥协,他的坚持和追寻越来越有深度,他的作品是有精神力量的。他随之还提醒大家,莫言只是一位文学家而已,没有必要在他身上强加太多的东西,“从莫言的作品中,我既看到了人性的挣扎,也看到了人性的庄严”,他最后说。
余秋雨风光无限的时候,莫言相对来说还没有什么知名度。余秋雨的发力点与莫言有所不同,集中在了散文上。余秋雨文风质朴,大有唐宋八大家遗风。近现代中国散文大家有不少,比如朱自清、茅盾、巴金等名家,都有着自己浓厚的个人风格。不得不说的是,改革开放后的散文创作,出现了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老将们垂垂老矣,新秀们还未形成气候。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余秋雨散文异军突起,拿出了一系列叫好也叫做的散文作品。
尽管余秋雨的人品饱受争议,可是在散文上的造诣当属名家。他的《千年一叹》《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散文集,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又有自己的个人见解,体现了新时期文化学者对传统文化的焦虑。值得一提的是,余秋雨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呆在象牙塔里,而是拿出了苦行僧的精神,用脚与心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有网友将余秋雨与鲁迅相媲美,看起来肉麻,在笔者看来也未尝不可。与余秋雨不同的是,莫言的成名,一般是因为自身功夫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借助于张艺谋,凭借《红高粱》一战成名。
那么对于二人给予莫言的评价,你是否赞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