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锯琴名家一枝花 珍贵资料捐国家
文/老革
2023年11月24日上午九点五十八分,亚洲锯琴文化使者、锯琴、软弓胡两个国际金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非遗总部锯琴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吉林省名人研究会非遗乐器委员会主席、吉林、磐石两市锯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林生,收到来自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盖章的《收藏证书》,上写:“收到梁林生等三人第四次捐赠评剧资料共220件”。

从国庆节前夕第一次捐赠到目前第四次捐赠历时两个月时间。
梁林生捐赠的资料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含金量高。有评剧皇后新凤霞、著名评剧作曲家贺飞等大师亲笔签名和通信,还有合影等。

二、涵盖了梁林生前半生从事评剧艺术各个阶段留存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如:1981年整理的评剧常用过门513例。从1到7每个音符都有几十例常用过门,40年过去了,至今看来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截至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本如此专业的书籍。

三、第一手齐全资料,年月日详实。以他在磐石评剧团任乐队二胡伴奏员实际工作情况为主线。有他伴奏用过的《小女婿》等曲谱共64本。整理评剧资料两本,工作日记六本,记录了他从1978年考取评剧团后的工作学习和去北京中国评剧院进修等。

其中,参加吉林省首届评剧音乐座谈会,是他提高评剧理论的转折点。座谈会会议了满满八大本。比较有新闻价值的是,早年吉林省四平市评剧创作曲目已经用三拍子谱曲了。这在我国评剧历史上绝对是首创。

(注:梁林生和中国评剧院新凤霞琴师徐文华(曾演奏评剧《花为媒》一举成名)及我国评剧著名作曲家贺飞(作曲评剧《金沙江畔一举成名)在一起合影。后排梁林生,前排左 1、贺飞 2 、徐文华。)

当年参会时,梁林生23岁是年龄最小的,大会安排梁林生负责照顾评剧音乐家贺飞老师,这才有了后来,贺飞老师亲自和中国评剧院领导联系,邀请梁林生去北京中国评剧院拜新凤霞琴师徐文华为师学习板胡伴奏。
让专家组感动的是梁林生把自己练习用过的数十根琴弓和乐器等也捐了出来。看着那些练坏的琴弓,记录了梁林生刻苦练琴的痕迹,他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身影跃然纸上。才有了今天的艺术成就。


四、梁林生调入磐石电视台工作后,写的文学作品《妈妈的戏匣子》、《在新凤霞家做客》,论文《用锯齿演奏音乐引起的思考》等文章,都与评剧有缘。
(注:梁林生在中国二胡大师《战马奔腾》曲作者陈耀星家中,演奏他自己创作的二胡曲目《快乐的打工人》。)
此外,他还收集了大量与评剧有关的各类书籍几十本,有磐石史志,磐石音乐志等,都记录了磐石评剧团发展的历史。
2016年梁林生曾经去滦南评剧博物馆参观并去成兆才故居学习。他把成兆才重孙女成秀琴和他家乡评剧团团长金茂普亲笔签名,还有梁林生去北京市场锻炼时,在王府井琴行打工时评剧票友签字留念。
五、2004年磐石市委组织部派梁林生去北京拜中国锯琴学会会长王彭年为师学习锯琴。一开始尝试用锯琴演奏评剧,经过多年苦练,2016年在上海首届中国锯琴艺术节上,以一首评剧《刘巧儿》那段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采桑叶”,一炮走红。
(注: 梁林生和中国锯琴学会会长恩师王彭年合影,右一为王彭年。)
结束了我国锯琴不能演奏评剧的历史,填补了业内空白。之后,他又继续攻克难关,用锯齿演奏评剧等十首乐曲,于2020年在凤凰网络举办了知青春晚锯琴(齿琴)独奏音乐会,获得圆满成功,《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从梁林生捐赠资料的脉络来看,诠释了评剧在吉林省发展的详细历史。
专家组表示,梁林生老师捐赠的资料价值高又极其珍贵。如:梁林生在地摊收集的早在五十年代发表在歌曲小册子里的我国著名评剧作曲家贺飞老师的《金沙江畔》,这可能是目前国内最早发表评剧唱段的老歌本。
(注: 梁林生著有《在逆境中实现音乐梦》一书由文艺出版社出版)
据了解,目前中国评剧博物馆正在布置展厅,梁林生老师的这些资料和照片,都将在这里向世人展出。在河北省滦南县正在建设中的中国评剧博物馆,将在明年举办开馆仪式。我们将拭目以待!

编辑、整理、制作:老革
作者简介:张文革(笔名老革)、老三届知青。
虽已到古稀之年,但始终不渝地酷爱文学。闲暇时也爱回忆陈年旧事,经常坐在电脑桌前,装模作样地写写回忆录、小说。偶尔在报刊或杂志上也会出现自己的名字。
人生宗旨:在文字里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安度晚年!
现为:长春市朝阳区作家协会、长春作家协会、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