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宁县的山,基本上是以洛河为界,洛河以北是崤山山区,洛河以南是熊耳山区,绵延百里,多野果。

靠山吃山,敬山爱山。每年国庆节前后是山区的野生毛栗子(茅栗、野生板栗)成熟的季节,洛宁山区的老百姓会上山拾毛栗子,自己食用或换钱补贴家用。
拾毛栗子人是很辛苦的。比如,兴华镇的拾毛栗子人,一般是早上四点多钟就起床,起早摸黑,带上干粮向山里出发。山路弯弯,河溪潺潺,高低不平。前些年是走路入山,近些年一般是骑三轮车或摩托车,骑行山路十五里左右,到达山脚下。少数拾毛栗子人在浅山区,多数拾毛栗子人会骑行经过蒋之沟、鸡冠石、何家湾、瓦庙村、李家圪垱、余园,到达草坟山脚或宽坪山脚。拾毛栗子人到达山脚时,五点多钟,天还不亮。拾毛栗子人一茬又一茬,为了能尽早走到没有人捡过的毛栗子树下,拾毛栗子人会尽早爬陡山,翻沟越岭,找寻毛栗子树。
拾毛栗子人不容易。毛栗子树高5—15米,果实外壁密生锐刺。成熟果实带壳直径3-5公分,刺长半公分左右,剥开果实后,每个果实有坚果1—3枚。长毛栗子树的山是很陡的,还有悬崖峭壁、野瀑水沟、杂藤草木。

上山的人,会抓着山坡上的野藤或树干,手脚并用,眼观六路。不要认为上山找野果很容易。有许多藤木是有刺的,比如蔷薇、悬钩子、酸枣、菝葜、柘桑。还有一些草木是有毒而不能碰的,比如漆树、蝎子草、麻蜂草。大多数人对漆树是过敏的,一旦不小心手或皮肤碰到了漆树,回家得痒六七天。有一种常见而多的毒草叫蝎子草,大名叫荨麻,近泛滥状态,路边、水边、树下到处都有,一旦不小心碰到皮肤,甚至隔着薄一点的衣服,就能蛰得人当时叫痛,奇痒无比,就像蝎子蛰一样的感觉。
拾毛栗子人要处处不忘安全。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不能出现摔伤情况,不能惹住野生动物。山里的树叶厚,杂藤多,枯枝多,又没有路,深一脚浅一脚,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坡,就会摔一个“仰八叉”,就会摔一个“屁股堆”,就会身上“挂彩”流血。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与野生动物要和平共处。山里是有蛇的,有的在地上,有的在草丛,有的在树藤上,人类不要主动攻击蛇,人类侵犯它的领地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山里的野蜂、葫芦包蜂、地雷蜂还是挺多的。一旦发现蜂窝,如何快速应对考验着每一个上山的人,不要主动靠近,更不要主动攻击。一旦不小心碰住了野蜂窝,野蜂都会视人类为侵略者,群起而攻之。天哪,要么全身包得严严实实,要么钻到水里,要么快速离开10米开外,要么“装死”逃生。
如果碰到下雨天,拾毛栗子人会更加辛苦。山里人上山拾野果,一般是不带雨具的,用塑料袋应付一下,或找到安全的地方避雨。刮风下雨还隐藏着风险,要时刻注意落石崩塌,时刻注意山洪暴发,时刻注意大树倒伏。

拾毛栗子人知道爱惜山水。野果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如果人类破坏了自然,得到的是自然的惩罚。毛栗子成熟后,经过风吹雨打,会自然落下。一部分果子还没有落下树,山里人知道不能砍树采果。一部分毛栗子果成熟后落下了树,可能野猪、獾、松鼠已经拱过了,野生动物要吃一点,这也是生态平衡。一部分毛栗子果落在了枯叶和灌草丛中,一部分毛栗子果已经被早来的人捡过了。
拾毛栗子人会仔细寻找目标。把找到的已经自然脱粒的毛栗子果拾起来,放到随身携带的尼龙袋里。把已经落下树还没有自然脱粒的毛栗子果,把握好力度,砸开带刺的果实外壳,仔细取出毛栗子果。这棵树拾过,再去找另一棵树。当然,毛栗子永远是不可能拾净拾光的。树木为了繁殖后代,果实不会同时成熟,不会同时发芽。动物吃一点,人类吃一点,动物贮藏一点,树木自然繁殖一点,周而复始,天之道也!
拾毛栗子的人,一般会爬好几道岭。假设在草坟岭拾的毛栗子不多,还得翻到宽坪岭、湖池岭……。翻山越岭,难免饥渴,就吃点干粮,喝点山泉,或者吃点野果野菜解渴。自己拾的毛栗子,要背在身上,偶而放下至少不能脱离视线,不然会被野猪等动物吃掉或其他人拾走。
辛苦辛苦,辛苦一天,一个拾毛栗子的人能拾得二三十斤毛栗子,已经是很不错的收获了。碰到刮风下雨,或者其它原因,也许一天只能拾三五斤毛栗子。
拾毛栗子人知足常乐。山里人拾毛栗子,拾多拾少都是快乐,没有太在意摔得痛,没有太在意蛰得痛,没有太在意受的苦。生活不易,都是为了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奔波。毛栗子营养丰富,食用毛栗子具有补充营养、抗衰老、健脾益气、温补肾阳等好处,炒蒸炖煮,香甜可口。拾的毛栗子,少部分自家食用,大部分都卖成钱,栗农腰包鼓了,他们心里也是乐呵呵。

作者简介:杨留生,河南省洛宁县兴华人,196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先后任职于洛阳市洛龙区统计局、洛龙区农业农村局,爱家乡,爱牡丹,爱园艺,参编《国花牡丹档案》等书。
